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必须重视语言的锤炼
2013-04-29赵欣
赵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教学的语言艺术。因此,要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必须重视数学教学语言的锤炼。
一、教学语言去模糊化,培养准确性
【例1】六年级“比赛的场次”的教学片段。
师:京沪高铁从枣庄到天津有7个站,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票价?
生1:6+5+4+3+2+1=21(种)。
师:他的想法很好。谁再来说一说?
生2:老师,我有不同的想法。如果每两站或几站之间的票价有相同的,那就没有21种票价了!
(教师不知所措,无法应对)
“票价”种数和“车票”种数是不一样的。现实生活中,站点的远近不同,票价可能相同,但因站点是不同的,所有车票种类是不同的。如第一站到第二站与第二站到第三站火车的票价可能相同,而车票是不同的。所以教师提问时应该说:“京沪高铁从枣庄到天津有7个站,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车票?”这样就没有争议了。
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公式、定律都有它特定的内涵和表达方法,有时一字之差就可能造成严重的概念性的错误。譬如“数位”和“位数”,“增加了”和“增加到”都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教学语言必须遵行语言的标准和规范,只有在规范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使用语言。
二、教学语言去片面化,培养科学性
【例2】《体积和容积》的教学片断。
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体积的概念,教师将一个马铃薯慢慢放入透明的塑料杯,直到马铃薯完全淹没在水中,然后让学生说说发生的现象。
生1:水位慢慢上升了。
师:水位为什么上升了?是不是水多了?
生2:水没有增多,是马铃薯把水挤上来了。
师:她用了个“挤”字,多好啊! 为什么水会被马铃薯“挤”上来了呢?
生3:因为马铃薯要占一定的空间。
生4:因为马铃薯要占一定的位置。
师:空间?位置?这里用“空间”好,还是“位置”好呢?
生5:马铃薯是立体的,所以用“空间”。
生6:可以说马铃薯占的空间大,但不能说马铃薯占的位置大。
……
经过讨论,学生觉得用“空间”比较好。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回答“马铃薯要占一定的位置”是教师在课前的预设中没有考虑到的,但是通过对“空间”和“位置”这两个词的推敲和比较,使学生对体积这个三维空间的概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也使学生对数学语言的准确性有了切身的体会。
三、教学语言去定势化,培养开放性
【例3】教学圆的面积后,给出题目:下面三幅图中正方形的面积都是40平方米,计算每个圆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米。
图1 图2 图3
解决这类圆面积的题目,学生往往束手无策,因为他们认为S=πr2,找不到圆的半径,就求不出圆的面积。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和我们平时教学的提问脱不了干系。回想在初次教学圆的面积时候我们都是这样引导的:“要求出圆的面积‘必须先找到什么条件?” 这个“必须”就造成了思维的定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不利于思维的创新!对此不妨改为:“要求出圆的面积 ‘需要先找到什么条件?”这两个提问只有一词之差,但“需要”一词给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能够意识到要求圆的面积可以先找半径,也可以先找半径的平方是多少。显然解例3时知道了半径的平方是多少(即图中正方形的面积),再直接乘π的值就可以轻松求出圆的面积。
斯托利亚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语言作为知识传授的载体和师生情感交流的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是一门抽象且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还得斟字酌句,咬文嚼字。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