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造车”制约了汽保界的科技发展
2013-04-29王鹏
王鹏
中国汽保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产品无论从科技含量还是多样性方面,都较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汽保市场的繁荣,却并不能掩盖业内客观存在的问题。纵观近几年国内规模最大的北京春季汽保展,设备类还是以传统的烤漆房、举升机、扒胎机、打气泵、四轮定位和动平衡仪6大类为主,工具类则是扳手类、检测仪表类、钣喷工具和常用附件4大类占据了大部分的展位,以往代表了最新科技的汽车故障诊断仪也逐渐让观众失去了新鲜感。汽保展会上能够吸引眼球或者有重大科技突破的新品越来越少。不少看似新颖的产品,大多也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看起来“很科技”的附加功能,或者采用更漂亮的外观。
展会上难以找到完全突破、取代传统设备的新产品,这应该是大多数汽保设备工具企业缺乏创新意识造成的。国内多数的企业目前还是在借鉴国外的一些设备理念,并追随着这种思想发展,没有考虑到自己面对的市场,也就不存在调研市场和了解市场需求。
汽保界疯狂的仿制品成灾
在近几届汽保展会上我们不难看出,如果一家企业在展会上推出了一款新颖的科技产品,这款产品一定会掀起一层大浪。展台上不仅仅是观众成群观摩,出现更多的是汽保企业的人争相观摩,甚至隐姓埋名咨询推敲。这些观摩企业的目的不是购买,不是考察应用,而是在研究怎么去快速模仿。在次年展会上,这类产品往往会有几十家一起展出,有些会略有改观,有些则原版照抄。这些企业不怕没有专利,有些企业根本不在设备上面印铸商标,并且是低价倾销。这种行为不仅仅扰乱了市场,而且是科技发展的一个制约点。“别人研发,我来模仿”即可,何须耗材费力去创新?
出现扎堆式盲目投资行为
汽保企业对任何一款销量大、普及性强的产品都非常敏感。其实已有的产品不是销量小,而是客户不知道怎么用。如果将产品的功能完全发掘出来,销量自然成倍增长。所以市场上一旦有热销产品出现时,汽保企业往往竞相投资生产这类产品。盲目扎堆投资导致市场供大于求,最终产生价格战,而这类产品也再次被归类于传统产品。
例如卷管器,最初只是维修企业用于接气源和电源的辅助性产品,一般2个工位最多配3个。而在“精洗模式”推出后,很多美容装饰车间都用上了这种产品,而且用量巨大,有些地方每个工位要安装12个,因此卷管器产品销售量一度提高近10倍。随后一个展会我们可以看到,卷管器生产厂家的数量增加了近20倍。此时市场的表现已经是供大于销,却依然还有未知的厂家在继续进入该市场。跟风现象成为科技发展又一个制约点。
忽略产品应用而闭门造车
每个汽保企业都有自己的研发人员和研发基地,为什么颠覆性的创新这么难?是我们中国的研发技术人员能力不行吗?显然不是。其实不能够突破性创新主要是闭门造车导致的。是没有得到市场反馈的需求,没有发现现有设备工具的不足,不了解维修行业实际操作人员的应用情况造成的。而~线人员虽然按照需求有所设想,但没有与厂家沟通的途径,换句话来讲,即便是维修行业实际技术人员的建议传达给厂家,厂家会相信吗?厂家会去借鉴吗?
很多的发明都是一线的操作人员完成的,为什么?因为他们知道需要什么设备工具能够更快捷地完成工作。但是,这些人员去做专业研发工作,又会受到学历、专业程度以及研发设施使用等方面的影响,所以真正的研发人才屈指可数。那么汽保企业为什么不能到一线去调研,去了解终端的真正需求,根据需求再确定研发对象?如此,汽保行业的科技将得到快速发展。新型的科技产品诞生后,很多企业都是暴利销售,导致有价格没市场。高科技的设备工具也要遵循买得起、学得会以及用得上的原则。否则就会出现好东西只能是存在库房,市场有空间却无法占有的尴尬局面,所以企业对产品的定位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