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问题分层设置策略
2013-04-29夏斌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兼顾学生的发展差异性是许多教师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分层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走进了许多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之中,而小班化教学相对于人数众多的大班化教学,在这一模式的有效运用中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笔者长期从事初中语文小班化教学,在这一基础上开展了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尝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本文主要针对小班化教学语文课堂问题分层设置进行简要论述。
一.小班化教学语文课堂问题分层设置的基本原则
在小班化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分层模式教学,课堂问题的设计是最为核心和关键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的线索与精髓,教师应当在潜心研究教材内容、大纲要求以及学生实际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开展语文课堂问题设计,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保证整个语文教学活动深入、有效进行。在小班化基础上开展语文教学课堂问题分层设置,应当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全面性原则。小班化语文教学课堂问题的设计一定要做到全面,要能够对整个语文教材以及教学目标实现有效的囊括,每一个问题都是有针对性的设计,将教学重难点浓缩其中,不仅着眼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掌握要求,同时还要在学生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中培养语文学习能力和情感,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统一。
二是坚持渐进性原则。对于小班化语文课堂问题的设计,教师不能将其割裂开来逐个设计,而是应当着眼全局,站在整节课的教学设计高度进行全面统筹,每一个问题之间要相互关联、逐层深入,保证整个问题之间形成一道内在的关联线索,学生进行问题思考与研究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逐层深入、前后连贯的过程,将整个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有机融为一体。
三是坚持参与性原则。在小班化语文课堂问题的设计中,教师一定要着眼于全体学生,学生在语文学习基础与能力发展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这应当在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中得到有效兼顾,教师不仅要设计一些深奥的、具有思维拓展性的问题,还应当设计一些相对较为简单的、基础性为主的问题,保证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有参与的平台和展示自我的机会,为分层模式教学的整体推进奠定良好基础。
二.小班化教学语文课堂问题分层设置的要点
小班化初中语文教学在教学改革的探究方面要具有更多的便利条件和资源优势,运用分层模式更加有利于学生的长足发展,有效兼顾了学生的发展差异性,教师应当潜心研究教学目标、学生实际以及其他方面的具体状况,科学有效地设置课堂问题,为分层模式教学的作用发挥奠定基础。
1、紧扣教学目标要求,设计适应不同层级的课堂问题。在小班化初中语文分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置方面就为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量身定做了教学目标要求,有针对优秀生群体的拔高性目标要求,有针对中等生的正常目标要求,也有针对学困生群体的降低性目标要求。制定了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要求体系,在课堂教学中就应当设计与此相对应的教学问题体系。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开展有效互动的载体,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研究重难点的线索,问题设置质量如何与教学成效息息相关。对此,教师应当在钻研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针对每一个层级的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问题,语文课堂上需要一些具有较深难度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担此重任的只有优秀生层面群体,教师此时就需要在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课堂上向优秀生提问,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无形也是对其他学生思维方式的一次示范与引领。而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困生群体容易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因为许多教师设计的提问问题难度较大,超出了这一部分群体学生的思维能力范围,无法回答,无形中将自己蜷缩在一边,久而久之会造成边缘化倾向,不利于语文教学整体成效的提升。分层教学模式正是着眼于解决这样的问题而进行的,教师在问题设计过程中,应当相应地设计一些难度偏小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向学困生群体进行提问,让这一部分学生也有参与的机会,不至于成为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旁观者。只有通过这样的设计,才能够将各个层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够保证语文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扎实成效。
2、紧扣小组探究实际,设计满足学习需求的课堂问题。在小班化初中语文分层教学活动中,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能够有效整合学生学习载体,将学生的集体智慧激发出来。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采取直接灌输的模式进行语文教学,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这一教学模式的线索与载体,教师需要设计出一组思考题作为引子,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进行语文探究学习。这样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问题设计有别于满堂灌输的教学模式,不仅要具有针对性,还要落实好分层要求。因为在每一个合作小组里面,都均衡地编排有优秀生、中等生以及学困生,每一个小组之间学习实力基本均衡,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所涉及的思考题应当交由各个学习小组进行分析研究,小组成员相互合作,每个人都积极参与思考题的分析研究活动。为了保证小组里面每一个成员都有参与的机会和平台,教师在思考题的设计中应当兼顾到小组里面的每一个成员,保持各种难度的题目都有穿插,小组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全员参与、共同合作。只有设计出小组成员都能够兼顾的课堂问题,整个合作探究模式才能够最大化地发挥效用,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动起来”,在掌握语文知识点的同时,有效培养语文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3、紧扣培优补差需要,设计兼顾两端差异的课堂问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兼顾到整体,不能仅仅将目光盯在优秀生群体上,还要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这样的要求应当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课堂问题的设计也是重要的方面。为了体现培优补差的目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上应当体现层次性,既要有对优秀生进行启发引导的高难度问题,让他们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活跃思维状态,避免产生骄傲自满,同时也要设计一些启发引导学困生和中等生的问题,难度系数稍微高于他们的思维能力与学习基础,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跳一跳就能够得着”这样的状态,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同时也保证优秀生和学困生都得到培养,实现了“保证中间、兼顾两端”的教学目标顺利实现。实践证明,课堂问题的分层分类设计对于培优补差目标的有效实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样的设计能够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整体积极性,有助于语文教学成效提升。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小班化教学课堂问题设计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原则,针对性开展分层设计,尤其是要针对不同的需求以及状况,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促进语文教学成效提升。
参考文献:
[1]程元.浅议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分层目标[J].学周刊.2011(01)
[2]宋金陵.对初中语文课堂问题分层设计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4)
[3]李逸群.初中语文如何进行有效性的分层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1)
夏斌,教师,现居江苏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