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民营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初探

2013-04-29蒋莉莉

中外企业家 2013年5期
关键词:模式基础设施对策

蒋莉莉

摘要:在分析民营资本进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必要性、可行性的基础上,论述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民营资本的发展状况,提出民营资本进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模式及对策。

关键词:民营资本;基础设施;模式;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6.5:F299.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2-0103-02

1 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必要性、可行性

1.1 我国基础设施供求的基本态势

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与城市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一是能源设施类(包括电、水、气、热等设施),二是交通设施类(公共交通、地铁、地方铁路、公路、电站、港口、机场等),三是通讯设施类(邮电通信等),四是环保设施类(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保建设)。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基本承载作用的产业群体,构成了国民经济赖以运行的基础,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由于投入不足等原因,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瓶颈”。虽然近几年经过大规模建设,基础设施在总体上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这一改善具有明显的弥补欠帐性质。当前,在电力、交通、通信等领域出现的供需平衡,只是一种暂时的与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相适应的低水平的平衡。与此同时,基础设施的另一些领域,如城市基础设施、防洪抗旱水利环境保护等则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2 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必要性

基础设施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发达国家的历史证明,它的快速发展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仅靠政府主体是难以达到基础设施长期稳定发展的目标。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在扩大基础设施领域投资的同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大力引进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长期稳定发展。

1.3 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可行性

基础设施产业整体上具有消费上的准公共物品性,经营上的自然垄断性和投资上的资金集合性,因此长期以来形成了其必须由国家和国有资本来承担的理论,但随着经济理论的发展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以及技术变革的影响,基础设施完全应由国家投资并垄断经营的观点受到了有力的挑战,民间资本完全有可能而且也有能力进入基础设施领域。

1.4 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作用

当前,国家正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民营资本投资基础设施领域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有利于缓解基础设施资金短缺的问题;(2)有利于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效率和运营效率;(3)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4)有利于加快我国投融资体制的改革。

2 国内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在民营投资基础设施领域方面存在的现状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依靠财政资金与外资无法满足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吸引民营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民营经济投资基础设施遇到一系列突出问题,如民间投资基础设施存在观念障碍、政策障碍与体制障碍等;确立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基本原则,明确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重点,拓宽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渠道,创新民营经济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融资方式,保护民营经济主体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合法权益。

3 面临的问题与障碍及对策研究

3.1 问题与障碍

3.1.1 观念的障碍。(1)中央综合部门的观念障碍。对于需要鼓励或需要禁止的行为,有两种方法:一是排除法;二是穷举法,我国管理体制一直用穷举法。(2)地方政府的观念障碍。在基础设施领域任何民营投资的兴起,受到竞争威胁的首先是当地基础设施领域的国有企业单位。民营投资的效率高于政府投资,这是普遍性的公理,竞争的结果不言而喻,是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失败。这种情况下政府就难以做出公正的对待,民营资本总是处于弱势。

3.1.2 体制的障碍。政府是制度设计和政策的供给主体,政府的角色定位直接影响着各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

3.1.3 市场准入的障碍。市场准入是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主要障碍。它包括准入理论的误区、准人观念的误区和准入政策的缺乏等方面。(1)准入理论的误区;(2)准入观念的误区;(3)准入政策的缺乏。

3.1.4 融资方面的障碍。近几年来,我国基础设施融资是市场发展较快,形成了股票类、贷款类、债券类、基金类、项目融资类,财政支持类六大融资方式。但是这些融资渠道是只对国有大企业而言的,对民营企业的开放度很低。民营经济相对国有经济的融资机会少,规模小、期限短、比重低、品种少、成本高,远远满足不了各类民营企业投资基础设施的需求。

3.1.5 自身素质的障碍。由于基础设施产业链条较长,从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到投资回收,需要较长的期限,因此需要一支稳定的专业人才队伍和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才有可能逐年收回基础设施投资,由于民营经济自身特性,在资本原始积累投资期采用了个体业主制、家庭制、合作制等管理方式,这是合理的并且在民营企业发展初期发挥了企业组织机制的优势。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这种管理方式就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和束缚。近年来,不少民营企业在提高自身素质方面下了很大工夫,也取得了良好成效。

3.2 对策研究

为加大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力度,缓解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措施,以消解民营资本的进入障碍,积极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我国的基础设施领域。

3.2.1 明确投资范围。对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必须明确投资范围。(1)制定投资目录。根据基础设施的特点对基础设施进行分类,然后像吸引外商投资一样,制定《民营资本投资基础设施指导目录》,对民营资本的投资范围做出具体规定,这样既可以为民营资本指明投资方向,也可以防止垄断经营对国有资本的威胁,还可以防止盲目投资造成的重复建设。(2)提供投资信息。政府有关部门通过新闻发布会、报纸和电台等,向社会提供有关项目的成本和效益的信息,这样既可为投资者提供可供选择的机会,还可提高投资者的信任程度,降低投资信息的成本。

