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三个关注”,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方向感

2013-04-29倪志敏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东南西北平面图操场

倪志敏

方向感是指人对物体所处方向位置的感觉与认知。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中的“认识方向”一课,教学内容包括辨认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和辨认地图或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使学生会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以此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看似内容不多,学生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甚至部分学生对平面图中“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还略有所知,我以为这节课的教学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但从课堂反馈及学生的练习情况来看却事与愿违。经过深入思考与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方向感应立足于“三个关注”,即关注学生的贮备经验、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述、关注学生的主动建构。

一、关注学生的贮备经验,激发学生辨认方向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说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是方向感形成的基础。

1.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学生,从小就熟悉太阳东升西落这一自然现象,并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认识也逐步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选取学校门口、教室之中、居住空间、操场周围等学生熟悉的地方,从日出东方这个自然现象和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切入,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其他辨别方向的好方法,如农村多数房子是坐北朝南的、城市生活的学生可以借助路牌和路标辨别方向等。

2.创设学生喜爱的游戏情境

教师可以把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这首儿歌作为低年级学生的课间休息游戏,不断强化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二、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述,清除学生辨认方向的理解障碍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教学中,教师会发现不少学生都有以下问题:小明的家在学校的东面,学生却认为小明的家在学校的西面;从平面图上可以明确地看出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北面,学生却说成是南面。学生的答案与正确答案正好相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仔细观察学生的答案,不难发现造成错误的原因之一是学生没有正确理解题目的意思,没有弄清楚到底谁是参照物。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准确找到参照物的“秘诀”。例如:小明家在学校的( )面,应以学校为参照物,辨认小明家所处的方向;而小明家的( )面是学校,则是以小明家为参照物,辨认学校所处的方向。又如,在“小兔住在小熊家的( )面,住在小松鼠家的( )面”这句话中,因为后半句省略了主语,虽然辨认的都是小兔家所在的方向,但是参照物却不同。其次,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说,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给他们提供大量准确找到参照物的练习机会。再次,语言结构要灵活多变。可以像教材示范的那样说“谁的( )面是谁”,也可以说“谁在谁的( )面”,还可以像上述例子中省略主语进行表述。在注意语言表述准确、完整的同时,教师既要鼓励学生说法多样化,不要过分单调、机械,又要通过语言的灵活表述,促进思维的发展。最后,教师要收集一些相关联的语言表述,如“教学楼在操场的北面,操场在教学楼的南面”“松鼠住在小兔家的西面,小兔住在松鼠家的东面”等,让学生从中体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只要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哪一面,就能通过推理知道另一个物体在这个物体的哪一面。

三、关注学生的主动建构,增强学生辨认方向的欲望

1.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活动情境,感受辨认方向的有趣和有用

正确辨认实际生活中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这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如果让学生在教室里,在教师的引导下辨认四个方向,学生容易受空间的制约,缺乏对知识的体验,也无法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某种程度上,这也遏制了学生对于辨认方向的主动探索和建构。教学中,我将“主阵地”由教室转到了操场,让学生走出教室,通过操场周围的教学楼、厕所、学校食堂、民房等这些熟悉的建筑物来辨认方向。在辨认方向时,我引导学生先固定一个方向,然后再去观察其他方向的建筑物。这样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利于学生用东南西北四个方面来描述建筑物之间的相对关系。从实际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到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对学生来说更是学习的难点。通过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规定地图上的方向、自己绘制地图,亲身经历了由生活方向向地图方向的迁移过程。经历了画图及讨论交流后,学生发现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制作平面图,这样才能准确地叙述平面图上建筑物各自的位置。最后,根据教材提供的“某大楼的紧急疏散平面图”,让学生说说遇到紧急情况时,每个房间里的人该走怎样的路线。这样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形成认识,积累经验,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进一步体会所学知识的实际价值。通过活用教材,创设学生乐于探索的活动情境,使静态教学内容动态化、趣味化,那么无论什么地点、什么环境,都能够使我们的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2.创设认知冲突,体悟平面图上方向规定的“所以然”

数学中有些知识是约定俗成的,不便于向学生解释其中的“为什么”,因此很多教师在教学“辨认地图或平面图要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这样的内容时,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前人如何规定,我们应该怎样做。结果,学生对这样的规定只是一知半解,他们只能机械地按照这一规定去回答问题,抑制了学生探寻知识来龙去脉的欲望。我认为,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充分体会这一规定的合理性。教师在教学中可做如下尝试。

师:如果要将我们学校操场四个方向的建筑物记录在平面图上,应该怎样做呢?请你们拿出纸和笔,自己动手画一画,四个方向的建筑物只要用文字表示就可以了。(学生试画操场平面图,由于学生头脑中没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一平面图上方向的规定,因此学生画出的平面图是形态各异的)

师(展示学生画出的不同平面图):同样画的是操场,为什么在纸上看起来不一样呢?

生1:因为每个人定的方向不相同,所以画出的图也不同。

师:我们打算制作一张操场平面图,以谁画的为准呢?

师:为了有个统一的标准,让画图和看图的人都能做到准确无误,前人就作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谁来把这句话试着解释一下?

生2:就是一幅图的上面指的是北,下面指的是南,左面指的是西,右面指的是东。

师:你们现在能根据这个规定,再画一张学校操场平面图吗?(学生按规定画图)

……

上述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尝试画图,通过对不同画图方法的比较,产生认知冲突,诱发学生对地图和平面图上的方向是有规定的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进而体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一规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至此,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其实,很多数学规定从产生到被普遍认可都有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怎样规定更合理都有其内在的原因,并不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数学上规定”就能解释的。教师需要留心有关数学史料,提高自身文化专业素质,当学生有可能理解某一规定背后的原因时,不妨给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样的规定,体会规定的合理性与必然性,从而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学生具备较强的方向感,是其生存最基本的技能,也是其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的先决条件。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三个关注”,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方向感,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提升。

猜你喜欢

东南西北平面图操场
我们的操场
我们的操场
学校操场
《别墅平面图》
《别墅平面图》
仙人台醒梦亭
《景观平面图》
东南西北张大嘴
下课了
平面图的3-hued 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