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性学习势在必行

2013-04-29胡青松张艳丽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3年5期
关键词:研究性课题能力

胡青松 张艳丽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中对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作了明确界定:“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中选择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实际操作中,由于对概念、思想的理解不透彻,有时出现各种误区,影响研究性学习的效果。表面看很热闹,实际“新瓶装旧酒”,对学生能力的形成没有多大作用。

为了更好开展研究性学习,真正用新的教育思想培养具有主动求知能力、实践能力的创造型人才,在研究性学习操作过程中,必须首先明确以下几点:

弄清研究与学习的关系 研究过去是指向未知领域,它建立在丰富的基础知识,一定的科研能力等基础之上;学习指向已知领域,重在消化、吸收人类已有的科学文化成果。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与专家学者的科学研究不可同日而语。学生研究性学习,并不是要有重大发明创造,而是让学生学习研究方法、经历研究过程,感悟世界的奥秘,养成研究的习惯,培养追求真理的精神,归根结底还是主动学习,主动求知,这是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最本质的地方。苏霍姆林斯基在凝结其毕生心血和创造性智慧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明确讲到:“采取恰当的带研究性的学习方法,能够培养学生不通过直接观察,而用间接方式去研究、认识和探索事实和现象的能力。”

当下的教学改革将这两者联结在一起,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够经历科研工作者的研究历程,直接感受、体验、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使学习过程变成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寻找课题、研究课题以至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再只是对已有知识的简单积累,已知认识结果的直接接纳。研究性学习目的是让知识“活”起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日后终身发展及创造性活动奠定基础。

辨明研究与指导的关系 学生研究,老师怎么做,直接关系到研究性学习的效果。“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是基本原则。研究性学习不能没有教师的指导,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更高。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当然应当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抉择、独立判断的学习决策者的作用,教师则应从启发诱导、点拨指导、释疑辅导和因势利导等几个纬度上发挥导引作用。这样,学生主体地位能充分体现,学生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说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利用可能的信息资料,针对学生实际,指导确定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及时了解研究实施情况,有针对性的提醒指导、点拨督促;组织灵活多样的研讨、交流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研究学习的积极性;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开发可资研究性学习的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运用有效手段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监控,指导写好研究日记,记载研究情况;指导学生对获取的研究资料、信息进行整理、筛选,形成结论。

总之,始终应注意,教师指导的内容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一个已有的结论,而只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介绍方法线索,具体实际操作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去发现。

懂得课题与课程的区别 研究性学习是通过对一个个独立的课题进行研究的活动。课题研究与课程研究是研究性学习的两种基本形式。课题式研究学习是通过选题与研究开展学习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课程学习,是把课程内容(课文)作为学习研究的对象,以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能力。它是变革学习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最基本的形式。这两种模式既互相独立,又互相关联,构成综合交叉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考试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和主动学习精神有促进作用。目前高考改革落后于教学改革,仍处于探索之中,尚未能对研究性学习起到积极导向作用。然而我们应该看到,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早已列入高考命题方向,高考命题也早已明确提出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目前需要做的是怎样才能得到切实的体现。教育发展的方向应该是高考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而不是教育改革适应高考的需要,高考命题应对基础教育改革起到指挥棒的导向作用。

我们有理由相信,研究性学习是对教育改革的实践,高考必将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今天这个终身化学习的社会,教师积极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

胡青松,张艳丽,教师,现居湖北郧西。

猜你喜欢

研究性课题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