3.2.2 拓宽融资渠道。为民营资本提供了明确的投资范围和投资信息后。拓宽融资渠道以提高民营企业的投资实力将十分重要。(1)完善银行的信贷体系。各级各类银行应该针对民营企业的特点设立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信贷部门,制定适合民营企业的信贷政策和管理办法,以市场机制代替行政力量,积极发掘和扶持有前景的民营企业。(2)逐步开放针对民营企业的资本市场。在保持国有资本对资本市场的控制和国家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有步骤地扩大对民营企业的股票和债券融资渠道的开放,有限度地开放金融服务领域,包括创办民营银行、民营担保机构、民营证券公司等。(3)建立各类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目前,我国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没有通过基金转化为有效的投资资金。因此,应该广泛建立行业发展投资基金和区域性发展投资基金,吸纳社会闲散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4)积极推广BOT投融资方式。BOT方式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方式,是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紧迫而又缺乏足够建设资金的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有益融资方式。

3.2.3 完善法规体系。完善的法规体系是营造良好的投资条件、建立公平的市场环境以吸引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基础。(1)消除审批限制,促进民营资本的进入。对民营企业出资建立国家非限制类项目,取消审批限制,实行登记备案制,由企业自主决策。(2)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民营资本。基础设施公益性明显,其社会效益一般大于经济效益,为保证投资者的投资回收和投资回报,国家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是必要的。如税收减免、财政补贴、利益刺激等。(3)颁布政策法规,保护民营企业。目前,我国还缺乏相关法律和政策,往往是地方政府说了算;缺乏规范合理的收费标准,乱收费现象比较严重。(4)完善社保体系,优化民企条件。目前,国有企业正在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而在民营企业中却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措施,从而使民营企业从事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缺乏,民营企业的投资活动难以取得成功。因此,应该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尽快将民营企业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优化民营企业的条件。

3.2.4 消除政策障碍。政策综合体现了政府的意图,大力促进和引导民营投资已经成为现阶段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做到消除政策障碍,应该做到:实行公平的行业准人原则,拓宽民营投资的领域,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将有更多的行业对外商开放。在向外商开放的同时,也应考虑到如何向民营资本开放,将民营资本与其他竞争者放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参与竞争,其中应重点引导民营投资进入以下行业:(1)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大型基础设施;(2)城市基础设施;(3)医疗卫生行业;(4)教育文化事业;(5)高科技,高新技术产业;(6)金融服务业。

4 国内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实例——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投资分析

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起嘉兴海盐,南到宁波慈溪,全长36kin。大桥采用双塔钢筋混凝土斜拉桥结构,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100km,使用寿命100年。首次引入了景观设计的概念,设计师借助杭州西湖苏堤长桥卧波的美学理念,兼顾杭州湾复杂的水文环境特点,将大桥整体设计为S型。这种设计既可以保证高速公路车辆通行安全,又能减少建桥对水流的影响,尤其是不会对著名的钱江潮造成破坏。在杭州湾大桥南岸14km处,设有一个约有两个足球场大小的海上平台,施工期间作为施工平台,大桥建成后将成为提供海中交通服务的救援平台,同时也是一个绝佳的海上旅游观光台。

杭州湾跨海大桥超过沙特到巴林的大桥,成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民营资本参与的最大基础性项目。杭州湾跨海大桥总投资118亿元,其中民营企业投资在大桥总投资额中所占比例高达50.25%。据了解,总额过半的民间资本由17家民营企业组建的5家投资公司投入。杭州宋城集团以17.3%的股份成为民营企业的最大股东,其余民营企业股东都是宁波企业,包括慈溪建桥投资有限公司、雅戈尔集团、慈溪天一投资有限公司和慈溪兴桥有限公司等。

基础设施行业过去一直是中国民间资本的禁区,民营资本如此大规模地参与国家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且占据主导地位,开启了中国民营资本进入国家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先河。工程虽然如此浩大,但是国家却不需要出一分钱,从而使政府有限的资金用于其他项目的建设。杭州湾大桥融资成功原因之一是项目自身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杭州湾大桥主体工程全长36km,双向六车道斜拉桥,也是全球最大的跨海大桥,长度居世界第一,它将是目前世界上跨海距离最长的桥梁。工程宏伟、投资巨大、世人瞩目。对投资者将产生无法估量的社会影响和名扬天下的效应,从而为投资者创造宝贵的无形财富。杭州湾大桥融资成功原因之二是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将是连接上海与浙江省东部沿海地区的最快速便捷的通道,它将加强上海与浙江沿海深水良港的联系,充分发挥上海港、宁波港的作用。它的建设使沪甬之间的陆上距离缩短了120km,大大缩短了上海与宁波之间原来的陆路绕行距离,优化了交通布局,吸引转移其他道路上大量的交通量通过该桥。项目交通流量大,项目的收费收入可观。杭州湾大桥融资成功原因之三是大桥的建设将使所影响的地区产生较大的升值潜力。项目跨越杭州湾,拉近了上海这个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带的“磁场中心”与其他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加大了周边地区与上海的关联度和紧密度,扩大了上海经济磁场辐射的范围,增强了聚集功能,加速了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国际都市圈的形成。周围环境的变化、土地的升值、开发区的建设、房地产的开发都将提高整个影响区的经济水平。并且随着时间价值的提高,大桥使用者将逐渐减弱对收费的敏感度。

猜你喜欢

模式基础设施对策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珠三角西岸精密制造产业新城规划及公共服务平台构建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