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 解决 实践

2013-04-29蔡建维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长方体教室数学知识

蔡建维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数学原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来实施“生活数学”教学,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下面就这方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应用数学知识,体验生活问题,感受数学魅力

“生活数学”强调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培养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如在低年级学生认识了人民币后,我开展了“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课前让学生自备各种“商品”,有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让他们自己制作价格标签贴在准备的物品上,带进课堂中,把教室模拟成“小小商店”,学生推荐出“柜台经理”、“收银员”、“售货员”的人选,其余的学生做“顾客”。此外,还让学生了解社会中有哪些促销手段,在“小小商店”中进行展示。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在每个柜台前各组成员都认真工作,大力推销自己的商品,有的学生还用“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的口号来招揽顾客。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纸币争先购买,个个都显得很有经济头脑。在这个实践活动中,学生既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也巩固了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更可贵的是加强了综合能力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金融、商业、科技等行业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激发学生探索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教学中,应探索与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既是数学学习的价值体现,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教学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教师在教室里布置了一个“简易花店”,标上“康乃馨3支12元,菊花4支20元,百合花5支40元”,问:“老师想买7支菊花,可只带了30元,你们说老师带的钱够吗?那你能帮老师想办法吗?老师还想买一束又漂亮又实惠的花,请你帮老师设计一个买花方案。”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体验到了学习知识的快乐,掌握了技能,激发了解决问题的探索意识。

三、应用数学知识,注重生活实践,自主应用知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着重强调,在数学教学中要增设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能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结合生活学习数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例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时,我让学生自主操作实践,自主发现并应用知识。先引导学生把自己带来的长方体纸盒(如肥皂、药品、牙膏等包装纸盒)的六个面展开,让学生自主寻求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接着我又设计如下的小组合作实践活动:“我们现在就在长方体的教室里学习。请大家看一看,教室里粉刷白色涂料的面积有多大?你能帮助学校算一算共有多少平方米吗?”(师生当场一起测量教室的长、宽、高)可见,在课后设计练习时,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予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从而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

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索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以启发诱导学生体验数学,在课外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带领学生走进数学的天地,让数学根植于生活的土壤,做到课内外知识与生活相连,让学生感知生活,让学数学的过程成为“做数学”、“用数学”和再创造的过程,让学生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长方体教室数学知识
有几个长方体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313”教室
拆拼长方体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拆拼长方体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