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文学思潮与丁玲创作风格转变

2013-04-29阳思

群文天地 2013年5期
关键词:创作风格丁玲

摘要:从《莎菲女士日记》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丁玲的创作经历了转变与突破,以特立独行的姿态踏入文坛的丁玲,注定不会停步不前。以现代社会的革命风暴与革命文学风暴为背景,随着一次次贴近时代的文学思潮风行,丁玲“‘从小资阶级意识进步到了‘无产阶级意识”,将自身独特的女性主义色彩与关注工农大众的革命文学协调融合。从她三个阶段的创作历程,我们将能看到其创作风格转变与现代文学思潮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丁玲;现代文学思潮;创作风格

一、具有女性主义色彩的出道

二十世纪初,近代中国正处于动荡时期。在危机四伏的大环境下,思想界与文学界开始谋求新的出路,黄遵宪的“诗界革命”、梁启超的“小说界革命”以及白话文运动等为文艺界首开了新风气。有了这些前期的积淀,加上外国思想、文艺的传入,在的特定时代条件下,由陈独秀、胡适、鲁迅等先进知识分子发起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思潮开始风行。随后文学思潮进入了一段多元化时期,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甚至“游戏的消遣的金钱主义的”和复古主义的文学思潮互相争鸣。

就在这样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下,1927年,丁玲以一部《梦柯》开始了她的创作生涯。身为一位女性作家,丁玲前期的创作,如《梦柯》、《莎菲女士日记》,关注于描绘女性心理与女性生存状态,尤其是“小资产阶级女性和下层劳动妇女生活中的婚恋的矛盾心理与感情宣泄”,她的女性意识、对封建礼教的反叛与大胆的心理揭露在当时是独树一帜的,给文坛造成了巨大的震动。丁玲笔下的人物充满了反叛性、甚至革命性,这些女性人物从诞生起就渴望着光明,梦柯在男权社会面前颤抖着、呼号着,莎菲则不顾一切的追寻着自我以及自我的爱情,丁玲以冷静的剖析和狂热的袒露表现了女性视角里的那个时代,创作中的这些反叛元素使得丁玲自出道之初就蕴含着倾向“左翼文学”的可能性。这一时期的丁玲显然也受到了二十年代文坛的“革命文学”口号的影响。丁玲的创作初期既是富有女性主义与个人色彩的,又蕴含着更为革命的元素,可以说是其“左翼思想的孕育期”,显示了其创作阶段的连续性。

二、左翼文学思潮与丁玲的创作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期,后期的创造社与太阳社一起倡导革命文学,三十年代初“左联”成立,左联决议艺术要反对资产阶级,要求“文艺承担历史政治责任”,为解放无产阶级而奋斗。“左”的文学思潮成为了主流,革命与无产阶级也成为了主要的创作对象。

在“左”的文学浪潮中,创作了《梦柯》、《莎菲女士日记》、《暑假中》后的丁玲,开始朝革命题材靠近,她于1929至1930年写作了《韦护》、《一九三〇年春上海》(之一、之二),运用了当时颇为风行的“革命加恋爱”模式,并在1930年加入了左联。写作这样的题材对于丁玲来说已属于一次不小的转变,革命与爱情的对立里,原先叛逆的女性已经开始了成长,叛逆的个性成长为革命的觉悟、革命的热情,比如《一九三〇年春上海》(之一、之二)里的丽嘉与美琳。丁玲自觉的加入到了这场“左的文学思潮”中,自觉的向左翼靠近,同时也染上了“革命+恋爱”模式的固有弊病,人物显得单薄且模式化,并且,丁玲还大量保留着曾经的女性笔触的痕迹,丁玲虽然肯定了革命对爱情的战胜,但是,作品里女性角色的个性意识与独立姿态彰显了丁玲身上无法隐藏的女性意识,这使得原本旨在倡导革命的小说,其主题与其给人的客观效果发生了偏差。只能说,这个时候的丁玲还处于过渡阶段,这时候的她身上混合着此时“左”的文学思想的利与弊、以及她前期创作的痕迹。但是,到了1931年创作的《水》,丁玲已然完成了一次向“左”的文学思潮之创作的完整蜕变,在《水》这部作品里,丁玲没有继续使用“革命加恋爱”这个创作模式,她采用了“重大的现实题材”,将视角投射到了自然灾害里的受难群众,刻画了一幅群像画,与她以往长于心理描写、个体描写的风格相比,这是相当大的一次挑战与转变。之后丁玲创作了《田家冲》、《某夜》、《法网》、《消息》、《夜会》、《母亲》、等,得到了鲁迅与翟秋白的肯定。丁玲融入左的文学思潮的过程应该是成功了的,尽管她舍弃了旧有的风格、模式后还显得不完全成熟,对于革命现实接触的不多,有主题先行的毛病,笔下的事件稍缺真实性,具有一种想象的色彩,人物剖析也少了以前的尖锐大胆,大部分的作品的艺术性受到了限制。

