海南游艇产业竞争力研究
2013-04-29李雪晶
李雪晶
摘要:
建设国际旅游岛以来,海南省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优势,成熟的旅游服务产业和优惠的国家政策导向,海南游艇产业实现从无到有,到目前初步形成一定规模。在创造奇迹的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为进一步响应国家2013海洋旅游年的号召,全面科学界定海南游艇产业竞争力对促进海南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波特“钻石”模型对海南游艇产业进行竞争力分析,客观地了解目前海南省游艇业发展过程中的优劣势,并提出可能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国际旅游岛建设过程中海洋旅游中游艇业健康发展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海南;游艇产业;“钻石”模型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5-0055-02
1游艇产业内涵
游艇产业有“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印钞机”的美誉,是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有机结合的新兴朝阳产业。游艇经济是一种高附加值的经济活动,集合了游艇研究开发、设计制造、销售、消费、维护保养、修理、管理等相关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2游艇产业现状
目前世界游艇年消费额达400亿美元,加上相关的维修、管理、娱乐等费用,全球每年的游艇经济收入超过500亿美元;在世界船舶市场上,仅游艇一项的年销售额与海洋运输船舶持平达2000多亿美元,加上游艇配件、水上运动器材,年销售总额高达3000多亿美元,超过了商船和远洋发达国家的销售额。2011年,我国内地接待国际邮轮262艘次,同比增长16.6%,乘坐邮轮出境旅游达50.4万人次,同比增长60%,成为重要的国际邮轮目的地和出发地。游艇产业因具有较高的消费档次、产业关联度、品牌效应等特征成为发展海洋旅游的切入点。充分发挥游艇产业优势,发展特色海洋旅游成为海南生态省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有利于发挥海南旅游的综合优势的不可或缺的内容。
3海南省游艇产业竞争力分析
本文采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对海南省游艇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评估。
(1)生产要素。初级生产要素方面,海南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能够满足游艇产业对海洋海岸线、避风港湾、水文、气候、观光资源、运动资源等的要求,成为最适宜发展游艇业的地区。体现在,第一,海南省位于与美国夏威夷相近的纬度,年平均气温22~26℃,最冷的一、二月份温度仍达到16~21℃,年光照为1750~2650小时,四季鸟语花香,气候宜人,终年都适合游艇出海、游泳、潜水、海钓等海上娱乐活动。第二,海南管辖着我国三分之二的海域,拥有1528公里的海岸,分布约50多个自然海湾和天然港口。无论海口还是三亚,都是港阔,水深,可吞吐量开发潜力大,建港自然条件优越。第三,海南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临北部湾与越南共和国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隔海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相邻。独特的地理位置,为日后游艇产业的国际旅游合作提供天然契机。
高级生产要素方面,海南省低廉的劳动力为游艇产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目前,海南拥有就业人员445.72万人,高校学生数47573人,其中本科学历25020人,专科学历22553人,仅2010年,本科毕业生为16525人,专科毕业生为23973人。虽然劳动力基数相对较多,但有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才依旧较少。海南有高等学校17所,但设有游艇服务相关的专业比较少,专业人才的储备远远滞后于游艇产业的发展速度。针对人才缺口,国家CETTIC游艇行业培训将在海南“先行先试”,成立培训基地,为海南游艇产业培养专业的人才。
