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也是作家成长的摇篮

2013-04-29席战强

广西教育·D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河池文学创作作家

席战强

3月15日,中国新闻网发布了一篇《作家任职大学教授成潮流,王安忆、莫言等均受聘》的评论。该评论指出,作家莫言当教授并非个案,马原曾在同济大学教书多年,王安忆在复旦大学领衔创意写作课程,阎连科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作家成教授已成为群体现象。莫言受聘再次引发热议,争议点之一就是:“创作能不能教?高校能不能培养作家?”

高校对作家成长的促进作用

很多人认为创作不能教。罗常培先生曾说过一句有代表性的话:“大学是不培养作家的,作家是社会培养的。”汪曾祺先生也曾在《沈从文在西南联大》一文提及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并没有培养出几位知名的作家。但是汪曾祺又在该文中写道:“但也不是绝对不能教。问题是由什么样的人来教,用什么方法来教。现代大学很少开创作课,原因是找不到合适的人教。偶尔有大学开这门课的,收效甚微,原因是教得不甚得法。”

汪曾祺先生的话很有道理,关键问题不是创作能不能教,而是如何教的问题。虽然创作需要社会阅历,但是光有社会阅历是无法成为作家的。即便是莫言这么“过目不忘”(莫言自言)、饱经沧桑的人,也曾得益于高校教育,他曾坦言在北京师范大学的两年学习,对他的写作帮助很大。

高校尤其是高校中文专业,对于文学创作人才培养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以河池学院中文系为例,自成立以来,该系一直以培养文学创作人才为其办学特色之一。从河池学院毕业的学生中,东西、凡一平已经在区内外享有盛名,成为全国知名作家。此外,还有一大批毕业生活跃于广西文坛,如班源泽、何述强、黄土路、牛依河(黄干)、杨合、石肖咏(寒云)、唐远志、黄胜、罗中一等。在他们的影响下,该学院在校生的创作热情和创作成果倍增。據统计,该学院在校生每学期发表的文学作品均在300篇以上,被业界誉为“河池学院文学现象”。2005年10月《文艺报》曾以“河池学院文学教育呈异彩”为题专版介绍了河池学院培养文学创作人才的办学特色,《广西日报》也就“河池学院文学现象”进行了专题报道。

确实,河池学院中文系一直不遗余力地培养文学创作人才。在中文系的历代教师中,韦启良、韦秋桐、李果河、银建军、温存超、钟纪新等教师一边教书育人,一边从事文学创作,在各种刊物上发表文学作品,并指导学生文学社团开展创作交流活动,吸引了一大批文学爱好者参与,成为学生从事文学创作的榜样,许多中文专业的学生在完成专业学习的同时也像他们的老师一样,不断练习文学创作,自发组建文学社团,开始了成为作家的梦之旅。东西、凡一平等知名作家首先就是在浓厚的校园文学创作氛围里受到陶冶而进行创作的。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发组建文学社团,并坚持不懈地从事创作实践,为日后成为作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高校中文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非就是要培养文学创作人才。中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各高校大同小异,基本上是“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写作、文秘、宣传、编辑、语言文学研究等工作,能够在中学或职业学校从事语文教学及研究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因而,培养文学创作人才不是唯一的培养目标。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大学期间,中文专业写作课的授课教师以及其他爱好文学创作的教师的垂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体验;而组建和指导大学文学社团则可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学创作才能。因而,不可否认高校在作家成长过程中的促进作用。

文学创作人才的培养途径

河池学院之所以能培养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作家并形成一支文学创作队伍,笔者以为这与该学院注重对文学创作人才的培养有关,同时也与该学院中文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有关。

