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振常与《文心》
2013-04-29余冰
余冰
《文心》是1943年在成都编辑出版的一本杂志。发行人李小珊。编辑者署文心文艺月刊社编辑部,实际的编辑人是唐振常。
唐振常(1922~2002),四川成都人。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燕京大学宣布停办。翌年复校成都。唐振常为燕京大学新闻系学生。他晚年在《旧稿往事》中回忆:“1943年3月,我和几位初中旧同学忽然不甘寂寞,编辑出版了一个文艺杂志。这个杂志叫《文心》。”
创刊号有《发刊词》,编者述说《文心》的筹办:
好久以来我们便有意组创一种文艺刊物,终于因朋友各以事牵,住处或城或乡相距过远,彼此间接头不易;再,最重要的恐怕就是经济上的困难:住学校的衣食全然仰给于家庭,自然拿不出多余的钱;从业的呢,在政府机关充任一名小职员,糊口尚且艰难,更那有余力来干这种必然贴钱的“霉”事。好久以来大家仅存着一种虽热切却是空的愿望,日子一久竟至连这一点热切也逐渐冷淡下来了。在生活洪流中逐浪随波沉浮着,给一些细碎的身边琐事纠缠不清,人会渐渐麻痹,浑然忘记生命的意义的。
编者感谢友人的鼓励和支持,大家才又重新唤回往日的热情。编者坦言,组创一种文艺刊物:
我们并不敢存着登作家宝座的野心,初意以为这样也许不致在空暇时作无谓的消遣让时光腐锈了生活;从而又可以结识更多一些爱好文艺的朋友。在文化运动中我们比一粒微尘还小的存在着,但我们愿意贡献这一点薄弱的能力呈诸同嗜文艺的朋友,更是在抗建中蒸蒸日上的祖国。
《发刊词》申明刊物的要求是:“内容包括创作译文杂文,乃至名著批评,作家介绍等,至于好坏应该由读者自己亲尝后是苦是甜自然明白,不必自己夸大向人吹擂。”说到刊物的命名:“至于命取这古已有之的名字也并不含多大意义,仅仅由于想到这名字还未经人使用于杂志,同时尚不轻飘飘或激昂慷慨以致与内容相距太远。命这名字之先曾起过《盆地》《铙歌》《文芒》一类的名字,或以声音不扬,意过古奥,或以太露锋芒,终于用了这古色古香的名字。”
第一期《文心》于1943年3月31日出版,开本比大32开稍窄(24cm×14.5cm)。小说有陈翔鹤的《冬》,谢文炳的长篇连载《诗亡》,散文有S.Y.的《忆陈枫》和柳升祺等的译文。未收入目录的有:疯人《生活杂“摆”》、周群《卖卜人》、编者《编后记》和孔昭《代邮》,《卷毛鸽子》作者匈牙利Laios Kaisak,《浮士德如何走到了地狱》作者德国Vidmannhe和《进化》作者高斯华绥的署名。
第二期5月20日出版,有作家作品论《毛姆及其(循环曲>》。《循环曲》为毛姆的剧本,由刘芃如译出,刊出的是罗念生、刘苋如的两篇序文。另有《或人手记》的续篇,《诗亡》的连载。封面设计为漾兮。未收入目录的有:全全《春郊即景》、编者《编后记》及《雪莱》的原著F.Thompson、诗《古调重弹》的作者W.B.Yeats、剧本《瞬息人生》的李阿李得·安特涅夫原著署名。
《文心》的主干人物之一是时在川大教书,也在燕大兼课的谢文炳。唐振常说:刊名就是谢先生定的。
谢文炳(1900-1989),湖北汉川人。1923年清华学校毕业,赴美国留学,先在斯坦福大学,后进芝加哥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研究院继续研修英国文学,并获硕士学位。1928年夏归国。曾任教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校。1932年曾和谢冰莹、方玮德等创办《灯塔》月刊,后和罗念生创办《半月文艺》。1936年,与刘大杰等创办《前进》半月刊。抗战爆发后,积极参加抗战文艺运动。与何其芳、卞之琳、朱光潜等创办《工作》半月刊。
