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健身房空间布局研究

2013-04-29郑重等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空间布局健身房

郑重等

摘 要:采用GIS地理模型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市健身房布局分布现状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北京市健身房空间布局具有空间分布范围呈现以长安街中段以北为中心的标准椭圆,空间分布沿主要交通线分布的趋势比较明显,空间分布在五环内呈现多个密集区域的3个宏观分布特点。根据人本主义因素分析及中心地理论的空间布局分析,对北京市健身房空间分布的现状作出评价。研究认为,从区域经济、交通可达性角度来说北京市健身房空间分布现行状态较为合理,而从居民游憩健身需求的角度来说应加强健身房社区化导向。基于对北京市健身房空间布局现状的评价,对其空间分布策略和实际选址的建议为:从微观角度来看,选址应满足社区功能完善需求以及居民游憩健身功能需求。而从宏观角度上来说,应当使健身房分布向较低级的中心蔓延,减小实际服务半径,以满足市民健身需求。

关键词: 城市功能;健身房;人本主义因素;空间布局;中心地理论

中图分类号: G 8005 文章编号:1009783X(2013)05040704 文献标志码: A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收入增长、闲暇时间延长,城市生活逐步进入追求生活质量的阶段,居民日常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正在慢慢向休闲娱乐性转变。城市游憩空间中的健身俱乐部属城市服务业即第三产业范畴,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差异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1]。在对健身俱乐部的研究中,最初多是对地位、作用、现状和策略一般性描述[2]。随着研究内容的不断丰富及与多学科结合的综合视角的深入,其研究方法更加注重科学性,研究内容包括体育健身俱乐部营销策略、市场开发、消费行为及管理体系等方面的研究[34]。其中基于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视角对健身俱乐部空间布局的研究较少。而健身俱乐部的空间布局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健身俱乐部业态建设整体状况和服务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

在当前城市社会的实际建设中,承担体育休闲功能的营业型康体场所这样一种新型休闲场所由于人们对健康环境的日益关注也在大量建设和发展。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平均百万人拥有1家健身俱乐部。北京社区化健身俱乐部在近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北京目前以529家健身房数量作为中国内地拥有健身俱乐部最多的城市,年度健身俱乐部数据的波动显示出健身行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行业内竞争状况及行业发展潜力[6]。另外,现阶段具体到城市健身房,国内并没有相关的从地理学视角出发的空间分布研究,对健身房的研究大多是从商业经营视角出发来分析健身房的建设和营销现状;因此,本文选择体育休闲场所——健身房作为一个视角,分析北京市健身房的空间分布并尝试着从人本布局因素这一角度进行解读。

1 研究方法

1.1 GIS地理模型分析法

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 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地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其基本功能是将表格型数据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然后对显示结果进行分析。由于其具有以空间地理信息为基础,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信息管理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信息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具备了良好的实时性、安全性的技术优势,已经在军事、国土、规划、旅游等许多部门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7].本文中的研究方法即是应用ArcGIS技术,将搜集所得的北京市健身房空间数据叠加在北京道路网图层数据上,宏观把握北京市健身房的空间分布。

1.2 数理统计法

通过对北京市体育局2012年体育运动经营注册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其中从事体育运动经营项目单位共有1 335家,其中北京地区健身房共有1 035家(健身房主要指城区内用以健身的室内场所),包括海淀区257家,朝阳区216家,昌平区86家,西城区82家,东城区76家,丰台区72家,房山区46家,顺义区46家,石景山区41家,大兴区37家,通州区29家,怀柔区17家,平谷区11家,延庆县11家,门头沟区8家。这些健身场所共同构建了北京地区居民的健身网络,为市民的运动健身需求提供保障。