日益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为游艇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保障。海南省陆地面积3.54万平方公里,交通以公路为主,道路通车里程达2.09万公里,公路网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61.5,全国排名20。全省基本形成了以“三纵四横”的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为主干线,四通八达的县乡道公路为支线高速公路,粤海铁路以及空中快速通道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进出岛交通十分顺畅,带动了海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海南游艇产业链建设助力。
(2)需求要素。2011年我国奢侈品消费排名全球第二,富豪人数位居世界第四,其中千万富豪人数102万人,亿万富豪人数63,500人,据国际游艇设施委员会数据显示,全球发达国家每171人就拥有一艘游艇,在挪威、新西兰等地,游艇的人均拥有比例为1/8;在美国,该比例为1/14;就连内陆国家瑞士,该比例也高达1/69,而我国每百万人才拥有1艘游艇。意味着中国游艇市场潜力很大。
按照国际惯例,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游艇经济开始萌芽,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游艇经济将实现快速发展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数据(1美元=6.2855元),我国人均GDP是5597.21美元,11个省人均GDP超过国家水平也超过游艇产业快速发展的临界点.仅2010年中国船艇进出口总额为2.95亿美元,同比增长40.75%,其中进口总额为9056.1万美元,同比增长129.64%。这一数字在未来还将继续增长,这意味着今后5年至10年将有10万艘游艇的采购量,按平均每艘50万元至100万元计算,将是500亿元至1000亿元的市场。
根据波特“钻石”模型,产业对最接近的顾客的需求反应最敏感,故国内需求对塑造本国产品的特色大有裨益。随着2013年中国海洋旅游年的理念推广,人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游艇产业会有更多的需求。海南作为具有天然旅游资源优势的岛屿,游艇产业作为海洋旅游的核心载体,注定有更广阔的需求市场。换言之,国内强劲的需求市场增加了海南游艇产业的竞争力。
(3)企业的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据海南省海防与口岸办公室汇报,登记注册与游艇销售、服务的企业70多家,登记注册的游艇俱乐部(游艇会)35家,约150艘游艇。目前,已建成的游艇码头有三亚鸿洲、海口美源、海口港,正在建设和规划建设的游艇码头13个。海南现有游艇码头泊位831个;在建的游艇码头泊位有1989个,规划建设的游艇码头泊位共13588个。随着游艇会项目的不断建设及游艇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海南游艇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出入境游艇也逐年增加,从2009年的14艘次,到2010年120艘次,2011年150艘次。
由于海南游艇业是近几年新兴产业,岛内产业尚不完善,各游艇产业间尚没有形成竞争机制,相对于大陆内的青岛、广州、厦门、珠海、宁波、上海的游艇业,海南凭借其常年温暖宜人的气候,优惠的免签政策,依旧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
(4)相关和支持产业。海南省丰富的游艇业关联辅助性行业,增加了游艇业的国际竞争力。相关的辅助性行业诸如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商贸业,金融业,旅游商品制造业,建筑及房地产业在高级生产要素方面投资都可逐步扩溢到游艇娱乐产业中来,从而有助于其取得国际竞争的有利地位。海南利用自身的自然优势与区位优势,优惠的政策导向,吸引了国际上知名游艇生产企业纷纷来海南寻求合作。如新西兰詹尼游艇、澳大利亚澳普兰游艇已经落户临高金牌港和海口,并已开始投产。此外,海南成熟的旅游产业,促进游艇业实现海南海洋旅游发展的宏伟目标。如在三亚海棠湾、陵水清水湾、万宁石梅湾和神州半岛、琼海博鳌、文昌铜鼓岭、海口西海岸等,数十个旅游地产项目都将游艇会所或帆船俱乐部作为配套建设,而海口狮子岭飞地工业园也有游艇制造企业开始进驻。
(5)政府支持。政府对企业的支持,体现在相关政策的制定。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研究完善游艇管理办法,创造条件适当扩大开放水域,做好经批准的境外游艇停泊海南的服务工作。”从国家政策角度为海南游艇产业发展实施专案转策,增加海南发展游艇产业政策优势。
2009年11月1日通过《海南省游艇管理试行办法》,为游艇产业发展规划奠定扎实的基础。重点解决游艇“进不来”、“不能动”、出入“不方便”等问题。根据《办法》,有26个国家免签证来琼旅游团可乘游艇到海南旅游。根据公安部批准,目前允许游艇在海南秀英港、马村港、三亚港、八所港、洋浦港、清澜港等6个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及三亚鸿洲游艇码头办理出入境手续。
