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道夫·施泰纳的儿童发展观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2013-04-29刘淑颖刘晶波
刘淑颖 刘晶波
[摘要]鲁道夫·施泰纳认为幼儿有三个成长期;幼儿会全身心感受环境。环境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教育应根据幼儿的不同气质加以适当调整。施泰纳的儿童发展观体现在华德福幼儿教育实践的各个环节中,包括环境创设、教师指导、活动组织、教育评价等。施泰纳的儿童发展观对我国幼儿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例如,教师要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环境,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经验,针对幼儿的气质类型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重视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等等。
[关键词]鲁道夫·施泰纳;儿童发展观;华德福教育;幼儿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5-0014-05
鲁道夫·施泰纳(Rudolf Steiner,1861~1925)是奥地利的哲学家、教育家。他创立了人智学理论(Anthroposophy)并成立了人智学协会,创办了华德福教育体系。华德福教育是在施泰纳的教育哲学思想指导下形成的一种12年一贯制的教育体系,包括幼儿教育、八年制的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历经近百年的发展,如今华德福教育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发展最快、非宗教的独立教育运动,华德福学校和华德福幼儿园遍布各大洲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观的国家。华德福幼儿教育实践强调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平衡发展,提升人文精神,从而使幼儿在获得生活技能的同时,不断获得丰富的内心情感体验,成为精神意义上独立和自由的人。施泰纳独特的儿童发展观对华德福幼儿教育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我国的幼儿教育也颇有启示意义。
一、施泰纳的儿童发展观
1.幼儿的三个成长期
施泰纳对人智学的独特认识奠定了华德福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施泰纳认为人的意识呈阶段性发展趋势,7年为一个发展周期:第一周期是从出生到换乳牙(0~7岁),第二周期是从换乳牙到青春期开始(7-14岁),第三周期是从青春期到成年(14~21岁)。根据施泰纳的观点,儿童生命最初的7年时间又可以细分为三个成长期,分别为婴儿期、幼儿期和向学龄儿童转换的过渡期。
(1)婴儿期(0~3岁)
婴儿时期的核心发展目标是生长,为未来的发育和学习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在生命的第一个阶段,婴儿往往不加选择地吸收周围环境中的一切信息。换句话说,婴儿的感知活动多聚焦于外部环境,他们通过自身的活动了解周围的环境,从而逐渐发现和探索奇妙的外部世界。婴儿在生命之初的全部所学几乎都是通过模仿得来的。对于3岁前的婴儿来说,成人的声音、动作等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例如,看到妈妈在收拾房间,婴儿会学着妈妈的样子拿着一块布这里擦擦,那里擦擦,而不是站在一旁问:“你在做什么?”“我可以帮忙吗?”施泰纳指出,为促进婴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成人同婴儿讲话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幼稚的儿童语言,而应当在婴儿面前使用自然、恰当的语言说话,从而促使婴儿语言能力正常发展。…当婴儿以不同程度的热情进入到抽象的语言世界后,他们就与这个大千世界产生了精神上的紧密联系。
(2)幼儿期(3~5岁)
随着身体日渐壮实,动作日益灵活和协调,幼儿的想象力和记忆力开始迅速发展。这两种新的能力使得幼儿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变得奇妙起来。一块木板一会儿是火车车厢,一会儿又变成了厨房的灶台;布娃娃一会儿是温柔善良的妈妈,一会儿又变成了面目可憎的巫婆……天马行空的想象让幼儿的游戏变幻莫测,乐趣无穷,同时也让他们的游戏在旁人看来有些混乱甚至毫无秩序。施泰纳认为早期的记忆源于模仿。“某一天,孩子模仿了一个东西,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他一次又一次重复地模仿。渐渐地,这个行为进入到他身体的最深处。这便是记忆的基础。”到3岁左右,幼儿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们不再直呼自己的名字,而是改说“我”“我的”。对幼儿来说,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改变,意味着他们已经体验到自己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的。在幼儿期,常可以听到幼儿说很多的“不”和“为什么”。“我不要穿粉色的衣服!,‘‘我不吃这个!”“月亮为什么只在晚上出来?”“为什么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为什么天黑了?”面对这些“为什么”,一个简单而诗意的回答往往效果会更好。例如,“太阳公公睡觉了,明天早晨他会回来叫我们起床的”。