2 北京市健身房空间布局特征

2.1 空间分布范围呈现以长安街中段以北为中心的标准椭圆

ArcGIS中的空间统计工具“方向分布”用于创建标准差椭圆以汇总地理要素的空间特征,分析地理要素分布的方向性趋势。以一个标准差为准,画出北京市健身房的标准差椭圆。标准差椭圆内的样本数为836,占总样本数80.8%;椭圆外的样本数为199,占总样本数19.2%。标准差椭圆在东北方向覆盖到五环之外,在西南方向则主要在四环以内,分布中心偏向东北。很显然,北京市健身房的空间分布在数量方面呈现南少北多的特征。健身房作为一种较为新型的城市休闲设施,其数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状况,而北京南北经济条件的差异,使健身房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了南北城之间明显的数量分布差异(如图1所示)。

2.2 空间分布沿主要交通线分布的趋势比较明显

北京市健身房的整体空间分布与作为主要交通线北京市一级路网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呈现一定程度的环状和放射状趋势分布,特别是在三环、四环、长安街以及由北京市中心向外的放射状道路。北京市健身房的空间布局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北京市交通路网布局结构的空间反映。一般地,对于营业性场所而言,不论是零售业还是娱乐休闲服务业等,其区位选择都比较符合交通原则,即在考虑城市土地利用格局和地租成本要素后,处于微观经济学中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经济视角考虑,营业场所布局的选择通常在交通成本较低,交通便捷程度较高的区位[8]。沿交通路网分布的另一原因是交通线路上,尤其是道路交叉口或交通换乘点的可视性较高,营业场所更易于扩大自身的可到达性,从而吸引更大的客流量,健身房也不例外(如图2所示)。

图 1 北京市健身房空间布局的标准差椭圆示意

图 2 北京市健身房空间布局的交通导向示意

2.3 空间分布在五环内呈现多个密集区域

北京CBD地处长安街、建国门、国贸和燕莎使馆区的汇聚区,集中了大量金融、商业、贸易、信息和中介机构,金融街聚集了大量金融机构总部,五道口、亚运村属于商业密集区域。几个密集区域的各种配套设施包括娱乐休闲场所随之大量建设发展,区域内的关联服务和设施相对完善。望京社区属于大型的居住社区,娱乐设施集聚和大流量的消费人群,是健身房布局在这些密集区的获益因素(如图3所示)。

3 北京市健身房空间布局分析

3.1 基于人本主义布局因素分析

人本主义布局因素主要是从城市居民对城市场所的空间感知规律出发来考虑城市场所空间位置的影响因素[9]。从城市居民对城市场所的空间感知规律出发,兴趣引力、区域知名度、良好的可视性、优越的进入性是决定商业性娱乐休闲场所空间位置的主要因素。

从根本上来讲,健身房在微观层面上的选址原因多是来源于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考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型健身俱乐部以利润最大化为其效益目标,从而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只有最大限度地增加收入,尽量节约各种费用成本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10]。而利润最大化在人本布局因素上的具体反映则可分为兴趣引力、区域知名度、良好的可视性和优越的进入性。

图 3 北京市健身房布局密集区示意

长安街延长线呈现北多南少的空间分布格局,五环内呈现多个密集区,其中包括CBD、金融街、五道口和亚运村,这主要体现了兴趣引力因素的作用。北城由于发展得比较早,经济水平较高,各类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居民游憩途径、交通方式等提供了较大的便利性,因此在整个城市的宏观尺度上相对南城而言构成了一个兴趣引力区。而CBD、金融街可以说是位于北京市核心区地带,五道口和亚运村则是其周围区域在不同层次上的区域中心,刺激性空间在这各类中心中依照等级层次不断发展,由此构成了一个基于空间相对性(即对不同区域范围而言)的强大兴趣引力中心。

