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游洱海之源
2013-04-29杨世明
杨世明
入夏的一个长假,我们一行在知了声声的叫唤中,来到了滇西洱海之源,游览了梨园,氤氲雾霭的地热国,森林公园鸟吊山,神奇美丽的茈碧湖。文墨之乡的凤羽,六村七岛的西湖六大自然景观,它们的确是最好去处。
纳凉世外梨园
在茈碧湖畔,搭乘一艘游船,自南向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不到半个小时,就到达了茈碧湖北岸的梨园村。游船还没靠岸,远远地看到了数以千亿计的梨树绿叶织成了一张墨绿的遮阴网,严严地罩在梨园村的上空。梨园村很小,是一个自然村落,只有几十户白族人家。房前屋后的田地也很少。但不知何时何人栽种的上百株老梨树却占据着大半个村子,成了这村里的独特风景,也是村名叫“梨园”的原由。
一棵棵高大挺拔的古梨树组成了一片梨树林。信步来到梨林问,向上仰望,只见茂密的梨树枝叶“心连着心。手拉着手”织成了绿色的天篷。将太阳的炙热挡在林外。只漏下一些细碎而斑驳的日光。一串串尚未成熟的梨果装点着巨大的绿天篷。面对星星点点的幼果,眼前浮现出春天里“千树万树梨花开”,处处飘荡着香雪的美景。低头俯视,供游客露天休闲的桌椅有序地分布在梨树之间,可一起坐着玩牌、下棋、聊天,或独自品茶。还有几个农家乐,可随时供游客品尝“湖水煮湖鱼”、“木瓜煮生态鱼”、“炖梅蘸羊生皮”或“川芎煮全羊汤”。还有酸酸甜甜的泡梨和泡木瓜及精雕细刻的雕梅和话梅等洱海之源特有的水果美食。手捧一杯清茶,坐在石椅上,慢慢地啜饮着,可回想一些往事,也可什么都不想,坐着发呆。一阵又一阵湿漉漉的湖风徐徐地穿过梨树林。轻轻地吹拂在远道而来满身燥热的躯体上。让一身的疲惫瞬间吹落而觉得十分的惬意。这里民风淳朴,村人善良,这里远离城市车水马龙的喧闹,人头攒动的窒息,这里静谧得只听见林中几声鸟叫或蝉鸣了。这里故称“世外梨园”。炎热的盛夏,平民百姓在这里消夏避暑,定能胜过当年帝王常去的避暑山庄的舒坦和雅致。
沐浴地热国
“地热国”不是一个国名,更不是一个国家。而是洱源地热资源开发的一个成功典范。投资上亿元人民币,在自然生态的基础上,进行人工打造出一个供游客沐浴疗养的仙境,位于城郊的茈碧湖畔,来去自由,极为方便。
从地热国大门进去,踏着来自大河里的鹅卵石铺就的过道,就可到“国府中心”了。这些纵横交错的通道,不仅仅是路径,而且是顺便按摩脚板的保健工具。来自山崖或沙滩上的奇形怪状的巨石或微石,毫无规则。很随意地圈定了一个个大小不一的露天澡塘。一丛丛翠绿的芦苇点缀其间。各塘里流淌着无需烧柴或耗电加热的纯天然地下热水,蕴含十余种养生天然元素,沐浴时的水温被调制成冷热适中,让人舒适痛快。人在塘中游玩,犹如五彩斑斓的鹅群或鸭群在水中嬉戏。常在这塘塘滋饥润肤的地下热水中来回游动半天。或安然沉睡在水里半天。那飘飘然的感觉自然胜过天上的神仙。来到或路过洱海之源的游客,如果没经洱源地下热水的浸泡。那是人生路上最大的缺憾!因为洱源地下热水能使人的容颜焕发,青春永驻。
泛舟茈碧湖
刚到湖边,略带海草味的湖风迎面飘来,沾满全身的热浪一下子被吹得云开四散。有凉爽舒服之快感。整个茈碧湖被岸边的村庄、田野和高山,还有杨柳林紧紧包围着,装扮着。在高坡处俯视,整个湖犹如镶嵌在县城北田坝边缘的一只美丽的大眼睛,炯炯有神,明眸闪动,很是撩人。
站在岸边远望,心旷神怡,波光粼粼,鸥鹭齐飞,鸳鸯戏水,黄鸭群游,水鸟低飞,湖鱼蹦跳,水声时起彼伏……整湖的美让人目不暇接。整湖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简直是一个活力无限的湖。一个生命不息的湖。
泛舟于茈碧湖上,人与水只隔一层薄薄的船板,如果这薄层忽略不计,那人与水就融为一体了。船夫对我们说,茈碧湖里不仅有各种野生的水鸟,成串的菱角,还有泛着清香的茈碧花。他还讲述了茈碧花的传奇,让我知道了“茈碧花”原来是“辞别花”,那是被出嫁姑娘依依不舍的眼泪,绽放出的美丽花朵。船夫还带我们到深水区观看湖里特有的“水花树”,那美丽的水花树是由地层深处冒出的热水与上层的冷水相遇,碰撞成一颗颗闪亮的水珠,在水里自由地向上升腾而产生的形态各异,璀璨夺目的“珍珠树”,在晴朗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妩媚动人。湖面上有茈碧花、菱角花绽放,湖面下却有海草花、水花偷偷地露出笑容。这茈碧湖的确是溢满花潮的湖。
吸氧鸟吊山
从县城乘车向西行驶二十余公里后,方可到达鸟吊山主峰。在芳草萋萋的夏天,虽然无法见到“百鸟朝凤”的奇观。但经罗坪山林场五十多年。几代人的种管和经营。那密密麻麻的人工播撒的华山松、云南松等树木已郁郁葱葱,严严实实地披盖着每一个山岗,整个群山形成了一个碧绿的大氧吧。
