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读·三想

2013-04-29邓晓芳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文本

邓晓芳

对于有教学经历的教师来说,备课是个再熟悉不过的话题,但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备课,不是简单的怎么教怎么学,而是教师不断超越自我,提升自我素质的过程。我以为,新课程标准下的备课应该做到三“读”三“想”。

一、熟读课标,准确定位

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路明灯,教师在备课之前应该认真地研读课程标准,为自己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以前,我们的教学视野总是局限在单位最小的课时目标上,学期目标、学段目标经常被我们忽略。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师,应该在新学期伊始,将学段目标、学期目标放在自己教学视野的前面,然后根据具体的教材特点、单元要求、年段标准等因素来确定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另外,教学目标还应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来设计。我们可以把知识和能力看做保底目标,一定要全面,不能停留在脱离语境的机械的语言文字训练上,必须认真、全面解读文本的语言因素。我们可以把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看做开放性目标,一定要准确,重视设计每个学生自主思索的平台,能用语文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二、熟读教材,与编者沟通

教材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是课程的核心内容。每拿到一册教材,我都要先对本册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内容结构有清楚的认识,对整个知识体系有全面的感知,然后对照年段目标,充分考虑编者的意图。因为编者是以课标为指针、文本为载体的, 阅读教学中的阅读并不是纯粹的读,是带着一定目的进行的,所以我们要以“依标靠本”为资源,准确定位,明确教学方向,落实教学目标。此外,课文前的导读、预习提示,课文后的思考练习题都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编者的意图,教师备课时应把这些内容作为熟读的一部分。

三、解读文本,与作者对话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每备一篇课文,我都是从读开始,从与作者对话开始:了解写作背景、写作意图、文学特色及其相关作品等。例如,解读《生命 生命》时,我先把课文熟读几遍,感知课文内容,探讨写作思路,了解写作背景,查询杏林子的生平简介及写作特色,阅读相关作品,走近作者,多问几个为什么,知其意,明其理,充分挖掘作者的写作意图,读出言外之意,品出内在意蕴——虽然这些隐藏得很深的“意”和“蕴”不一定能全部传递给学生,但教师一定要充实自己对文本的感受,做到胸中有书。

四、进入教师角色,想教法

当我们弄清作者的意图、思路和感情,掌握课文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特色后,我们又要进入一个角色——教师。作为一个教师,拿到一篇课文,我必须思考:这篇教材的教学价值何在,文本是用来做例读还是引读,如果是引读,那么拓展的目的是什么,如何通过拓展来深化;如果是例读,课文中的精美语言,我们如何点拨、引导,是否要把自己解读文本当中获得的信息一股脑儿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了这些思考后,就能筛选出真正需要教师精心教学的重要内容。因为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是两码事,教学内容并不等于教材内容,教学内容是对教材内容进行精选、调整、加工和提炼的结果。确定了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教师就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习需要,设计适合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特别是融合听说读写,有思维容量和思维深度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做到手中有法。

五、进入学生角色,想学法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围绕这一主体进行,所以在准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们还要用儿童的眼光来解读文本,这样就会发现适合儿童学习的最有趣、最简单、最有效的学习途径。鉴于此,我每次备课时都要考虑学生如何学,考虑学生知识停靠点,学习兴奋点,兴趣的热点,认识的盲点、难点,考虑哪些地方学生的理解会停留在表面,需要教师点拨引导;哪些地方学生可能会偏离主题较远,需要及时改变方向;哪些疑难可以让学生自主解答,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哪些语言含蓄处、文本空白处、意境深远处、情感共鸣处可拓展学生思维,引发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六、预设课堂,想情景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各个板块的内容后,我开始整理教案。为避免丢三落四、挂一漏万,我愿意写详案,常常是一篇教材,备课要备七八张教案纸。教案撰写完了,我们可以凭借以往的经验和丰富的想象力联想授课时的情景,这样有利于梳理我们的教学思路,预知课堂情况,组织教学的语言……这是教学前的头脑“热身操”,联想预设的课堂,会删去在授课的过程中不必要的环节,摒弃累赘的语言,让课堂更开放,教师的语言更精练;联想预设的课堂,会发现教学的盲点,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联想预设的课堂,自然而然地考虑了学生的活动,让教师在现实教学中更机智,更有利于动态课堂生成。

备课是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也是伴随教师一生的工作,我们只有不断积淀,不断创新,课才会常备常新,才会富有生命力。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文本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