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岛早期美术活动散记

2013-04-29郭明华

青岛画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保真潍县画展

郭明华

青岛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前,因受着外来殖民统治,美术家及艺术活动基本处于洪荒时期。其后赫保真、孙沾群、郭兰村、赵仲玉、吕品、于希宁、郭士奇等人相继来青,青岛艺坛逐渐活跃起来。

1923年,赫保真应潍坊原郭氏小学校长郭业耜(潍县人,字雨农。1892年生,卒年不详,解放后住大学路12号)之约,出任青岛中国青年会私立模范小学(浙江路9号)音乐图画教员,这也是他到青岛从事艺术教育的开始。1927年1月,中国青年会私立模范小学破产,赫保真返回潍县。在失业的近一年的时间里,经丁叔言介绍,亦曾谋得潍县坊子电报局挂了三个月的虚职。后经潍县代办处处长毛寄尘介绍,回到青岛求职于胶济铁路。铁路局事未果,经中国青年会认识的李英才介绍到沧口钟渊纱厂华人子弟小学任音乐图画教员。因为绘画的关系,结识了胶济铁路第一段段长宋怡素,一度曾住在宋家,并向他表示,希望在铁路上找个工作,宋说现在无机会,等等看。后来少海书画社成立,聚集在宋怡素周围的人很多,像张少农、齐静庐、史承荫、丁麟年、王云谷、王文桢、刘仲永、吴玉书等。大家交流切磋艺术的同时,更多的是寄希望能通过宋怡素的人脉关系多卖点画。不久,宋怡素去职,少海书画社也就名存实亡了。赫保真移住义德客栈,在同乡毛维中的资助下,把平日所临国画开了“六月画展”,靠卖画维持生计。

1927年,安丘的孙沾群由曲阜来,从此定居青岛长期从事美术教育。

1928年,潍县的郭兰村变卖了家中的土地,也来到青岛试图寻求自身的艺术才艺施展,同时,兼营艺术品及出版展览文具等,在河南路14号成立了“乐陶美术馆”。自任馆长聘请葛焕斗为交际、汤友素为经理,虽苦心经营,最后还是因亏损而关闭。

吕品在1918年生于烟台,8岁时,从烟台随父亲来到青岛。初中时就读于青岛崇德中学,水彩画受教育于图画教员赵鹤青。

郭士奇1914年生于天津,出生三天丧母,自幼随祖父母姑母抚养。1930年,为于父亲团聚来青岛,考入胶济(青岛)铁路中学,在艺术方面受图画教员孙沾群启蒙。

稍后,青岛及省内外一些家境富裕爱好艺术的少年,相继赴北京、上海、苏州、四川等地的艺术专科学校学习。“七七”事变前后,赵仲玉、吕品、于希宁、李丹忱、戴林、孙国枫、张伏山、吴效安、刘宗枚、李轲民、陈起惠、任光庭、孙德育、冯凭等先后来青岛,开始从事美术教育。

1940年中秋节前,兼职于青岛《新民报》主持“艺术专页”的郭士奇,曾撰文对之前的青岛美术界做了一次较为详尽地梳理,并指出1938年11月,赵仲玉与吕品等成立的“琴岛画会”,这才是青岛新生美术力量的基础……

“七七事变”前夕来青岛的于希宁,原在市立中学(湛山大路1号)任图画教员,事变后,随校师生迁入贵州路小学(贵州路12号),同时兼任朝城路5号女中(朝城路小学)图画劳作教员,与同乡前辈田泮生及安丘青年张铎同在一起共事。

1938年8月,困居潍县的赫保真,在路上巧遇从青岛回乡找教员的于云若(字锺汉),经其介绍,回到青岛。先后出任西镇小学(云南路287号)、会立女中短期图画劳作教员。1939年2月,出任市立中学音乐图画劳作教员。不久,时任校长石祖培请来了李华萱(石是李的学生),李华萱当场鼓励赫保真,在音乐教学方面大胆干,有困难我会帮你!不久,李华萱出任教育局督学。自此,开始向李华萱学习乐队指挥、作曲、钢琴及小提琴演奏等。

有一次李华萱到市中找赫保真谈话,说现在的文化人需要组织起来,将来用品有来源,职业有保障,如果开展览会作品也有出路。曾先后约赫保真到国际俱乐部(中山路1号)开过三次会。

夏季,开始筹备青岛文化展览会,赫保真和郭新吾、高小岩与书画界熟人做了一些联系,当然社会局和教育局及李华萱的发动宣传是主要的。郭新吾因事回潍,向潍县的书画界说了这个事,也邀来了大批国画作品。展览会出品的主要是国画、书法、篆刻,都是传统形式的山水、人物、花卉及临摹碑帖之类,还有少量的诗词。

在文化展览会的整个筹展过程中,都是由赫保真、郭新吾和高小岩三人在那里干的。郭新吾每天下班,把教育局李华萱的指示带来,打画架和门口的装置宣传牌,以及在那里干活的也都是上面派来的,赫保真和高小岩只在下班后到那里碰头,钱账目以及图章都是郭新吾负责保管,带来带去与工作人员打交道也是郭新吾。

