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武汉商业建筑的文脉性质
2013-04-29李燕
李燕
摘要:现代建筑绝大多数没能有机地与传统的、非现代的环境相结合,有些甚至故意忽视既存的环境。这种对文脉了忽视,不仅让建筑失去了地方性特质、历史感以及文化感和人情味,也使得城市缺乏了自我的个性特点。在商业建筑群体大开发的浪潮下,商业建筑对城市建设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体现城市文脉似乎成为了商业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它有助于促进建筑和城市的明晰性以及自我个性。本文以目前商业建筑群体大量开发的武汉为例,探讨如何在商业建筑中挖掘城市的文脉特点,为以后的建筑设计仅做一个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商业建筑;城市;文脉;武汉
中图分类号:TU-8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5-0036-03
1 现代城市现状
穆尔说:“建筑应该在空间上、时间上、以及事物的相互关系上强调地方感,要让人们知道他们究竟住在哪里?”。城市也是一样,需要人们对其有很明确的认知感和归属感。而当代城市的发展模式,已经越来越趋向于某一相同形态,城市形象发展规划已逐渐交给了当地的开发商。城市的文脉,也就是城市赖以生存的背景,却被很多人忽视,城市的差异性也越来越不明显,而城市的标志似乎就简单变成了更宽的街道、更高的大楼、更繁华的商业街。城市在追求高发展速度的同时也以同样速度丢失了自己的内在本质,披上了一件件看似华丽的外衣,可却没办法让人们从不同城市中很明显地区分出他们各自独有的风格特色和差异。
2 商业建筑文脉体现
在中国,目前地产业发展迅猛,商业地产开发量仅次于住宅开发量,而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大型商业的开发更关乎一个城市的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以及城市的形象性,经济性。以前,商业建筑就是一个百货商场,一个大盒子,要不然一条商业街都是小店铺,现在综合性的商业开发,以及对城市生活全面的影响,使这种商业建筑的多元化的可能性,个性化的可能性出现了。而商业建筑也不断被大面积地以片区的形式开发,这使得商业建筑不仅仅是体现城市活力的一个方面,也很大部分是在创造或者激发城市活力,成为这个城市的地标,带动着商业建筑片区周围甚至整个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模式。除了城市中传统的历史建筑,商业建筑形式也可以成为体现文脉的一大载体。怎样在商业建筑的开发设计过程中把握城市的文脉性质,也是延续发展城市文脉性质的重要的一步。
世界上任何一个成功的商业地产项目虽然各有特点,但是一个共同的成功之处就是将项目依托于文化而开展,脱离开文化的项目缺乏一个稳定的支撑,无论如何不会成功。简,雅各布布斯认为城市应该拥有多样性活动,混合开发功能区,活力街区生活,成为个人和家庭都乐于在此生活,工作,购物和游玩的24小时安全之地。近年来,中国的商业发展应该说突飞猛进,可以说中国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国外将近上百年的商业发展历程,现在国际上有的先进的商业业态在中国基本上都有。商业综合体几乎成为了一个城市的名片,是一个城市的形象。一般人们进入一个城市想去的地方可能第一就是旅游风景区,但是从广义上来说,这也属于商业建筑的一部分,因为它也是经营性收入为主要来源,其次就是城市的商业中心,所以总体来说,一个城市给人的印象特点什么样子,商业建筑也占有了很大的一部分影响力。
3 楚河汉街文脉具体体现
3.1武汉城市建设现状
说起武汉市,我们所熟知的就是楚文化,但是可能那样的历史会离现代人比较远,这一城市的文化特色并不是很明显。而从城市文化地理位置上,武汉居长江中游,长江、汉水交汇处,湖泊星罗棋布,秀美的山丘点缀其间,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便利的水上黄金通道使历史上的武汉占尽交通便利之先机,码头文化几乎就成为了近代武汉传统历史文化的代表,再到武汉的租界文化,民国时期留下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这些都积淀下了武汉多年的城市文化特色。到现在来看,长江沿岸独一无二的江滩,租界中保留着独具特色的的红砖房所形成的中山大道,文化气息浓厚的江汉路等区域,这些都是作为传承武汉传统历史文脉的典型。但是就在不久前包括现在,武汉市延江里份的大规模拆除,老武汉的特色也渐渐在年轻一代的心中消失。黄鹤楼、编钟、或者仅仅是复制上海外滩的江滩老建筑已经不能完全代表武汉特色,在城市的更新中,武汉的商业建筑群体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楚河汉街、武汉新天地、吉庆街、首义文化园等等,整个城市在拆除一部分历史的同时,也在更新一些片段,而这些片段能不能代表武汉的传统文脉,或者能否在这些片段中去挖掘出文脉,对于整个城市的意义存在价值与否,似乎都还是一个疑问。以楚河汉街为例,从商业建筑形式去挖掘城市的文化特点,以及探讨对城市的影响。