首先,在专业设置和教学设计方面倾向于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学生仅仅有爱好是不够的,文学创作并非单纯有兴趣爱好就可以了,搞文学创作离不开文学基础,离不开语言的运用能力。高校中文专业的课程重点是写作学类、语言学类和文学类,这就为文学创作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支撑平台,其中的文学类课程就成了培养文学创作人才的基础课程,如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等。这些文学课程的教学是培养文学创作人才不可缺少的。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文学史课程,在教学设计中就应减少对文学史的讲授及对于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的分析,而把重点放在对经典作家作品的讲授上。在对作家作品的讲授中又主要强调名著名篇的写作技巧,作家如何构思、如何谋篇布局等。同时,在文学课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改写或改编名作,如将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改写成剧本,将果戈理的剧本《钦差大臣》改写成小说,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其次,开设专题性选修课程如散文写作、诗歌写作、戏剧创作、小说创作等。我们知道,中文专业的写作课程只是讲授一些基本的写作常识,比较笼统。为此,对于爱好文学创作的学生来说,还应该分别开设散文写作、诗歌写作、戏剧创作、小说创作等选修课程,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知识讲授和创作实践指导,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不同体裁的文章的写作要领,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

第三,加大对文学社团的指导和扶持力度。大学生文学社团对于培养文学创作人才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是大学生文学社团往往由学生自发组建,因此学校、老师不能对其放任自流,而要加强指导和扶持。

1.对不同类型的文学社团给予相应的指导。河池学院根据老师的特长安排他们到各社团去做指导老师,同时经常聘请东西、凡一平、鬼子、罗传州、常剑钧等知名作家担任“南楼丹霞文学社”“堆去文学社”的校外指导老师,并与《广西文学》杂志社合作成立了《广西文学》杂志社驻河池学院联络站,激发了学生的文学创作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创作水平。

2.邀请作家进校园讲授创作经验与心得。如在2007年,河池学院中文系就聘请七位广西作家担任学院兼职教授,分期分批地到学校给学生做讲座,指导学生创作,效果很好。

3.创办校园内部文学刊物,为学生提供发表习作的平台,同时向公开刊物推荐优秀习作,以提升学生创作的自信心。东西和凡一平都是首先在校园内部刊物上发表了作品而后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向外公开发表文学作品的。

第四,让学生深入社会,体验生活。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现在的大学生生活阅历不丰富,对社会的认识只局限于书本或网络中的所见所闻,没有亲身或切身的体会和感悟,因此他们的创作往往局限于私人情感领域,对时代的变动、社会的变迁无法深刻理解与把握,因而其作品也就缺少深度。为此,河池学院在抓好专业课程教学与实习实训的同时,在广西东兰县(百色起义领导人之一韦拔群的故乡)、广西宜州市屏南乡合宽村(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广西维尼伦集团、廣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全国唯一一个仫佬族自治县)、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全国唯一一个毛南族自治县)等地建立了十多个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指导老师带领学生通过开展社会调查、理论法制宣讲、文艺表演、手拉手环保宣传、助贫帮困等活动深入企业、农村了解民风民情,了解时代和社会的变化,使学生从中得到思想上的教育,同时也获取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第五,增加学生的阅读量。阅读既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也是提升文学鉴赏能力的过程。俗话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读与写的关系。

最后,在制度上大力保障。河池学院中文系在《中文系关于实施能力素质培养“一二三四五十工程”的决定》里就规定了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的“一二三四五十工程”,即“三个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笔好字、一手好文章);“二百部”(精读二百部/篇古今中外文学经典名著名篇);“三百首”(背诵三百首/篇文学经典诗篇);“四本证”(某个方面的职业技能证和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级证);每周“五节早读课”;发表“十篇文”(在校期间公开发表十篇以上文章)。多年来的实施成果表明,其中的写“一手好文章”、精读“二百部”名著名篇、背诵“三百首”诗、发表“十篇文”对于文学创作人才的培养大为奏效。许多在校学生不止发表了10篇文章,有的学生还在在校期间就出版了长篇小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高校中文专业培养文学创作人才是可行的,也具有可操作性。笔者认为,重视高校中文专业教育对于文学创作人才培养的作用,并采取多种更有效的培养方式,对开创文学界“百花争鸣”的局面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附注:本文为2011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改革工程立项项目(一般项目A类)“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及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2011JGA101)阶段性成果之一。)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河池文学创作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梅卓文学创作论
A new loach species of Troglonectes (Teleostei:Nemacheilidae) from Guangxi,China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
《河池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