《文心》从创刊号开始连载谢文炳的长篇小说《诗亡》。编者在《编后记》中说:“《诗亡》是谢先生的长篇力作,分上下两部,上部已于年前任教武大时脱稿,共十五万字,下部正在写作中。”《诗亡》取“诗亡然后春秋作”之意。小说以童时钦和许丽实的爱情为主线,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留美学生的生活。童时钦天真稚气,性格脆弱,不谙世故,是个热情而富于幻想的青年,把爱情看得像诗一样美好。许丽实美貌动人,风流多情,行为放荡。她使出种种手段抓住童时钦,达到结婚留在美国的目的。结婚后,童时钦才知道爱情不是诗,全是散文。这部小说虽然分章有标题,但吸收外国小说的叙述方法,注意人物的心理描写,成功地刻画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倪明《谈(诗亡>》:“文字的细腻魅力,使我立刻想起屠格涅夫的小说。尤其是各种场面的处理,景致的陪衬,那几乎不是中国小说里所能够找得到的,即如就在茅盾或巴金的小说里,也不容易找出那灵活的手腕的。”(1947年11月24日《中兴日报》副刊《今日文艺》)
早在20世纪30年代,谢文炳就发表了《留美写真》和《金山笔记》。两组散文记录了他在美国留学生涯中的所闻所见: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对有色人种和华人的种族歧视,留学生活的艰辛等。如果说中国现代文学史有“留学生文学”这个内容,谢的大部分小说和散文,无疑是早期的“留学生文学”了。
20世纪40年代末,谢文炳不满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甚为同情学生运动。194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后,任四川大学临时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副校长。1957年竞罹“右派”之难。20年后,错案才得以改正平反。晚年写的长篇小说《一代知识分子》,以湖北汉川县张、刘、谢、丁四家的子弟为主要人物,反映从辛亥革命到“文革”之后漫长而广阔的社会变迁。计划六卷,只完成了前三卷。
《文心》的作者以教授学者居多。
罗念生(1904-1990),原名罗懋德。四川威远人。清华大学毕业。1929年留学美国。1934年回国后曾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校任教。谢文炳的好友,时任教四川大学外文系。
陈翔鹤(1901-1969),重庆人。1920年入复旦大学英文系,1923年转北京大学。曾与林如稷、冯至等组织浅草社、沉钟社,创办《浅草》《沉钟》杂志。1935年前后返回四川,从事文艺界抗敌救国活动。他的小说大胆表现了知识分子的苦闷伤感。
柳升祺(1908-2003),浙江兰溪人。1930年光华大学英文系毕业。1940年在光华大学成都分校执教。1944年进藏赴印度。
S.Y.刘盛亚(1915-1960)的笔名。重庆人。1935年赴德国留学。1938年回国,创办《文艺后防》,编辑《中原》月刊等。先后任教于四川大学、四川省立戏剧学校。
卢剑波(1904-1991),原名卢廷杰。四川合江人。1928年上海国民大学毕业。曾编《时与潮》《民锋》等刊。1944年时任教于四川大学。
周煦良(1905-1984),笔名有舟斋、文木等。安徽至德(今东至)人。1928年去英留学。回国后从事文学工作,抗战初期曾在四川大学教书,《文心》创刊时在上海。
杨钟岫(1922-),重庆人。1944年入《华西晚报》任记者。1949年后,任重庆《新民报》记者及副刊主编。1957年被划为“右派”,20年后得到平反。
唐振常在燕大是位活跃的人物。1943年,《燕京新闻》周刊复刊,次年2月增辟文艺副刊《副叶》,他就当选为总编辑。办《文心》,自然可大展身手。
《文心》第一期的《进化》和第二期的《王秘书的一天》,唐振常署名唐致,或译或作。他说:“我在《文心》上写了一篇《王秘书的一天》(报告文学,我在副题中称之为A.S.ketch),得罪了做小官的我的表兄,惹得他找上杂志社兴师问罪,我母亲不得不向他道歉。其时年少,好写作,无顾忌,《副叶》和三期《文心》(据《上海图书馆馆藏现代中文期刊总目》等有关工具书著录,《文心》仅出两期。——引者)多有涂鸦之作,用的笔名较多,其常用者为唐致、龚子游、胥庶。”(《旧稿往事》)1946年他从燕京大学毕业,之后历任上海、香港、天津三地《大公报》记者、编辑、采访主任,上海《文汇报》文艺部主任。“文革”后改业治史,有《蔡元培传》《章太炎吴虞论集》等,显示出不同一般的识见,笔端间让人感到历史、时代和人生的搏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