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价值取向与独特体验平衡点
2013-04-29孙瑞明周国泉
孙瑞明 周国泉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坚持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的理念。所谓“独特体验”,就是学生个体在实践过程中经历的内在的不同于他人的情感活动及体验。但是,往往真理多跨出半步就变成了谬误。如果把“独特体验”理解成不顾作品的意义而随心所欲地“自由理解”,则只有“体验”而无“价值”了。因此课标修订稿也提出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所谓“价值取向”,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把时代和民族倡导、尊崇的主流价值观贯穿其中。
那么,教学过程中是让学生天马行空地表达“独特体验”,还是让他们循规蹈矩地接受“价值取向”呢?这两方面的关系该如何处理?教师该怎样把握?这些都需要深入思考,寻找适当的平衡点,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一、鲜明取舍,培育主流的价值取向
这是一个《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段:
师:故事读完了,读了故事,大家能说说你心目中的狐狸和乌鸦是怎样的形象吗?
不少学生说狐狸狡猾、乌鸦爱慕虚荣等。
这时,一名男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同意他们的说法。我觉得,这是只聪明的狐狸。你看,它多有办法啊,原来在乌鸦嘴里的肉最后让它得到了,它真会想办法,真有主意。这只狐狸多聪明啊!我喜欢这只狐狸。”
有一位同学说:“和这只愚蠢的乌鸦相比,我觉得这只狐狸特别聪明,他不费吹灰之力,就把乌鸦嘴里的肉骗到了自己的手里。”
(其他学生这时也颇有同感,争先恐后地说。)
师:同学们能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很不错。但是,咱们再想一想,狐狸把自己的“聪明”用在什么地方了?这种做法好吗?
生:狐狸把自己的聪明用在骗小动物上了,这种做法不好。
师:狐狸的确有一个聪明的脑袋,但是狐狸的聪明用错了地方,他没有把自己的聪明用在劳动上,而是用来骗人,像狐狸这种用错了地方的聪明就不再是聪明,而是令人讨厌的狡猾,狡猾是要害人害己的。所以,我们不能像狐狸那样,我们要把自己的聪明用在对人有益的方面。
语文课堂要富有活力,一定要为学生广开言路,重视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的独特见解,接纳“异口异声”。但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必须依托文本,不能忽视文本的价值取向。很显然,这里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我们的社会价值观是相违背的,因为这里的狐狸不只是一种自然界的动物,而是代表着社会生活中的坏人——骗子。学生通过个性化的解读,大胆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学生的体验是独特的,课堂是民主、开放的,但更主要的是教师的引导也是及时恰当的。试想,如果没有老师的因势利导,在讨论狐狸是正面角色还是反面角色时,思想上必然引起混乱。文本的价值取向也将无从谈起。当教师面临“这只狐狸特别聪明”这样的质疑,并且随之认同与附和的声音渐渐增多的时候,这位教师非常清醒地明白本节课在学生认识上所要达到的目标。对于“聪明”的认识,就是“教人求真”“教人求善” “教人求美”的过程。在“真善美”的问题上,教师的立场非常坚定,没有学生说什么就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不偏离文本的价值取向。
二、合理引导,培植真正的独特体验
这是《秦兵马俑》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面对这雄伟壮丽的兵马俑,你觉得最应该感谢谁呢?
生1: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秦始皇。如果秦始皇不为自己建造陵墓,就不会留下兵马俑了。
生2: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第一个发现秦始皇兵马俑陶片的农民。
生3: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古代那些制造秦始皇兵马俑的劳动人民。
生4: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考古专家。
生5: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这篇文章的作者。
生6: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这篇文章的编者。
……
(对每种答案,教师都大加赞赏,并让同学们鼓掌表扬。)
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开放性话题,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化阅读能力,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也是课堂创新的一个重要策略。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先且不谈“面对这雄伟壮丽的兵马俑,你觉得最应该感谢谁呢”这一问题设计得恰当与否,就是其对学生回答不加辨析地一味肯定,也是很值得商榷的。这样的“独特体验”已毫无价值可言。
我们说“独特”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的可能仅仅是一般同学不易想到的,有的可能与主题关系不大,也有的可能就真的是“独特”的。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这些“独特体验”加以比较讨论,而不能一律加以肯定。因为如果一味地对学生加以肯定表扬,只能导致他们盲目地追求“与众不同”。这时学生往往对文本缺乏认真思考、用心揣摩,不能静下心来与文本对话,很难提出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甚至有的缺乏对文本最起码的理解与感悟就匆匆举手发言,提出的是刁钻古怪、离题万里的问题。如果对于这样的不同体验,也总是一味地不加辨别地肯定,长此以往势必使学生养成浅尝辄止,不愿倾听别人的发言,总是要迫不及待地表现自己,随意应付等不良学习习惯。教师应对这些发言进行区别比较,该表扬则表扬,不该表扬的让他去思考,稍微吝啬一点使用“你真棒”,让真正的 “独特体验”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教师评价的语言不在多,而在精,不在“夸”,而重在“引”,在关键处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完善学生的发言,达到“更上一层楼”的效果。
尊重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并不是为了肯定和强化学生有时并不那么正确的“独特体验”和看法,而是要让学生对教材有自己的感知和领悟,养成自己独立思考并能调动自己的学习积累,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的习惯。相信,随着学生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的独特体验肯定会越来越趋于合理。
“独特的体验”是创新的基础,“主流的价值取向”是教育的必需。唯有找到两者和谐统一的平衡点,才能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改革向“深水区”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