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杀生?
2013-04-29昨日蓝山
昨日蓝山
清明后的茶山满眼的鲜绿,在安溪的内山住了一个礼拜,除了身心愉悦之外,更多的是对农家菜“万皆可食”理念的认同。
欧阳应霁有本书名叫《半饱》,此前有一本主旨和“空”有关,之后就是其设计者思想类哲学内容了。从空到半饱,中间是什么?就是吃的时间。不论是物欲还是精神食粮,能吃,总是件好事。
欧阳学兄比较勤作,食至半饱,就开始新的规划和创造。
人家吃个半饱干活儿了,我们行得慢些,且还在寻思觅食的路途上。
前些日子公司附近开了间新的餐饮店,格调有点禅意,叫“素渡”,自助式素食餐厅,据说是一些居士联盟开设的。
进去吃个饭,提倡素食、提倡节俭、提倡不杀生。
植物菜肴为主,接受;节俭,接受。
不杀生?什么概念?
圣经上说,神造万物,天上飞的、地上走的,都可以供人食用。简单来说,只要敢吃,凡是能吃的,都可以吃。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顿悟,张口喝的是奶;我料想就是那会儿不是羊奶而是荤腥肉羹汤,佛祖也一并喝下去,留得青山在已然还未死,这顿悟才有价值。
羊奶对于小羊来说是生命初始的力量源泉,佛陀把羊奶喝了,羔羊的生命如何延续?如果小羊羔因此饿死了,这是否杀生?
百家争鸣时期的思想,貌似没有哪一家有倡导过“不杀生”。
虽然说,不杀生可以换取更多的环境资源,可以健康养生;可广义上而言,我们每天所接触的饮食,哪儿有绝对的不杀生?
一壶茶,来自多少茶园的嫩芽叶尖,这是否是生命的形式?
一杯咖啡,来自于多少咖啡树的果实,这不也是延续生命状态的种子么?
米饭、果蔬、肉类,人类优越于自然,就是因为能自主性创造更多合适于生命延续的环境,而“不杀生”又如何能延续生命力?
特别是对很多佛教徒劝诫:有信仰并不是件坏事,对宗教的信赖也多是与人为善。但盲目崇信、歪解生命的根本,就属于迷信了。
总不能因为“不杀生”三个字,下次见面如此问候:“居士好啊,你们家今天吃的观音土什么口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