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县实施15年免费教育的启示

2013-04-29雷钟哲

广西教育·D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贫困县学费教育资源

雷钟哲

地处秦岭南麓的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虽然2012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仅有2 886万元,但今年春季已在汉中市率先实施了15年免费教育——不要忘了,他们的头上还有一顶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3月11日《西安晚报》)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少年智则国家智,少年强则国家强”,这些观念直到今天还常常只是空洞的口号,表现在教育上即为投入过低、欠账较多。要问原因何在——财政困难!这正是许多地方搪塞问题的借口。但留坝县——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却在15年免费教育方面走在了发达县(市、区)的前面。

这个全县财政收入不足3千万元的山区穷县,他们遇到的困难或者说需要花钱的地方和其他地方相比,应该说是只多不少,其他市县亟待解决的矛盾,他们照样不能回避。但不同之处在于,这里的领导真正领悟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真谛,决心把经济贫困县打造成教育强县。为此,他们在15年免费教育中,除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外,还对学前教育实行“一免一补”:免除学前幼儿保育费,补助经济困难家庭幼儿生活费,县城公办和民办幼儿园按照每名幼儿每年900元、其他幼儿园与小学附设学前班按每名幼儿每年7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对普通高中实行“三免一补”:免除学生学费、体检费、住宿费(学费每名学生每年700元,体检费高一新生每人每年25元,高二和高三学生每人每年20元,住宿费每人每年300元),对家庭困难学生予以补助,高中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6元,一年按250天进行计算。

这的确是令人敬佩的“大手笔”。这些惠民政策,让那些为孩子学费揪心发愁的家庭,彻底摆脱了学费的困扰;让每年三分之一流向社会,过早背负起生活重担的初中毕业生,重新回到了高中课堂;也让每年开学前,教育部门领导干部以及学校老师翻山越岭前往学生家中耐心做家长和学生思想工作,动员孩子返回学校的情形成了昨天的记忆。比如,2012年秋季学期,留坝县高中共有60多名学生辍学,今年实施15年免费教育后,辍学的学生只有4名。相应的,由于财力需要向教育倾斜,也促使政府压缩开支,形成了勤俭节约的风气。

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惠民,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民生。留坝县的事实告诉我们:“财政困难”只是某些问题长拖不决的借口,关键在于执政理念,当你摆正了这些关系,就知道应该要优先解决什么问题。直白地说,某些贫困县能在教育、医疗上率先改革,做出令人艳羡的制度安排,别的地方却无法做到,只能说是执政理念存在偏差。在不少地方的政绩观里,恐怕还是满脑子的GDP数据,而不是民生的艰难。这,正是留坝、子长一类贫困县值得钦佩的地方,也正是某些富庶之乡令人遗憾的短板。

过去有句老话叫“寒门出将相”,是说贫寒家庭的遭际更能成为孩子奋发向上的动力。但现实的不堪却是,許多农村孩子非但享受不到优越的教育资源,还可能因为贫穷,过早背负起生活的重担,无法享受接受教育的权利,失去了成才的机会,这又反过来加剧了城乡两极的分化。如果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还有什么可取的地方,那么首先就应当解决好起跑线公平的问题,像留坝县那样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强调“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在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要求:“加强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农村教育,加强中西部特别是贫困地区教育,必须加大倾斜力度和政策支持。”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大的决心和更有力的举措来推进和实现教育公平,改变城乡教育资源占有不均的现状,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保证农村向大学输送更多合格的学生,改变大学里农村学生严重缩水的窘况。我们现在必须拿出足够的财力,不说优先重点倾斜,单就补齐这些年的“教育欠账”,也大有文章可做。只有让贫困地区孩子沐浴到教育的光辉,为他们的成才创造更好的条件,才能使更多的“寒门学子”梦想成真。

(责编 欧金昌)

猜你喜欢

贫困县学费教育资源
山西省58个贫困县产品将陆续走进84所高校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我的兴趣班学费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山西已实现4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153个:全国153个贫困县已摘帽
“孔子曰”之孔子的学费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大学学费“涨声”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