实际上,兴趣引力和区域知名度这2个因素具有高度相关性,由于兴趣引力区一般也是城市中最具活力的地区,能够吸引人流和交通流,并对周围区域有较大辐射力,对于北京这样人口规模、建设规模均在全国位居前列,同时又具有高度发达的信息通路的城市来说,兴趣引力区通常需要具有区域知名度较高的前提条件,并通过网络效应反作用于区域知名度;因此,在北京市健身房的空间布局上,体现了兴趣引力因素作用的同时,也体现了区域知名度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区域知名度高,内化形成了人们对这一区域内的城市娱乐休闲场所的区位感知和文化与自然的综合感知,在选择娱乐休闲场所时,人们往往会首先根据其认知结构中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进行判断,进而影响到其娱乐休闲行为;因此,对于北京健身房的分布来说,CBD、金融街、五道口、亚运村和望京社区等五环内的集中区体现了健身俱乐部产业的集聚效应。由于健身房此类游憩空间类型具有较高的门槛值,往往不独立作为企业单元出现,而具有社区化以及集聚化倾向;因此,居民感知中并不直接考虑健身房的地理位置,而更受社区感知氛围以及区域知名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居民感知中的路径依赖倾向,即居民习惯于依从原有的知识来源和认知作出判断并继而采取行动,也会导致区域知名度对健身房空间布局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而北京市健身房的整体空间分布与作为主要交通线北京市一级路网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的分布趋势则充分地体现了良好可视性和优越进入性的人本布局因素。从图3可以看出,北京市健身房分布呈现一定程度的环状和放射状趋势分布,特别是在三环、四环、长安街以及由北京市中心向外的放射状道路。位于交通干道两侧或位于交通节点的场所,由于拥有开敞空间和大量的交通流量,可视性高,交通条件好,而远离交通道路或交通节点的场所,信息感知的机会和程度则大大降低。沿主要交通线分布或位于交通节点的健身房,信息感知良好,这有利于人们形成更好的安全感和便利感,另外,拥有较高的交通便捷性,这些都增加了城市居民到这些场所进行健身消费的可能性。在微观层面上,区域空间内的特征性地理位置特点如近角、远角、交通节点等也影响可视性以及进入性;因此,在排除地租和集群分布特征等因素后,北京健身房的空间分布具有很大程度上的交通条件导向性。

因此,从人本主义布局因素对北京市健身房空间布局进行解读,可以认为健身房作为城市一种较为新型的体育休闲场所,其空间分布和区位选择反映了人本布局因素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3.2 基于中心地理论的空间布局分析

中心地理论也称作中心地方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提出的。中心地理论的基本概念与思想是,中心商品(含服务)是指在少数的地点生产、供给,而在多数地点消费的商品[11]。一般而言,中心商品是在同消费者的接触中实现的,所以,中心商品,如百货商店,一般是在消费者容易到达的交通便利的少数地点布局。中心地为供给中心商品职能的布局场所。中心性是指就中心地的周围地区而言,中心地的相对重要性,也可理解为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12]。许多学科把研究的视野投向了城市形态、功能、空间分布和规模等级的研究上,中心地理论正是在这种社会、经济背景下产生的;因此,中心地理论指导下的城市形态和功能分布规律可以作为较好的评价北京市健身房空间分布的理论依据[13]。

依据中心地理论指导下的城市空间布局规律以及居民游憩健身需求,笔者认为北京市当前的健身房空间分布应加强社区化导向。结合北京市健身房空间分布的现实状况,当前健身房处于北京市空间结构较高一级中心功能集群的附属功能。尽管北京市以1 035家健身房数量位居全国内地城市首位,但相较于欧美国家以及居民现实健身游憩需求仍然距离饱和状态有相当程度的差距。从中心地理论的角度来解释,以北京市健身房规模等级以及服务供给水平作为衡量标准的中心等级服务半径,事实上并不能满足现实中健身房的等级半径;因此,可以作出北京市健身房的空间结构体系尚未达到稳定状态而仍处于演化进程中的判断。

健身俱乐部不同于其他城市游憩空间类型具有城市形象力提升以及局域经济导向的特点,从其个体的微观地理位置和影响力角度来看,健身俱乐部更具备社区化以及产业化的发展趋向;因此,北京市健身房空间分布对于北京城市空间的影响意义主要集中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居民游憩需求满足的方面。

