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识+技能”的高职教学模式建构

2013-04-29吴曙光李新生

职业技术教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知识教学设计高职院校

吴曙光 李新生

摘 要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分离、忽视知识与技能的核心关系、教材不能及时更新、教学设计忽略知识与技能的结合等问题。构建“知识+技能”教学模式,要注重四个关键要素,即教学观念、教材、教学场所和教学设计,四要素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且相互影响。

关键词 高职院校;知识;技能;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05-0029-03

收稿日期:2012-12-11

作者简介:吴曙光(1976- ),男,湖南涟源人,湖南工业大学讲师;李新生(1971- ),男,湖南永州人,湖南工业大学研究员。

基金项目: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区域性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产业集群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编号:11YJA880056),主持人:李新生。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技能人才。教学模式是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载体,以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将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学模式包括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教材和教学设计等许多环节,只有从整体上对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和优化,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高职院校在知识与技能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怎样有效地把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训练有机结合,许多专家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和研究[1][2][3][4][5],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课题组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分离

知识教学强调知识的逻辑性、阶梯性和组合性,虽然学校教育能把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但大部分高职生对知识学习不感兴趣,对实践操作的兴趣比较大。而技能教学中又忽视知识的有效传授,学生在操作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知识和技能是构成能力的两个重要指标,高职教育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不能割裂。

(二)忽视知识与技能的核心关系

冯忠良认为,知识与技能同属个体经验,但又有所不同,必须予以区分。他指出,知识或称作言语信息,是个体对客观经验(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一种主观反映。技能是人们在活动过程中通过练习而获得的控制动作执行的那些个体经验,即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客观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本身的执行经验。知识与技能是构成活动的调节机制所不可缺少的要素。能力的形成发展首先依赖于知识和技能的获得[6]。知识的价值在于用思想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去不断创新和完善,而技能的价值就在于用实际行动改造世界、改造自我。知识与技能可以相互促进,知识能提高技能熟练的速度,同时也是改进和创新技能的武器。反之,技能的获取可以对已有知识正确与否进行验证,同时对不足的知识进行完善,对正确知识进行巩固,知识和技能存在一定相互渗透[7]。知识和技能都是构成能力的因素,是构成能力的重要属性,缺一不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盲目地去追求技能的培养而忽视知识的学习,没有做到围绕技能去传授知识,影响了学生能力提高的速度和效率。

(三)教材不能及时更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品的更新速度很快,知识的更新速度也在加快。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材的更新速度慢,更新周期长,教学不能及时反映社会生产变化,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四)教学设计忽略知识和技能的结合

由于教材、教学场所和观念等原因,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只专注知识的线性设计,而忽略教学的非线性设计,不能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有机地结合,教学效果不佳。

二、基于”知识+技能”的高职教学模式的建构

如图1所示,本文主要以知识和技能为核心,对教学观念、教材、教学场所和教学设计四个要素展开分析和阐述。四个要素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相互影响。该模式同时具有开放性,与外界交换各种信息,与社会的发展具有相对同步性。

(一)观念

观念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模式,也决定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学校领导和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校长的观念,对高职人才培养起决定作用。校长的观念和能力决定学校的发展,校长具有强大的执行力,可以把各种教育教学思想变成现实,任何教学模式或理论没有校长的强力支持都难以实现。校长树立“知识+技能”教学观念,就可以在教学场所、教材、教学设计上给予大力支持,如可以引进项目和资金,投入大量资金到教学场所上,同时引进高水平的教师。校长能把握经济发展趋势和人才流动趋势以及产业升级的特点,可以组织教师结合产业的实际开发配套教材。校长能推进和加强学校优势专业与社会产业集群的对接,如航空职业院校,与航空产业链对接,重点培植特色专业,不盲目扩张非特色专业,这样就可以对特色专业进行全方位的资源配置。校长有了“知识+技能”的教学观念后,就可以配置好各种硬件和软件措施,教师就可以基于现有条件进行“知识+技能”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场所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场所主要是教学区域,没有涉及技能实践区域,造成知识传递和技能训练的分离。基于“知识+技能”的教学理念,要打破这种有形的分离,把教学区域和实践技能训练区域合并。在实践技能训练区域,根据特色专业配备各种实习实训设备,实践区域也可以配置成学生活动或讨论区域,还可以配置成模拟游戏区域或其他区域。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设计方案,在教学区域传授知识,当需要技能培养时就可以在实践区域进行。这样可以促进知识和技能的相互促进,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

(三)教材

教材编写必须向“知识+技能”型教材转变。“知识+技能”型教材由行业、企业和学校三方人员根据行业标准和实际的社会发展情况共同编写,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结合,并定期进行更新。

(四)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使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目前使用最多的教学设计模式都是从系统方法的“瀑布”模式演化而来[8]。几乎所有的系统方法设计都包含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四个基本步骤,且呈“瀑布”分布。设计是教学理论到教学实践的桥梁,没有一个好的设计,教学效果就难以实现。设计观念或思想决定了教学流程和教学效果的高度和维度。在现有的高职“知识+技能”教学模式中,设计包括两部分:一是教学内容的设计,二是教学实践的设计。知识的传递与技能的训练是能力培养的两个方面,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促进能力的提高和应用。如图1所示,这种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了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同时也考虑到了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体现了知识的层次性、逻辑性、组合型、扩展性、顺序性、技能性和社会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技能的操作性、顺序性、安全性、习惯性、协作性和模拟性。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具有立体的非线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知识+技能”教学模式设计中,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两点:一是在充分掌握知识的逻辑性、层次性、组合性等特性的基础上,还要注意知识对应的技能特性,对技能场地的设备配置要相当熟悉,在设计知识的同时要对技能进行设计;二是教师要熟悉高职学生的特点和传递知识的信息技术等媒体的特性,注意知识传递与技能训练的配合。

参考文献:

[1]顾亦鸣,曹玉华.工业设计知识群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9):191-192.

[2]吕林海.教学设计的专家知识及其发展模型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7(4):16-19.

[3]陈建军.基于知识管理的教学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07(11):38-41,80.

[4]杨志超.高职技能训练教学设计模型[J].职教论坛,2008(6):34-37.

[5]张旭翔,施泽波,丁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设计研究-知识管理的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44-48.

[6]咸桂彩,袁良栋.“技能”是什么[J].职业技术教育,2011(24):56-58.

[7]钟庆文.基于教育心理学语境的高职教学改革解读:知识与技能[J].职教论坛,2010(3):11-14.

[8]祝智庭,钟志贤.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智能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知识教学设计高职院校
习题变一变 思维现一现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试论新时期合格政工师应具备的素质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爱与知识的力量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