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图》探微
2013-04-29刘磊
刘磊
《益智图》系清代晚期人童叶庚(1828 1899)所创制的有关“十五巧板”拼图的一本图集。童叶庚,字松君,号友莲,别号睫巢,亦作巢睫山人、松道人,瀛洲(今上海崇明)人。著有《益智图》《益智续图》《益智燕几图》《睫巢镜影》等。
益智图是用十五块拼版进行拼图的一种益智游戏,故又名“十五巧板”,它的拼制应是从传统的“七巧板”演化而来的。益智图中的十五块拼版较之七巧板中的七块拼版,数量和形状都复杂得多。这十五块拼版“合阳九阴六而得十五之数也”,据童叶庚所言是受到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中的数目一、二、四、八相加之和等于十五的启发。十五块拼版的形状具体是这样的:平行四边形一块,半圆形两块,梯形两块,大小三角形四块,曲尺形两块,小正方形截去一扇形后的图形四块,拼合起来则正好成为一个大正方形(图10、图11)。
笔者近日得览的《益智图》(图1、图2、图3)系清光绪戊寅年(1878年)刊刻的,这个刊本是《益智图》的初刻本,此书图文并茂,意趣丛生,笔者拟从《益智图》所蕴含之思想发数语而论之。
立象以尽意
“立象以尽意”是《周易》中重要哲学思想。《周易》中说:“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周易·系辞传上》,万卷出版公司,第362页,下引《周易》均据此版本)叶朗先生在《中国美学史大纲》中认为,“言不尽意”体现出语言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局限性。“言”——逻辑思维的语言,作为一般性的东西,不能充分表现(或穷尽)特殊的、个别的事物。虽然“言不尽意”,但《系辞传》中认为“立象以尽意”,事物借助形象,可以充分地表达所要表达的意思。
“立象以尽意”的哲学思想需要图文结合的形式来完成。图文结合形式具有直观美,能够让拼图者和读图者获得快乐的视觉享受。图像对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没有图像,思维就变成不可能的事”。在我国,古人称图文结合为“左图右书”,如明代王应电《周礼传·图说·原叙》中说:“古称左图右书,凡书所不能言者,非图无以彰其形;图所不能画者,亦非书无以尽其意。”可见,关于图与书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古人早已有所探究与体悟。
童叶庚在《益智图》上卷《卷首》一开始就拼制了河马(图4)、洛龟(图5)、太极(图12)、乾卦(图13)图各1幅,其实就是表现他自己对河洛文化、周易文化的崇敬。河马、洛龟的拼制,也暗含着童叶庚自己通过图文结合来体认“立象以尽意”的哲学思想。
如《益智图》上卷诗文拼图“白衣送酒舞渊明”(诗句见北宋苏轼《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图(图6),画面中陶渊明衣袂当风、步履翩跹,送酒小奚手拎酒壶、迈步矫健,朝陶渊明飞奔而去,区区十五片拼版于方寸之间,却能组合出如此具有诗情的画面,小中见大,圆融自足。观赏者足可借此品味“白衣送酒舞渊明”诗句中的意趣。
又如上卷故事拼图“博望乘槎”(张骞乘槎至天宫事,见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六》引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但今存《荆楚岁时记》不存该条)图(图7),图片化繁为简,仅突出了乘槎者张骞的悠然自得,槎桠错杂参差,但整幅构图古趣盎然,槎与人互相映衬,静中蕴动,相得益彰,使得原本只得靠想象的故事有了可视、可观的直觉美感。
又如下卷器物拼图中的“合欢杯”(图8),以图版拼成合欢杯的形状,让人看图而识物,图旁附以“饮食者所以合欢也”的文字说明对合欢杯释名,如此一来,图文结合,既可立象,又能表意,器物拼图与诗文、故事拼图一样,也体现了“立象以尽意”的思想。
生生不已
谈到《周易》,人们经常还会提到其中《系辞传上》里的一句话:“《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图9)这里由太一而两仪,由两仪而四象,由四象而八卦,由八卦而六十四卦,由六十四卦而三百八十四爻的阴阳二气相互交感而产生万事万物的观念,就是“生生不已”思想。
“生生不已”思想的一种表象就是“通变成文”。所谓“通变成文”,《周易》中说:“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周易·系辞传上》,第362页)这句话强调了通变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周易》又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传下》,第367页)。并且,《周易》将宇宙变化与“天下之文”联系起来,认为:“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周易·系辞传上》,第357页)因此,古代不乏强调“美与艺术的生命在于发展变化”的观点,如东汉王延寿《文考赋画》中云:“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写载其状,托之丹青。千变万化,事各缪形。随色象类,曲得其情……”(俞剑华编著:《中国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年,第10页)