当时他们还刻了“中国绘画研究会”、“书法研究会”、“篆刻研究会”三个戳记,做收件、选件之用,三个戳记也都是郭新吾掌管。

这个展览会从初秋开幕到初冬结束,期间正好李华萱到北京开会很久,三人为了使大家的作品都能多卖出点儿,于是分别打电话给潍县同乡买卖家请他们帮忙,捧场,张罗着往外推荐作品。

文化联盟在曲阜路拨了一所房子办公,展览结束后结算及退作品就是在办理的。退件时,主办方把作者的好作品各留了一件,挂在那里,打算个研究会成立后在此活动,各地来青的文化人也可到此进行艺术交流。

在退件期间,菏泽路西广场失大火。接着由“琴岛画会”先发起主办了“冬赈展览会”。

琴岛画会的主办人赵仲玉、吕品、郭美珍在曲阜路开筹备会,“冬赈展览”筹备早已准备的一套很完整的计划,不但有书画,还有工艺品儿童服装玩具等,他们的人脉广支持者力量大,销路显然不成问题,各人也早已有分工,陈大羽、于希宁等人则各自在家里准备作品……

1943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鬼子败景已露,更加疯狂。青岛地面不景气,老百姓的生活很艰难,艺术活动很少。期间李华萱约赫保真等几个演奏古乐的人,到提督楼演奏了一次音乐会。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初,因国内局势动荡,物价飞涨。于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各地一些书画家们纷纷来到青岛,忙着找同乡寻门路,或举办展览联展推销作品。同时,也进行一些艺术切磋交流活动。

1939年6月8日,青岛《新民报》刊登“潍青年艺术家将来青举办画展”。应本市各界之邀,郭味蕖定于端午节前来青举办画展。携有作品三百余件,而尤以油画为多。展览会地址将借青年会(浙江路9号)举行。

1940年7月,在北京国立艺专学习的戴林暑假回青。在观看了陈大羽执教的私立女子中学(德县路27号)举办的《圣功展览会》后,以“林一叶”的笔名,撰写了长篇文章《圣功展览会观后记感——说陈列室中的西画》,先后发表在《新民报》上,接连展开美术批评,主张革弊求新的授课艺术与教学方法,为沉寂的青岛艺术界首开美术批评论辩之先声。

1940年7月23日,青岛《新民报》刊登“潍县艺术界举办书画展览”,参展画家有徐培基、郭味蕖、于希宁等。继之有陈寿荣、马洁泉画展。

1940年8月16日,王友石来青举行画展,展出作品110余件。

1940年l 1月7日,青岛《新民报》刊登名画家孙泮石将举行画展的消息,“‘名画家孙泮石将举行画展。9日起,在取引所(馆陶路22号)。上海名画家孙泮石,前往北京烟台各地游览,并举行个人作品展览会,孙氏擅长山水,此次来青携来作品二百余件,将为本市爱好艺术者之不可多得之机会也。”

1940年12月7日,青岛《新民报》刊登“张伏山先生画展介绍”。由青岛六位各界名人联合同启。8日,其作品山水、人物、花鸟共110件,在青岛取引所二楼隆重展出。

1941年10月23日,《大青岛报》刊登“杜宗佛、赵今慧书画展览专刊”。由陈苟禅为展览撰写序言。并有多人撰文评述。

1946年夏,郭士奇创作漫画插图集《阿Q画传》三十图。由丰子恺题签,徐悲鸿撰写序文。秋,由青岛爱光社出版发行。1947年5月,着手创作《水浒传》人物插图集,12月底全部完成清稿五十图。1948年3月25日,徐悲鸿阅后给予好评并为之撰写序文。1948年立秋之日,开始着手创作《木兰从军》插图集,12月底全部完成清稿三十二图。1948年3月,丰子恺阅稿后为之撰写序文。1950年9月,《阿Q画传》插图集,由爱光出版社再版发行。

1949年6月9日,吕品、叶又新、赵仲玉等,创办了解放后青岛第一所私立公助的“青岛美术专科学校”。

1950年暑假,在城干部市立女子中学(太平路2号)美术教师王维尧的倡议下,成立了青岛市中学美术教师研究会美术组。为了发挥各位美术教师的专长,教研组长采用两年轮流循环制,并成立教师研究会美术组。

1950年7月5日,《青岛日报》第二版文化与教育栏,刊登于希宁人物六连组画《大修二号机》。

1950年7月7日,《青岛日报》第二版文化与教育栏,刊登李华董撰文《怎样学习聂耳》。

1950年8月5日,《青岛日报》刊登“本市刘仲永老先生举办国画义卖展览会”……

其后,政治运动渐多,这些美术家和艺术教育工作者们被裹挟入时代的洪流中自顾不暇,青岛的美术活动又是另一番图景了。

猜你喜欢

保真潍县画展
潍县萝卜及其栽培技术
潍县乐道院集中营被关押西方侨民信息再考证
卡通画展
『六一』画展
笔墨横姿自生风
进村扶贫献爱心 贫困牧民度暖冬
郑板桥智断案
基于反射波各向异性特征的保真去噪方法
小小画展
潍县城隍庙戏楼和郑板桥的戏剧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