一条油化了的洱乔公路犹如一条巨龙在鸟吊山的腹中蜿蜒穿越。来来往往的各种大小车辆打破山间千年的沉寂。站在公路边张望,仿佛置身于绿海松涛之中。远离城市不绝于耳的噪音和充斥空气的废气,远离钢筋水泥散发出的热浪,来这天然的大氧吧里像缺过氧的大鱼在活水里大口大口地吸氧换气,给满是尘埃的双肺进行一次清洗。在林间侧耳倾听阵阵松涛,声声鸟鸣,嗡嗡风车声在天然的大氧吧里织成美妙的交响乐。在密林间抬头仰望天上云卷云舒,雄鹰展翅翱翔,峰岭上日夜不停地转动的发电风车。林中忽隐忽现高耸入云的铁塔在默默地支撑起一排排银白、拇指粗的高压输电线飞越绿海松涛,伸向云雾迷蒙的远方。游累了,随意地躺卧在洁净的芳草地上,四肢朝天,成一个“大”字,享受着高海拔暖暖的阳光,看着山花烂漫,听着泉水叮咚,闻着野花芳香,吸着芳草和泥土的气息,使我深深地感受到那是生命旅途中最放松最幸福的时刻。
品味凤羽古镇
从洱源县城搭乘面包车,向西行驶十七八公里。便可到达被誉为“文墨之乡”和“世外桃源”的凤羽古镇。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文化灿烂,拥有古治所、古街巷、古牌楼、古门坊、古照壁、古寺庙、古民居、故风俗和古文化等历史古董而被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凤羽古镇是一个白族聚居大村落,传说因一只凤凰从田坝的上空飞过时,掉落下一根羽毛而得名,故称“凤羽”。
一漫步于凤羽古镇的古老街道上,就像穿越在历史的隧道之中,我仿佛看到一帮帮敲着马锣,摇着马铃,载着货物的骡马,一群群磨肩擦踵负重的背夫,一个个骑马或坐轿的官绅在宽阔而笔直,石板铺就的大官路上匆匆走过,曾留下一串串脚踏石板的响声,永远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随着悠悠岁月的反复打磨,街巷里的青石板变得光滑而细腻,在默默地细说着时光的久远。大道两边便是“充”,“充”的两旁便是一院院古老由壁画点缀的“三坊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宅院。飞檐翘角,架斗出阁,镂雕精刻的古大门前,磨得光滑的拴马桩。斑驳心空的老槐树。门楣上悬挂着书有不同名号的匾额,闪耀着古老文明的光芒。古照壁上的“孝廉遗风”、“琴鹤家风”、“文墨世家”或“田荆绚彩”的书法名号,传扬着姓氏文化的古风。
点上蜡烛,带上电筒,潜入错综复杂的清源洞里去探秘。领略地下溶洞的奇观。倾听当地老人讲述阿黑游清源洞的传奇故事。走入道、佛、儒为一体的“三教宫”。才感受到任何信仰都是形式各异。宗旨却是相同,原理相通,都是主宰人的精神。随着晨钟暮鼓的节奏。爬上凤羽古镇西边高坡上。去瞻仰古寺古庙建筑群,才感悟到“乱世毁寺,盛世修寺”和“善恶同源,万物轮回”的佛语。
在夏季品味凤羽古镇,只闻到鸟吊山上飘来的松香味,听到田坝里水稻、玉米和烤烟抽枝长叶的声音。遗憾的是没闻到春天里满坝金黄的油菜花香和欣赏到趣味十足的“田家乐”。
情醉西湖水乡
从国家级湿地保护区之一的洱源西湖村的高大且彩绘的大门进去,拥有“六村七岛”的整个西湖轮廓就展现在眼前。我仿佛站在陆地和海洋相间的世界地图面前,以好奇的目光搜寻着岛上每一处风景。
西湖里永远充盈着浩浩荡荡的水,水里生长着毫无规则的大小岛屿。岛屿上又种植着或大或小的村庄。岛与岛,村与村,户与户之间,以水路或陆路相连接。以水路连接的必须依靠渔民撑篙划船,陆路连接的可步行或乘车前往。湖的西边有一堵“欲与天空试比高”的陡峭山崖。有力地挡住了西去的湖水,成了西湖一道坚固的屏障。远远望去,湖里的一个个岛屿犹如一艘艘巨轮,岛屿上的房子和树木犹如船上的桅杆和货物。它们静静地停泊在西湖的港湾。悠悠地享受着母亲湖的庇护和恩赐。一丛丛翠绿的芦苇中不断地冒出一叶叶小舟,承载着赏景的外地游客,或到邻村串门、或出湖赶街做买卖的本地乡亲。湖面上你来我往。热闹极了。还可以在西湖上听到白族的“阿鹏”和“金花”,弹着鱼皮三弦,舞着花纸扇,在引颈高歌白族情歌小调。有时向对方诉说爱慕之情,有时是热辣辣的讥讽和调侃,有时是麻酥酥的挑逗和撩拨,总是让听者久渴的心灵得到滋润和震撼。
我们游玩得饿了,就恭请渔家在渔船上“活水煮活鱼”,水是伸手可得的湖水,鱼是不喂饲料的生态湖鱼,再斟上几杯当地有名的小甑子酒下肚,便是飘飘欲仙,“对影成三”,即使是“天子呼来”,也不下船了,因为自己早已是洱源西湖上“醉中客”,“酒中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