(3)向学龄儿童转换的过渡期(5~7岁)
5~7岁的幼儿步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逐渐向学龄儿童过渡。与前两个阶段相比,处于第三个成长期的幼儿“婴儿肥”和“宝宝肚”在逐渐消失,手指的精细活动能力渐渐提高。此时幼儿的游戏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5岁以上的幼儿会提前构想出他想要游戏的主题或场景,并根据事先勾勒好的场景创造性地寻找合适的游戏素材。可见,这个阶段的幼儿可以更好地计划、控制和主导自己的行为,并在游戏中逐渐加入思考的成分。
2.幼儿是完全的“感官体”
依照施泰纳的儿童发展观,处在生命第一个发展周期的幼儿可以说是一个完全的“感官体”——幼儿的整个身体犹如一个感觉器官,全身的组织都会因为外界的影响而进行细微、渐进的调整,他们对于外在环境非常敏感,会不加选择地依赖、吸收和接纳周围环境中的一切。施泰纳强调幼儿早期感官所吸收到的印象不仅会深深留在幼儿的内心,更会成为其身体、心灵和精神的一部分。因此,对幼儿来说,周围的人和环境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3.幼儿的气质类型
“气质说”最早可以追溯到希腊罗马文化时代。以往有关气质的学说有体液说、血型说、神经类型说等。施泰纳对“气质说”作出了新的解释,赋予了新的内涵,他认为气质具有天然和稳定的特点,虽会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但更多是受个人生理组织特点的制约。施泰纳将人的气质类型划分为以下四种(见下表)。
(1)土相气质
具有土相气质的幼儿偏内向、孤独、忧愁、多疑。他们一般不善与人交往,以自我为中心,同时又富有想象力,感情世界丰富,愿意生活在自己的想象世界里。这类幼儿往往不喜欢展示自己的玩具,害怕玩具会被人全走,宁愿将一切都锁起来。
(2)水相气质
具有水相气质的幼儿通常反应很慢,有耐心。这类幼儿一般对事物的兴趣不大,他们往往梦幻、好静、懒惰、冷静、富有同情心、动作缓慢,但不会像土相气质的幼儿那样忧伤。如果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他们也可以非常地投入和执着,显示出惊人的耐心和毅力,并且能在简单重复的工作中找到乐趣。
(3)风相气质
施泰纳称风相气质的幼儿为快乐、不稳定的小孩。他们具有乐天的性情,往往活泼、乐观、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无忧无虑,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与兴趣,追求尽可能多的体验,不过他们一般无法持久保持对事物的印象,因此有时会表现得缺乏耐心、记忆力差、草率、敷衍了事。
(4)火相气质
施泰纳认为火相气质的幼儿有着爱发脾气的特点。火相气质的幼儿有极强的意志力,胆量和勇气可嘉,往往精力旺盛,思维活跃,领导才能显著,有了想法会积极、迅速地付诸行动,很容易成为游戏中的领导者和指挥者,但他们做事经常不考虑后果,脾气急躁且激进。
二、施泰纳儿童发展观在华德福幼儿教育实践中的体现
1.环境创设
华德福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一般简洁、素雅、自然、质朴,这不只是为了视觉上的美观、大方和整洁,更是为了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然、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以让幼儿在其中能够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因此,华德福幼儿园在某种意义上更像是一个温暖的家。这里光线柔和,家具简单,玩具大多是木制的和羊毛毡做的手工布偶,幼儿可以坐在房间中央的地毯上玩游戏。华德福幼儿园的房间布置、教具和玩具投放等都是从儿童发展需要的角度来考虑和设计的。例如,华德福幼儿园的墙壁被刷成温暖的粉红色,室内多采用舒适、柔和的自然光,这样有益于幼儿的视觉发展;幼儿的玩具几乎都是取自大自然中的天然物品,木块、竹筒、种子、手工羊毛娃娃等简单、朴实的玩具不仅有利于幼儿认识和了解世界,对大自然产生兴趣。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华德福幼儿园温馨、淡雅、和谐的环境中,幼儿可以感受到与同伴、教师之间的友谊和交往的乐趣,养成善良、美好的品性。
值得一提的是,华德福幼儿园会尽量避免使用电视、电脑等现代电子设备,尽量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然、纯朴的生活环境。现代科学技术在带给人们生活便利的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人们对真实生活的理解和认识。以烤面包为例。如果单纯使用面包机,幼儿只知道将各种原料加入机器后再按个按钮,等一段时间,香喷喷的面包就出炉了;而如果能让幼儿亲身经历传统烤面包的过程,先揉面,再发酵,再烤制,那么幼儿的体验会比简单地使用而包机或看相关视频和图片来得更加真实和深刻。因此,华德福教育会尽量让幼儿避开现代科学技术媒体(如电脑、电视、收音机、游戏机等)的干扰和刺激,尽可能保护幼儿不受现代科学和工业技术产品的“污染”。
2.教师指导
