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夷坞,让青春多些可能性
2013-04-29李愫生
李愫生
人生,还有其他可能
辛夷坞,本名蒋春玲, 出生在广西南宁。辛夷坞念中学的时候喜欢看书,不爱写作。大学毕业进入国企工作。
辛夷坞的学生时代和她的小说《原来》中的苏韵锦很像—不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也没什么人会注意,像个隐形人一样。上大学的时候,辛夷坞曾为自己喜欢的男孩通宵熬夜,恶补他最喜欢的武侠小说。在能冻死人的夜晚,她徘徊在他可能经过的路上。明明冷得话都说不利索了,她还要装作漫不经心地把话题扯到那本小说上,然后因为对方无心的一句“哎呀,你也喜欢这本书”高兴得整晚都睡不着。这是每个人青春年少时都会做的傻事。
辛夷坞更喜欢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性格,让她成为当下最炙手可热的80后女作家,青春文学新领军人物。然而写作从来不是辛夷坞的理想。她以前想做个超市工作人员,专门负责食品区,看着各种食品堆放在一起,会有一种满足感。辛夷坞说,小时候她很喜欢一种有香味的橡皮,淡淡的,甜甜的。她一有零花钱就去买橡皮,心想着长大以后一定要买一卡车的橡皮来收藏。
2006年,辛夷坞构思了她的第一部小说,写了一段发在网上,第二天下班回家上网一看,点击率还挺高的。备受鼓舞的她又开始了每天晚上回家码字儿的网络写手生活,处女作《原来你还在这里》(后更名为《原来》)从此诞生。
后来她辞去了国企的工作,赋闲在家。用她自己的话说,每天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养猫、跟朋友聊聊天,上网看一部喜欢的美剧,逛街,旅游什么的,日子悠闲得令人羡慕。
辛夷坞不是为了专职写作而辞掉工作。和大多数人一样,毕业之后都需要一份安稳的工作来维持生活,但是当写作可以维持她的生活时,她就想换一种生活方式,她不希望自己就这样平淡地过一辈子,她觉得人生应该还有其他的可能。
【青春,遇见了他和赵薇】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使辛夷坞名声大增,这部陪伴很多女孩成长的小说,让读者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眼泪,真实体会到那种切肤之痛。
辛夷坞至今难忘在得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一书被将赵薇改编拍摄成电影时的的惊讶。早在几年前她刚写完这本书时,朋友问她,如果小说能拍成影视作品,你觉得谁最适合演女主角郑微,辛夷坞回答“赵薇”。没有想到几年以后,这本书真的要被拍成电影,只是赵薇由演员变成了导演。
辛夷坞说这次和赵薇合作是一种缘分,因为小说主角郑微和赵薇有着同样单纯、勇敢、重情、愿意为自己所追求的东西不顾一切往前冲的特质,因此电影由赵薇来执导再合适不过。这部电影汇集了众多明星:赵又廷饰演陈孝正、韩庚饰演林静、郑恺饰演许开阳……
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有辛夷坞亲身的经历。这本小说里的故事有一部分是辛夷坞及她的朋友的亲身经历,这段回忆给了辛夷坞足够的灵感触动。每一位翻开书页的读者都能从字里行间看到自己的影子,或是与朋友间的一次争吵,或是自己毫无顾忌地大声笑、大声哭,为的都是对得起一生只有一次的青春二字。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从出版到现在,已经再版多次,究其原因,吸引人的部分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青春。一千个人有一千种青春回忆,但是回过头去看,很多感触都是殊途同归。不管是70后、80后还是90后,尽管经历的时代、接触的事物不同,然而青春时的热血、单纯和迷惘,还有对爱的懵懂与冲动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曾有人批评说辛夷坞的男主角要么出身公检法系统,要么就是在商界颇有建树,跳不出言情小说多金帅气男主角的套路。辛夷坞坦言这样的设定是因为她身边有许多这样的朋友,她跟他们很熟,知道他们是一个怎样的状态。辛夷坞,现在有着平和安稳的婚姻生活,有一个青梅竹马、修成正果的丈夫。他是个平凡的男人,和辛夷坞相识多年,他们喜欢在一起,在对方面前,可以找到自己最轻松最真实的状态,辛夷坞觉得这是一种福分。她觉得,在她的青春里,遇见了他和赵薇,是最有纪念意义的事情。
【辛夷坞】青春问答
记者:要想成为一个作家,需要拥有什么样的心态?
辛夷坞:耐得住寂寞。
记者:一个作家,需要配备什么硬件(比如说要当翻译就学语言,要当设计师就学画画)?
辛夷坞:语感,还有想象力。语感相当重要。你写作的语感与读者阅读的语感是有默契的,如果自己写出来的东西都没有节奏感,那看的人就会很郁闷。
记者:《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创作的灵感、思路、缘起是什么?
辛夷坞:其实挺简单的,好像一切水到渠成,一个很闲的下午,一种很强的倾诉欲望,还有当时相对孤独的生活状态,于是就有了这部小说。
记者:写作,需要有什么工具辅助么?
辛夷坞:我觉得不要因为想写什么,然后去找什么题材和帮助,这样出来的效果不好。我喜欢感受各种触动,很小很小的事,一个帖子的回复,或者记忆的一个片段,有了灵感和触动,你就发现其实灵感会源源不断。
记者:辛夷坞,来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诗。这个笔名,你想要表达的含义或者代表的又是什么?
辛夷坞:当时刚看过王维的《辛夷坞》,正好自己也挺喜欢这首五绝的,就顺手拿来做了笔名。没有太多特别的含义。
记者:你的作品风格是暖伤格调,有的人则认为是悲伤风格,你自己是怎么看待这一点的?
辛夷坞:我不太会形容自己,为自己定位是件很困难的事,包括“暖伤”这个词,我也是后知后觉,才知道那是用来形容我的。不过如果和“悲伤”相比,我觉得“暖伤”也许更适合我一些,我认为我的书里虽然有悲伤,但不是绝望,总还可以找到一些温暖人心的东西存在。也许这就是“暖伤”的来由。
记者:你说过“掌握失去这门艺术并不难;很多东西似乎本来就是会失去的,失去了便不是灾难。”对于终将逝去的青春,你觉得怎样才是不后悔的青春?
辛夷坞:正如故乡是用来怀念的,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爱过我们的人和伤害过我们的人,都是我们青春存在的意义。这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书里的一句话,我觉得用在这里也是再恰当不过了。
记者:对青少年读者,你想说些什么?
辛夷坞:人的成长是不可避免的,你可以说这是一种灾难,也可以说是一种智慧的积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年少时的冲动、勇气、天真、热情都很珍贵,然而那往往源自于无知,所以才无所畏惧,而成长的过程很漫长,在那些年里,你也许冲动后尝到了恶果,勇敢后发现荒唐,天真后遭遇被骗,热情又被辜负……生活就是一再地教会你,那些年轻时自以为是的美好特质很有可能让你受伤,受伤会很疼,疼了许久都难以愈合,所以你会害怕了,懂了,学会自我保护了,你的青春也就永远离你而去了。
(编辑:木勺 lycyz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