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引领学生解读教材
2013-04-29刘健
刘健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要做到解读教材,开发、整合、优化教材资源,努力将静态的教材资源转化为学生探索活动的动态过程性资源,更好地突出教学重难点,努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必须从整体上宏观把握教材编排体系,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明确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为了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适时引领学生来解读教材,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苏教版义务教育五年级下册第3页《等式的性质》教学片段, 谈一谈如何引领学生解读教材。
片段:
出示:20=20 20+( )=20+( )
师:你能将空填完整吗?
学生填空:20+(10)=20+(10)
师:为什么教材先出示20=20,不是太简单了吗?
生1:因为20=20是一个等式。
生2:所以等式两边同时加上10,结果仍然是等式。
出示:x○50 x+( )○50+( )
师:你能将空填完整吗?
学生填空:x=50
再填空:x+(20)=50+(20)
师:为什么教材要设计这组题呢?
生1:想看看昨天学习的方程有没有这个性质!
生2:是想说明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0后还是等式。
生3:不一定都是具体数字,方程也可以。
生4:说明方程也是等式。
出示:50+a○50+a 50+a-( )○50+a-( )
师:你能填空完整吗?
学生填空:50+a=50+a 50+a-a=50+a-a
师:教材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什么呢?
生1:因为这题比上一题复杂,题中有数字和未知数。
生2:在方程中未知数不一定都用x表示,其他字母也可以。
生3:方程两边不仅可以同时减少数字,也可以是字母。
出示:x+20○70 x+20-( )○70-( )
师:你能填空完整吗?
学生填空:x+20=70 x+20-20=70-20
师:教材这样设计的意图又是什么呢?
生1:这题两边都减去20以后,就只剩下x了。
生2:x的值就求出来。
生3:这题与上题有点不同,不要把x减没有了。
生4:如果把x减没有了,虽然还是等式,但x的值就算不出来了。
反思:
引领学生解读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个好处:
1.培养学生研读教材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认真研读教材,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用教材教”,实现教材价值的最大化。同样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如果学生能主动走进教材,一定能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在教学第一组题后,教者巧妙地设问:为什么教材先出示20=20,不是太简单了吗?一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讨论教材的设计意图耳目一新,学生一般只有无条件地向书本学习,现在讨论教材,事实证明,学生兴趣盎然。
2.培养学生研读教材的能力
上述四组题目教者都设计了问题“为什么教材要设计这组题呢”或“教材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什么呢”。学生带着问题,从问题入手,分析问题,走入了教材,得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10,结果仍然是等式、说明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0后还是等式、方程两边不仅可以同时减少数字,也可以是字母、x的值就可求出来。这样的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研读教材的能力。
3.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此教学片段不仅让学生自主学习了等式的性质,更培养了学生分析教材、研读教材的能力,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让学生懂得尊重科学知识。只要研究的方法、路径正确,就一定能到达知识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