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教育"之我见
2013-04-29张海攀
张海攀
摘要:正确看待惩罚教育, 师生应明确其必要性,在运用过程中师生注意明确依据,认可约定惩罚,采用合理惩罚方式,把握尺度,按照一定的合理程序进行惩罚。
关键词:惩罚教育;教学实质;注意问题
1 关于"罚"之疑惑
在教学中,面对学生的种种不良行为,教师常会采用一些强制性惩罚手段予以纠正。谈到"惩罚"教育,这却是个沉重而尴尬的话题,说它沉重,是因为在很多教师眼中,"惩罚"往往跟"体罚"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说它尴尬,是因为很多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多少都利用过"惩罚"的手段,但介绍教育经验时却常常闭口不谈,甚至口诛笔伐。于是,很多教师产生了教学中需不需要"惩罚"教育的疑问。
通过我在教学中的观察,教师最容易进入的误区就是不敢惩罚,溯其缘由不外乎两点:一是怕"惹祸上身",在学生的有恃无恐,家长的不明是非,学校的声誉,法律界限的模糊不定面前,教师们往往无所适从,久而久之教师们自然对犯错误的学生"敬而远之",不愿管,不敢管了。二是教师不负责任,部分教师本着"哄着""捧着"的心态,只要在我的课上不出事熬到下课就行了,可殊不知有些事是哄不得更捧不得的。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可见,教师回避"惩罚"的话题,不仅不会使你更"道德",而是你的有违师德。新课改启动以来,大力宣传以人为本、人性化、尊重学生等,许多人以及众多媒体均对此作浅表化、片面化解读,所以我们整个社会,所有教师应该对教育中"批评惩罚"有一个正确和科学的认识。
2 正确看"罚"
惩罚的本身就是教育的重要形式,当今,在尊重孩子个性,发挥孩子主体性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我们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一味的去强调,多夸奖,要表扬,忽略甚至反对惩罚,这是对批评和惩罚认识的一种偏差,岂不知,惩罚的本身就是教育的重要手段。教育的功能无非在两个方面:人格的引领和行为的规范。人格的引领,讲的是一个人善的体现,道德水平的提高,它就需要教师言传声教,需要春风化雨,要去引导,去感染,去熏陶,这个过程应该是自觉的,自发的一个过程,是自我道德的觉醒,而行为的规范指的是按道德准则和社会准则规范人的行为,正如杜威所说:"教育是让儿童在生活和活动中习得经验和养成习惯,要有约束的规则不断对儿童的行为进行修正,才使一粒树种长成一株栋梁不至于长成一墩乱枝。"即通常所说的"养成教育";既然是"养成教育",就带有强制性――如果学生没有达到要求,就得施与适当的惩罚,强制学生在行动上必须到达应有的规范。这也是对学生的爱――严格要求学生,为学生的一生负责,这正是教育爱心的一种体现。教育不是单一的正面教育,教育不能没有批评和惩罚。正如著名作家孙云晓所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懲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3 正确用"罚"
那么我们又怎么样在教学中运用好"惩罚"这一手段呢?这就得掌握好一个"度"即合法、合理、合情。一定要合符教育学规律的。
3.1 合法。"合法"就是合符法度,而合法惩罚就绝不会有"体罚"的出现,因为,惩罚是教育,而体罚却是伤害。办公室时有会见或者听到这么一些:罚你跑20圈,罚你跳蛙跳10来回,罚你俯卧撑100个......这也是我们很多教师对"惩罚"的误解,误把惩罚当体罚,惩罚学生时,绝不是为了发泄个人愤怒,也不是为了彰显教师之权威,"惩罚"的出发点,应该是"仁爱",行治病救人的方式,这样的惩罚才是合"法"
3. 2 合理。我们的惩罚一定是要合理的,比如我有一位同事,她所教班级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其班合格人数远超其他班级,我就向她请教,她说:"无他,罚"。原来她们比如考试不及格,罚抄试卷10遍,欠交作业,罚抄5遍,违反纪律,抄古诗100遍......她这种做法,我是不敢恭维,我觉得这是一种变相的体罚了,必定损害学生心身健康,既不合法,也不合理。如果有学生作业完成不了,严肃批评的同时,责令其认真完成自己作业,再抄写有意义的短文一篇,以示惩戒,如此无可厚非,宽严相济。
3.3 合情。惩罚还需合"情",人们常把教师比作园丁,我觉得这比喻很妙,因为我们面对都是鲜活的生命,我们要修树成才,那么心中是一定要有"情"这样手段才不会粗暴。还记得就上星期三,我处理一单同学打架事件,我过去一看,第一句是关切的问:人有没有受伤?而后再来了解清楚事件情况,最后再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胡列儒同学和温智聪同学认识了错误,互相道歉。这就是情的一个境界,晓之以情,动之以心。到这里大家肯定都以为这事就告一段落了。但是,难题来了,打架,属于严重违纪,但他们又坦诚认错,那么作为老师,该如何去处理?是需要"法"还是需要"情","法",怎么体现?我是这么做的,到了上课,把温同学和胡同学请上讲台,向大家公告这事,做一个检讨,而后我就这件事联系我们刚学过课文《珍视友谊》,提问:一、他们下课嬉戏打闹,为了小事大打出手,属不属于真正朋友?你们会不会去找这种朋友?二、他们打架事件能不能避免?他们又没做到宽容?那么在同学的回答中,胡列儒和温志聪,自然就切身体会是是非善恶,随后我罚他俩手拉着手半个小时不准松开。也让大家在这件事上深受震动,这就是情的二个境界,润物细无声。
教育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归根结底惩罚不是办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凡是一切依靠惩罚的地方,就不会有自我教育。"从带理想色彩的教育理念来说,我们希望以后没有惩罚,使师生都能快乐地享受他们的教与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