2010年12月29日开始实施的《海南省游艇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简化了进口游艇的检验手续,放开游艇登记户籍和外资比例限制,实行全国通用的游艇驾驶员证书制度,认可境外游艇驾驶员证书,简化游艇进出口岸海事手续的办理,对外国籍游艇进出海南省口岸不实行强制引航,解决境外游艇入境后适航性问题,鼓励境内制造的游艇在海南出口境外。该办法的出台为海南游艇发展注入了动力,也使海南海事在游艇监管上走在全国前例。
根据《关于外国籍邮轮在华特许开展多点挂靠业务的公告》(2009年10月19日交通运输部公告第44号)规定,“外籍邮轮在华多点挂靠,其在我国两个以上沿海港口间的运输,在性质上属于国内运输,须经特案批准方可开展”。这意味着外籍邮轮如果多点挂靠我省海口和三亚,必须经交通运输部特案批准,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邮轮经济的开展。为此,海南省政府积极组织相关部门讨论对策,现已初步形成《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母港岸线及海域使用总体规划》(初稿),尽管依旧在讨论中,但已经预示着海南省政府为促进游艇业顺利开展,积极提供便利政策的力度。
4机遇
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为海南提供发展契机,体现在游艇产业上是为其发展赢得政策优惠牌。纵观国内有游艇产业的区块,能够为到岗游艇提供到岗签证的只有海南。2013年中国海洋旅游年的理念,更为海南游艇产业发展创造条件。海南因其独特热带的岛屿自然资源,发展成熟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使得海南旅游业具有无可替代的竞争力,而游艇产业的出现,更为海南旅游增添新的乐趣,新的亮点,势必会伴随旅游产业的发展而发展。
另外,游艇产业是附加值很高的产业,海南因其保护环境的需要,交通运输成本的限制导致重工业“软肋”,而游艇产业的发展,除了可以带动旅游服务业等配套娱乐服务设施的发展,更能刺激游艇制造业的发展。目前我国拥有游艇制造业374家,能够生产成品游艇的只有不足50家,这意味着目前整个游艇制造业是以加工制造为主,自己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技术创新,产品创造上,如果能够在海南设立制造厂,就地生产,就地销售,那么才能实现我国游艇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否则依靠廉价劳动力吸引投资的加工制造业,会因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低工资限制而失去竞争力。
再者,国际游艇会展业务、商务活动、比赛项目的开展,给海南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为自身发展带来机遇。以2012年海南三亚承办沃尔沃环球帆船赛,在三亚站比赛期间,吸引国内外30万人次参观,直接带动消费及交易金额超过15亿元。同时也为商业人士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沃帆赛各大赞助商纷纷抓住机遇展开推广活动,比赛期间在游艇展馆达成了2亿多元的交易。而在沃帆赛嘉年华展区,众多房地产商利用赛事村的人气,大力推广商品房。据统计,两周内三亚市商品房交易达11亿元,比去年增长77%。游艇产业有望成为继我国汽车产业之后的又一大黄金产业。
5结论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比较成熟的旅游业,国家和海南省的政策支持,广阔的需求市场决定了海南发展游艇产业的绝对优势。但是,专业技能高级劳动力资源的匮乏、生产制造游艇业的欠缺,导致海南游艇产业的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而,从长期发展来看,大力发展游艇产业是符合海南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实现把海南建设成为生态、环保的国际旅游岛的必然需求。从短期来看,如何运用海南旅游业发展既有优势带动海南游艇产业发展是提升海南游艇产业竞争力的一个新的突破点。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迈克尔·A·希特等.战略管理一竞争与全球化(概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格里·高利·G·戴斯,G·T·拉普金.战略管理:创建竞争优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陈志明,严谨,吴光林.打造珠三角游艇经济核心竞争优势[J].中国水运,2008,8(6).
[5]梁鑫.我国游艇市场的现状和发展方向[J].广东造船,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