3.2楚河汉街规划特色
文脉主义,强调主义文化、历史、传统,又要主语与环境的融合。建立商业建筑文脉,有很多种方法通过设计一个新建筑使它与文脉融合,一般有一下七种方式:化整为零、间接对应、感觉上模仿、装饰的运用、强化细部、社会习俗和时尚的影响以及虚实相生的手法。楚河汉街是属于武汉市新规划开发的以文化旅游为主题的城市中央文化区的商业主题部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湖、沙湖之间,地理位置相当于武汉市几何中心,交通便利(见图1)。“楚河汉街”这一名称似乎也代言武汉城市楚文化属性、时代精神等,“楚”代表着湖北地域文化的传承,而“汉”代表着中国地域文化,这一名称属性也成为成为文化展示的新载体。在商业建筑群体的选址上最重要是汉街临楚河也就是现在的沙湖而建,似乎有点类似于江滩一带,择水而建,武汉市内湖泊比较多,建筑临水而建的机会和条件很多,在合适的地理位置选择一条河流或者湖泊为中心点,打造一带中心文化区,也能够充分利用武汉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源并体现出城市自身环境特色,这也是一大文脉的重要体现。在整体商业建筑规划布局上,主要临沙湖成直线型的布局方式,五个名人广场,以湖北省历史名人为主题、以雕塑地面浮雕等形式凸显文化,文化表现形式表面化(见图2)。但这种表现形式略显单一、浅显,同时在节点处仅仅是以雕塑和雕刻展示名人文化,以人的名字命名的方式使得在文化展示上缺乏深度。
3.3楚河汉街建筑特色
人们关于传统的感受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建筑符号、材料与空间尺度,建筑符号包括细部,装饰等等:建筑符号层次的记忆来源于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我们追求的是神似而不是庸俗的形象上的百分百重现。而在汉街知音广场东侧设置有汉街大戏台,免费用于群众演出,是展现文化,和群众互动的重要场所。而戏台也是中国传统的建筑元素之一,戏台采用仿古木构建筑风格,戏台飞檐翘角,屋顶用瓦作沟,灰瓦盖面,梁柱之间设计有精致的木雕饰,内容为荆楚历史文化传说的图案。这一点也从传统上能体现出文化特色,并能与现代城市功能很好的融合(见图3)。
建筑形式的语言不应该抽象的独立于外部世界,而必须依靠和根植于周围环境之中,能与历史传统引起联想,不排除对古代装饰的模仿和直接运用。在整体建筑群风格上,注意与武汉传统的建筑风格形式相互协调,似乎在模仿,虽然整体建筑群体较多,但是在尺度的掌握和处理上,有意的武汉传统的民国时期的建筑以及里分的居住建筑相协调,以民国风格建筑为主体,极具现代时尚风格的现代建筑和欧式建筑穿插其中,建筑材料也大部分采用武汉传统建筑采用的红砖以及具有时尚感的玻璃和钢,采用合理的尺度形式,做到了现代与传统的对比,也营造了商业建筑的时尚感,形成浓厚的文化商业氛围(见图4),并在标识采用的材质和纹饰都体现了楚汉文化的特征(见图5),与民国建筑搭配和谐,并尽量做到本土文化的体现。同时在建筑群体的功能配置上,区别于武汉其他商业街以及建筑群落的一大特点即是配置了相应的文化的功能一以文化引领大众消费时尚(见图6),传达了一种新都市生活方式,成为激活区域产业升级的发展动力。
4 结语
雨果说过:“人民的思想就像宗教的一切法则一样,也有它们自己的纪念碑,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由此可见,建筑作为传承文化的载体的重要性。在当今文化流失的时代,延续城市的文脉应该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一味地追求现代感的城市建设是不合理的。怎样去把握人们的需求,怎样去挖掘城市沉淀多年的文化特质,单单是保护传统建筑是不够的,在建筑更新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讲文化植入新建筑的体内,作为载体将文脉延续。但是,在目前的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城市建设与建筑设计往往会遇到整体文脉与经济投资之间的矛盾,也会遇到求新与传统特色之间的矛盾,这也就不得不迫切使文脉去考虑文脉在新时代的新诠释、新观念、新发展。这也是未来发展中我们需要去不断思考和实践的一个漫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