三、革命现实主义与丁玲后期创作

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左右,经过了国民党特务的长达三年的绑架,丁玲来到了解放区延安,在这个特殊的地方,在毛主席正开展延安整风运动的特殊时期,丁玲恰好掀起了一股革命现实主义的思潮,这股革命现实主义的思潮同样要求文学为革命发挥积极作用,它强调文学真实反映生活,对于光明的一面与黑暗的一面都要反映。解放区是革命圣地,在当时歌颂延安的作品有很多,但是逃脱魔爪才来到延安的丁玲对于延安的态度是非常理性的。在延安,丁玲写作了《三八节有感》、《在医院中》等等,揭露延安这片圣地热土上依然存在的一些不公平不合理的阴暗面,《在医院中》以年轻共产党员陆萍的视角,揭露了医院里从院长到病人们身上残留的落后性、保守性,对于党内的官僚主义与小资产者思想习气进行揭露与反思。

1942年,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标志着新文学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的文艺新时期的开始,《讲话》确定了文艺的服务对象是工农大众,确定了文艺如何为文艺服务的问题,还提出要建立文艺统一战线等,一股‘为工农兵服务的文学思潮兴起。在‘为工农兵服务的文学思潮的影响下,许多作家得到了新的发展,在塑造工农兵形象与表现革命的深度、广度上达到了新的水准。

丁玲也不例外。丁玲的革命现实主义进一步发展,到了1948年,丁玲写出一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部小说以土地改革为题材,以具体的革命运动为基础来进行创作,这相比以前的虚构、概念式的创作是一大进步,丁玲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里力图对于土改中的农村社会进行全面描写,将土改中新旧势力、思想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行真实的展示。丁玲运用自己对生活的悉心观察,加以自己的艺术创造力,以这部《太阳照在桑干河》作为对毛主席的《讲话》一次文学诠释与呼应,使之与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一起成为‘为工农兵服务的文学思潮的代表性作品。(诚然《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并不是完满无缺的。)

四、结语

动荡的中国近现代,文学,尤其小说的作用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其影响力和吸引力也不断提高,中国近现代产生了诸多的作家和文艺作品,而丁玲,则是不可多得的一位。

在“左的文学思潮”、“革命现实主义思潮”的淘洗下,丁玲在创作道路上不断的调整着自己的视角与风格,她的路途显然不平坦。中国近代文艺作品虽多,但是以真切的女性视角去描绘那个时代、那个社会、那些动荡的事件的作品却很少,萧红与丁玲是极为珍贵的两位,萧红一直坚守着其细腻的女性笔调与独特的女性视角,而丁玲则不同,对于自己早期创作时的那种女性主义的风格,她不无眷恋(这种风格依然还偶尔出现在丁玲的一些作品里),但是敏感如她,必不会置时代风潮于不闻不问之境,被“左”的文学思潮感染,她以非凡的勇气走出了原来的圈子,在舍弃的同时也获得了收获———她的文学世界更开阔了。丁玲的从《梦柯》一路走来,她的创作几乎都与其时的文学思潮紧密相连,既将优点融会贯通,也自然而然的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文学思潮,她的《田家冲》、《水》都是进步与缺陷并存,这正是不断前进者的姿态。

丁玲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之路上是勇敢而努力的,一个作家离不开她所处的时代,丁玲离不开那些潮起潮落的文学思潮,无论她自己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这是无可辩驳的。她既是清醒的、自我的,也是不断尝试、不断融入主流文学思潮的。丁玲注定属于时代。

参考文献:

[1]邵伯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3.

[2]陈华积.论左翼文学思潮对丁玲创作的转变[J].怀化学院学报,2007(11).

(作者简介:阳思(1993.1-),女,汉族,湖南衡阳人,武汉大学文学院本科生。)

猜你喜欢

创作风格丁玲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丁玲的幸福婚姻
丁玲的主要作品
丁玲噩梦一场
“还有你”
她同时与两个男人同居,一生经历四个男人,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张晓风散文的阅读体会
中国学院派艺术歌曲创作的典范
论李斯特钢琴作品《死之舞》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罗奇伯格的创作风格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