1922年,施泰纳曾在英国牛津大学演讲时向华德福幼儿园的教师提出了三条教育的黄金法则:第一,对儿童保持尊敬的态度。第二,感谢世界万物和儿童带给我们的爱。第三,尊重儿童的自由。在华德福幼儿园,主角永远是幼儿,他们是幼儿园真正的主人。教师不是幼儿活动的领导者和指挥者,而是环境的准备者和幼儿的支持者。更多的时候,教师是在为幼儿准备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并且自己也成为环境的一部分。幼儿在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和同龄人交往,也需要与成人变往,而教师正是担任“可以交往的成人”这一角色的合适人选。华德福幼儿园没有领域的概念,教师也不会带领幼儿“上课”。教师需要做的是为幼儿准备他们发展所需要的环境,并在合适的时候给予恰当的指点。与此同时,教师也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因此,作为示范和榜样,教师除了要具有必要的知识和责任感外,还应积极主动,思维活跃,尊重、信任和关心幼儿。
3.活动组织
华德福幼儿园倡导和鼓励幼儿自主游戏和参与多种艺术活动。华德福幼儿园采用混龄编班的班级组织形式,即3~6岁年龄段的幼儿共同生活在一个班级,形成一个家庭式的群体。在家庭式的环境中,幼儿彼此熟悉和信任,大年龄的幼儿会自觉充当起哥哥、姐姐的角色,照顾、爱护弟弟、妹妹;小年龄幼儿则会崇拜、尊重、学习和模仿年长儿童,从他们身上获得成长的动力。施泰纳认为0~7岁儿童主要是通过模仿和想象学习的,所以不要过早让儿童发展读、写、算等知识技能,否则是不利于儿童健康发展的。身体活动、听讲童话故事、发展口头语言和节奏秩序等对0~7岁儿童来说十分重要。华德福幼儿园中具有代表性的日常活动有自主游戏、户外活动、晨圈、听讲故事、艺术和手工活动、烹饪和烘焙、编织和缝纫、布偶戏、节日庆典等。
4.教育评价
华德福幼儿园没有统一的教育评价标准和规范,用以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进行评价。对幼儿的评价则多以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为主,具体评价方式如下。
(1)儿童研究
每学期一次的儿童研究是依据施泰纳教育哲学理念对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儿童个体的发展情况对教师的教学和家长的养育提出相应的指导建议。儿童研究包括许多具体项目,例如身体体型和比例、健康状况、换牙时间、理解和沟通能力、对自我和环境的兴趣、人际关系、在团体中的地位等。
(2)儿童观察
儿童观察可不定时进行,通常需作记录,但观察和记录的时间较短,包括教师在幼儿园中对儿童的观察以及通过询问家长了解儿童的发展状况及问题等。
(3)家长会、家访
教师通过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来了解儿童的发展情况。
(4)毕业评估
华德福幼儿园在儿童即将毕业时会有一次正式的儿童评估,主要是针对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绘画能力、记忆力、社会交往能力、情绪表达能力以及心灵等方面进行评估,较少涉及对知识层面的考察。
三、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1.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环境
施泰纳认为,儿童是借由天性、遗传和环境来发展自身的。7岁之前儿童的发展如同一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遭遇战”:刚出生的时候,遗传因素占主导地位,随着儿童的成长,环境因素的影响日益扩大。儿童出生之前,母体为儿童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物质环境。儿童出生之后,教育者也应当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适宜的环境既包括物质环境,也包括精神环境。物质环境方面,幼儿园在为幼儿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生活空间的同时,要为幼儿预留足够的身体活动空间和时间。这是因为对0~7岁儿童来说,身体发育是他们成长的重要目标之一。适当而充分的身体活动可以保证他们一定的活动量,使他们精力充沛,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与自信。精神环境方面,教师、家长、幼儿和环境之间应形成一种温暖、支持的关系。这种精神环境除了能带给幼儿美好的精神体验外,还能够帮助教师与幼儿建立平等、和谐、高质量的师幼互动关系。教师尊重、爱护、细心照顾和真诚对待幼儿,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安全感与归属感,促进幼儿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感受到热情、真诚、关爱和友好,从而学会关心他人乃至动植物,爱护、珍惜环境。
2.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经验
