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国救灾策略
2013-04-29龙亭方
龙亭方
灾难留给人们的时间极为有限,它不容许任何人犹豫、争执和失措。而且,大灾难将完全破坏正常的社会系统,仅仅一句“临危不惧”是不够的。几千年了,各国人民在应对各种灾难中不断总结自救与他救的策略。
■关键词:政府
说到地震,首先不免让人想到日本。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在与灾害的长期战斗中,他们已经养成协力、效率和尽责的态度。2011年,日本近海发生大地震并引发海啸。一小时后自卫队便开赴现场,与此同时,在野党宣布停止一切政治论战。自民党在震前曾主张解散众议院进行大选,但地震发生后马上主动与执政党携手合作。日本国土面积较小,大地震带来的影响往往是全国性的。所以,他们的抗灾救灾也更需要全社会的同心协力。
由于政体的原因,美国总统在灾害应对中权力并不大,压力却不小。奥巴马流的每一滴眼泪每一个神情,一不小心就可能被政客、名嘴和公众狠批痛批。不过,政治人物的痛苦换得的是人民幸福,因为政治人物不得不兢兢业业去把事做好。这样看来,似乎美国人把灾难和政治分得很清,并不会因灾难而忘记政治。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和美国都没有设置地震局,但日本却建立有高效的全国性地震预警系统。
■关键词:民众
美国也是一个灾难频发的国家,而且除了飓风和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它还面临“9·11”和波士顿爆炸案这样的社会事件。美国文化有典型的“个人”特征,他们的社会可以说是一个“个人”的自发结合体。在面对灾难的时候,这一点也表现得相当突出。那就是他们自力、自治和互助的精神。
在2012年的飓风过后,纽约街头仿佛从没有灾难发生。虽然交通瘫痪生活停滞,但人们还是尽可能同往常一样生活。美国人在灾难面前保持着作为人的尊严。有趣的是,飓风或将来临的前夕,纽约华人纷纷前往超市抢购食物和瓶装水,以备不时之需。不过,也有不少华裔以平常心对待,认为不必慌乱。这里边也包含着社会对灾难应对的深深自信。
或许是长期反复经受灾难,日本民众对灾难保持着一颗克制而冷静的心。2011年的大地震不仅带来海啸,而且还造成了令人恐怖的核泄漏事故。但日本民众依然是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
避难所里,人们耐心地等待着食物的分发,不会急躁更没有争抢。街道上的避难民众自觉让出车道,阶梯上的人依次坐在楼道的两侧。几个小时中广场上没有一个人抽烟,人群散开后不留下一片垃圾。商家恶意提高售价更是不可想象的事。
日本文化造就了这种不屈的从容心态,具体说就是在大灾到来时临危不乱。很多人可能对一个画面记忆犹新,那就是当巨大的海啸已经逼近时,海边公路上的车辆依旧排着队依次前进。
■关键词:媒体
美国的媒体关注“人”,或者说真正是以“个人”为本。遇难者的名字要一个个念出来,对个人可能造成负面作用的要回避。就是说,他们既关爱那个人,也尊重那个人。
最近,纽约时报网站制作了一个网页,专门用来讲述波士顿爆炸事件中亲历者的感受。网页上,时间停止在4:09:43。下边则是我们很多人在视频中看到过的那张现场画面。照片上标注着一个个亲历者的名字。然后,每一个人都在网页留下一段音频。这个网页便充满着“人”情味,其实这也是真正感人的东西。
美国人的精神特点,在媒体也有相同表现,比如自发与互助。波士顿爆炸案发生后,《波士顿环球报》网站首先宣布暂停收费,向非订阅用户全面开放。紧接着,《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也开始提供免费资讯。
■关键词:网络
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所以我们不得不看一看网络。
4月20日,当天下午“谷歌寻人”率先推出四川地震专页。实际上,“谷歌寻人”在2010年海地地震中就已首次投入使用。2011年日本大地震1小时后就启动了该项目。2013年4月15日波士顿发生爆炸事件,谷歌寻人跟踪到了5400条信息。
灾难发生后,通讯网络常常发生拥塞,亲友之间会失去电话联系。同时,寻人信息往往发布于不同的媒体与机构,如果不进行信息整合将不会收到好的效果。谷歌寻人正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而开发。可以看到,网络在灾难应对中的作用非同小可,特别是紧急时段的通讯问题。
互联网不仅擅长信息的传播与整合,即时性也是它的一个巨大特点。在波士顿爆炸事件中,警方发布嫌疑犯被捕的信息通过的正是推特。这也是社交网络史上的第一次。
爆炸案发生后,警方推特账号便开始持续不停地发布相关信息,其中包括逃生和救援指导。另一方面,“公民记者”也及时提供自己掌握的有价值信息。特别是,社交网络上的民间侦探对海量图片的地毯式检索,对嫌疑人的确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让人惊异的则是,爆炸案凶手在亡命途中居然也不忘玩推特。网络,在灾难应对中构成了一种全新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