当前中国内地城市包括北京的健身房行业仍然处于初期波动发展的阶段,而同时随着北京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转型的进行,包括健身俱乐部在内的新兴第三产业比重正在逐步提高[14]。健身俱乐部作为门槛值较高的高等级游憩中心在参与城市CBD的功能完善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北京市截止2012年常住人口约为2 000万人,如果将城市人均健身房占有量作为一项衡量城市活力的指标,再考虑到游憩结构升级后对健身功能需求的大幅提升,健身房行业具有的发展潜力可以作为背景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居民游憩需求角度来看,北京市健身房空间分布是城市空间功能分化与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健身俱乐部目前构成了较高级中心产业集群功能对象,但随着城市生活物质水平逐渐提高,城市空间功能分化出运动健身的衍生市场;因此,对于北京市健身房分布的社区化要求逐渐提高。而通过对健身房的空间分布规律性的探究则可以构建出对于城市空间功能评价的指标性模型,并通过分布规律检验居民运动健身需求与供给曲线的均衡状况,这也需要我们以后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讨。

4 结束语

本文对北京市健身房的空间布局进行了分析,得出北京市健身房的空间分布在宏观上主要有3个特点:以长安街及其延长线为分界线呈现南少北多的格局、具有比较明显的沿主要交通线分布的趋势,并且在五环以内呈现出CBD、金融街、五道口、亚运村和望京社区多个密集区。在此基础上,从基于城市居民空间感知规律的人本布局因素兴趣引力、区域知名度、良好的可视性和优越的进入性这一角度出发,解读北京市健身房的空间布局特征,认为健身房作为城市一种较为新型的体育休闲场所,其空间分布和区位选择反映了人本布局因素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根据中心地理论的服务半径与中心等级结构规律对北京市健身房空间分布现行状态作出判断,认为从区域经济、交通可达性角度来说较为合理,而从居民游憩健身需求的角度来说应加强健身房社区化导向。人口增加,健身意识增强,全民健身运动推广,以社区为基本单位的群众体育活动也将越来越多,居民健身运动需求与供给也必然增加。基于对北京市健身房空间布局现状的评价,对其空间分布策略和实际选址的建议为:从微观角度来看,北京市健身房的选址应满足社区功能完善需求,以及居民游憩健身功能需求;而从宏观角度上来说,应当使健身房分布向较低级的中心蔓延,减小实际服务半径满足市民健身需求。

参考文献:

[1]申玉铭,邱灵,任旺兵,等.中国服务业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与空间分异特征[J].地理研究,2007,26(6):12551264.

[2]迟泰棱.对我国体育俱乐部现状、发展对策及模式的研究[R].北京: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1998.

[3]王乔君,陆亨柏,童莹娟.健身俱乐部市场体系之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6(1):4547.

[4]金宗强,张铁玲.我国体育健身市场营销组合开发的新思路[J].体育文化导刊,2004(4):67.

[5]肖淑红.中国体育健身俱乐部价值链管理状况及其实施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4):440442.

[6]李小芬.我国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特征与经营模式[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3):2631.

[7]王静.物流信息系统中应用GPS、GIS技术研究[J].现代情报,2008(2):7677.

[8]谢泼德,巴恩斯.经济地理学指南[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9]余向洋,王兴中.城市社区环境下商业性娱乐场所的空间结构[J].人文地理,2003(2):3036.

[10]张宏伟.商业型健身俱乐部空间分布结构和布局特征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1(2):16.

[11]马志和,马志强,戴健,等.“中心地理论”与城市体育设施的空间布局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4):445447.

[12]巴艳芳.城市体育设施空间布局与体育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13]John Bale.Sports Geography[M].E&F.N.SPON,11 New Fetter Lane,London EC4P 4EE,1989:7782.

[14]刘雯雯.我国城市公共体育空间与设施管理模式初探[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2.

猜你喜欢

空间布局健身房
体彩公益金将惠民健身房“搬”到家门口
前置化空间布局,龙湖驱动TOD的未来模式
宇宙健身房开张了
浅析美术馆建筑的选址与空间布局
黄山市屯溪区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局
姑臧城空间布局与五凉河西政治
空间布局图
不好意思,去健身房我也不想和你撞衫
健身房修炼:马甲线不再是梦
基于市场导向下的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