施泰纳认为,幼儿在真实的日常生活和劳动中,不仅可以获得直接的生活经验,而且可以锻炼动手能力。华德福幼儿园不提倡“正规学习”,不教幼儿读书、写字、算术和外语。幼儿园的课程包括游戏、手工、故事、艺术、运动、烹饪、照顾动物、清洁环境、园艺农作等,且是渗透在真实的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或许会在菜园里种上蒜苗和大豆,或许会帮助教师清洁活动室,做手工,烤面包等。如果想让幼儿了解昆虫,那就组织幼儿去大自然中发现昆虫的奥秘,而不只是坐在房间里观看昆虫的图片或者标本:如果想让幼儿了解传统的节日和文化,那就组织幼儿参与节日庆典的各个环节,而不只是简单地用抽象的语言告诉幼儿如何庆祝节日。幼儿喜欢在游戏中模仿和再现成人的生活,生活就是他们学习和游戏的素材。教师应当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学会生活,尤其是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理能力。
3.针对幼儿的气质类型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施泰纳认为,面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幼儿,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对于急躁激进的幼儿,教师应保持合理的权威,行动力要比幼儿快半拍,以树立教师的权威,获得幼儿的信任。对于活泼乐天的幼儿,教师要准备多套教学策略,以满足幼儿的多元需要,同时要注意避免幼儿分散注意力。对于内向孤独的幼儿,教师要在为幼儿提供独处空间的同时,注意适时唤醒幼儿参与同伴交往的热情。对于冷静被动的幼儿,教师要注意保护他们的心灵不受伤害,引导幼儿多阅读励志故事,还可以和幼儿分享自己的成长经验,成为幼儿的“生活导师”。值得注意的是,幼儿的气质并非一成不变的,有时会随着幼儿生活经历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幼儿的一举一动都在展现自己。教师需要细致、耐心地观察每一个幼儿的气质类型和个性特点,充分认识和了解幼儿,针对每个幼儿不同的个性特点和行为习惯,适时适度地调整教育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4.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是最会模仿的动物。在生命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幼儿主要是通过模仿与外界环境发生联系的。模仿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自然的冲动和需要,他们会本能地模仿周围环境中发生的一切,接收并模仿成人的态度、情绪、习惯和社会道德判断等。因此,教师在幼儿园应时刻重视自己的示范作用。因为教师的穿着、言辞、态度和行为会全面影响幼儿,所以教师应时刻表现得优雅、镇静、关注公平、富有同情心,如此才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举止。教师轻声、柔和地说话,细心、有条理地工作,体贴、有礼貌地对待和帮助他人,用完工具及时放回原处并整理好工作台,等等,对幼儿都极具教育意义。教师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事和情绪心态,不断进行自我教育,以真正起到示范和表率作用。
5.重视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游戏对幼儿来说就像成人的工作一样重要。施泰纳曾提到,幼儿的游戏和成人的工作只有一个不同:成人的工作是由外部决定的,而幼儿的游戏是由内部决定的,是幼儿因为渴望而展开的。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通过与周围的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来了解世界。作为幼儿生活的主要活动,游戏是他们日后认识世界的基础。游戏不仅可以调动和协调幼儿的身体活动,促进幼儿身体机能的健康发展,还能够为幼儿提供大量的交往机会。幼儿通过游戏逐渐走出自我中心的樊笼,与同伴相互认识、协调、适应和理解,共同制定、遵守和维护游戏规则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学会如何融入社会群体,形成良好、积极的人际关系。与此同时,幼儿还能在游戏中学会与人分享、合作、互助、轮流、协商等社会交往技能,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可以在游戏中得到锻炼和发展。游戏不仅是“玩”,更是让幼儿学会灵活思考和从不同角度来尝试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1][3]芭芭拉·帕特森,帕梅拉·布莱德,我从彩虹那边来:如何养育O~7岁的孩子[M],郝志慧,译,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16-20.
[2]RUDOLF STEINER,The root of education[M],New York:Anthroposophic Press,1997:50-53.
[4]鲁道夫·施泰纳,孩子成长的力量[EB/OL]]。[2012—08-1 7],http://jlaoyu,org.
[5]RUDOLF STEINER,The spiritual ground ofeducadon[M],New York:Anthroposophic Press,2004:57
[6]RONALE E KOETZSCH PH D,学习自由的国度:另类理念学校在美国的实践[M],薛晓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69.
[7]琳·欧德菲尔德。自由地学习:华德福早期教育[M],李泽武,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