《益智图》中的拼图虽不是绘画,却具有绘画的特征,因此,《益智图》也具有王延寿《文考赋画》中所说的“千变万化,事各缪形”的特征。具体来说,这些特征体现在《图说》《图式》(图10)《分图式》(图11)、乾卦与太极两幅拼图中的文字、书中216幅拼就的具体拼图中。
在本书上卷《图说》中,童叶庚写到这十五片拼版的来历:“浑然全体,法太极也。分而为二,像两仪也。揲之以四,生四象也。位序为八,卦相错也。”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中的数目一、二、四、八相加正好是十五,《图说》云,十五块拼版“合阳九阴六而得十五之数也”。并且,接下来的几句话正好也体现出“生生不已”“通变成文”的思想:“一阖一辟,变也;往来不穷,通也;见象形器制而用之,法也;阳九包乎外,阴六居于内,天地定位,所以化生万物也。”
在《益智图》一书之中,我们可以发现作者拼出了诗词赋拼图63幅,器物拼图106幅,历史掌故佳话拼图37幅,吉祥字拼图6幅,加上河马、洛龟、太极、乾卦图各1幅,共计拼图216幅,所有这么多拼图都是由仅仅十五片拼版拼凑、组合而成的,这数目不变的十五块拼版,却能根据巧妙的排列与组合,衍化丛生,意趣丰赡,文采风流,惟妙惟肖,传递出一定的文化意境与审美情趣,这不能不说是体现了《周易》中“生生不已”“通变成文”的美学思想。
寓教于乐
《益智图》本是拼图游戏,但这种游戏并不单纯只以游戏为拼图目的,《益智图》作者童叶庚似乎还想通过绘图拼版,训练拼版者(主要是儿童及青少年)动手动脑、手脑并用的能力,尊重他们认知事物的能力和规律,体现出“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
童叶庚在《自序》中说自己“辞柯山、泛瀛海,出戎海、归故乡”后,见家中儿辈“嬉戏折方寸纸屑冠履猿鸟之形,又以线缕绕指,挑作花绷锦帕诸式,思致层出不穷,顾而乐之”,于是,作者模拟七巧板拼图之法为儿辈创设了十五巧板,开始图制百器,因感觉落入窠臼,遂后改作山水、人物,摘诗词名句及故事,“题之汇为一册”。紧接着,作者说“此自娱而兼可娱人者也”。从《自序》中强调“自娱而兼可娱人”句我们可以看出童叶庚创设此类拼版之初,就本着寓乐于图、寓教于乐的思想。
作者不仅在《自序》中有寓教于乐的思想,就连绘制的拼好的图版也处处流露出快乐、闲适的特征。如上卷故事类拼图“醉眠瓮侧”(图14)的构图简洁:直立的酒瓮,醉酒卧地的人物(主人公是东晋毕卓),仅露出一半的案几。现代人如果不了解魏晋掌故的话,可能无法感知其中的意趣,但如果结合着《世说新语·任诞》注引《晋中兴书》的关于本图故事的典源来看,就一定能会了然于心,为之解颐:(毕卓)太兴末为吏部郎,尝饮酒废职。比合郎酿酒熟,卓因醉,夜至其瓮间取饮之。主者谓是盗,执而缚之。知为吏部也,释之。卓遂引主人宴瓮侧,取醉而去。(杨勇:《世说新语校笺》,中华书局,2006年,第666页)
“醉眠瓮侧”的构图与题字,一图一文,彼此配合,相得益彰,使我们感受到魏晋士人的任性放诞的风度。
又如上卷古诗类拼图“芭蕉分绿上窗纱”(图15,诗句出白南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简单勾勒出房屋窗户和屋后蓬勃生长的芭蕉,构图精简,写意拙朴,但诗之趣、画之韵已然呈现。其中蕴含的诗趣与文字相呼应,拼版而成的图画又与文字、诗趣相呼应,如此一来,趣味层叠,美不胜收。
《益智图》中的拼版,每一幅图版都有诗文与之相配,其中上卷的诗、词、赋的配图更多地体现出“诗教”中的审美作用,上卷的故事拼图和下卷的器物拼图更多地体现出“诗教”中的认知、教育功能。如上卷中诗、词、赋拼图中的句子就有29首唐诗的诗句,18首两宋诗词的句子,其他朝代诗文的句子也有零星选入。而这些诗词句,大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兹举数句如下: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西晋左思《咏史·皓天舒白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陶渊明《饮酒》)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宋之问《灵隐寺》)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唐王维《桃源行》)
“看山人生夕阳船,常是江湖带晚烟。”(清吴石仙题《秋山夕照图》诗)
因为要拼图,童叶庚所选的句子主要是选择诗中写景的名句,这些写景的句子意象或优美婉丽,或恬淡自然,整体意境悠远平淡,耐人寻味,呈现出闲适、雅正的风格,这种文艺美学追求很适合对参与拼图游戏的青少年的文学兴趣培养,其终极目标应该是指向温柔敦厚、归心向善的美育目标的。如果拼图者、观赏者能够依照图中句子由句及篇,定能获得诗歌学习与鉴赏上的进步与享受。
下卷的100幅器物拼图,涉及文房用具、家庭器具、清赏古玩等,如水中丞、玉蟾蜍、射壶(图18)、麈尾、羽觞、宣炉、金梭、子眉砚、螺黛等,这些拼图一般都附有文字解说,涉及命名之由、构造样式、相关掌故等,它们能够很好地描摹器物,具有类似孔子所说的“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诗教”的认知和教育功能。
总之,《益智图》在形式上具有“立象以尽意”、图文结合的特征,在内容上具有腾挪跌宕、生生不已、通变成文的特征,在功能上具有寓教于乐、增知启智、培文育美的特征。这样一本看似仅以拼图游戏为主要内容、题名“益智”的小书,真非“益智”二字能尽概括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