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的导入
2013-04-29朱娅芬
朱娅芬
摘 要:数学课能否吸引学生,课程导入是一个关键环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形成一种内在的求知动力,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运用课程导入法,创设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使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学伊始的导入艺术。而运用多媒体,能优化数学课的导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数学课;导入
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过分抽象的问题,学生往往感到乏味而百思不得其解。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而且操作简单,利用它可使数学课的导入通俗直观,浅显易懂,还可增加知识的容量,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好的课程导入方法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
一、归纳导入法
归纳导入法是通过对一类数学对象进行不完全归纳来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这是数学课导入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个黑板”的教学中,板书会占去黑板大部分空间,且不能移动。但利用多媒体会省时、省力,还能增加课堂容量,也便于学生比较、观察。比如:引入平方差公式时,可利用多媒体出示一组多项式乘法练习:(1)(x+1)(x-1)=?(2)(x+2)(x-2)=?(3)(a+1)(a-1)=?(4)(2a+b)(2a-b)=?(5)(4+a)(4-a)=?然后,教师点击出答案并用不同色彩引导学生比较等号左右的特点,通过归纳猜想的方式导出平方差公式。这种导入方式省去了教师无用的劳动时间,教学结构紧凑,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发现的能力。
二、悬念激趣导入法
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探求问题奥秘所在的心理,即“疑中生奇”,从而达到“疑中生趣”,以激发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很好地达到这一目的。比如: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可利用多媒体提出问题:“方程3x2-x-4=0的一个根为x1=-1,不解方程求出另一根x2。”学生感到这一问题难度很大。教师可点击出以下答案:“由于c/a=?-4/3,所以x2=-4/3÷(-1)=4/3。”然后教师让学生验算。当学生确信答案正确时,就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理,使之处于一种“心欲求而尚不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进取状态。此时,教师接着讲解:“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存在一种特殊关系,我是据此求x2的,这正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短短几句话,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兴趣,尤其利用多媒体,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再如:导入直线时,只简单用语言描述“直线可以想象为黑板边无限伸长”,学生会觉得乏味、空洞。但利用多媒体的几何作图功能进行旋转缩放,学生在兴致勃勃的观察中会产生求知的欲望,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然,教师设置悬念要适度,不“悬”学生不思即解,达不到激发学习热情的目的;太“悬”学生望而生畏,百思而不得其解,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三、生活实例导入法
数学起源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因此教师可通过在实际需要中的应用引入新课,尤其是利用多媒体,可使学生对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等“看得见、摸得着”。如在讲直角三角形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片断并给出问题:“能否不上树就测出树高,不过河就测出河宽?不接近敌人阵地就能测出敌我之间的距离?要想测量出,就得认真学习今天所要讲的课——解直角三角形。”教师短短几句话,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数学故事导入法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讲一些与新课有关的数学历史或故事,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数学家的事迹,以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榜样,增强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数学的毅力。如讲反证法时,可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个小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个贤臣被奸臣坑害,判了死罪,皇上念他过去对国有功,采用了一个由命运来最后裁定的办法,即用两张纸片,一张上写‘活字,一张上写‘死字,处决前由它来抽,抽到‘活字可赦免。但奸臣阴险歹毒,命人在两张纸片上都写上‘死字,凑巧这个诡计被贤臣的朋友知道了,悲痛地告诉了他,并表示要和他一起揭露奸臣的阴谋。这个贤臣想了想,高兴地说:‘我有救了!他叫这个朋友不要声张,处决前抽纸片时,只见他抽出一张纸片谁也不让看就吞了下去,监斩官只好看剩下的纸片是什么字了。剩下的字无疑是个‘死字,于是这个贤臣就被赦免了。”
“这个贤臣为什么能死里逃生?”当学生正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教师引入反证法,学生就都明白了。这种导入方法不仅使学生印象深刻,而且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学生爱数学的热情。
综上所述,数学课的导入方法可谓多种多样,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教师都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珍艳.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导入[J].青年文学家,2010,(07).
[2]刘凤玲.浅析初中数学课堂导入[J].新课程(教研),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