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会展场馆时空演变及成因初探
2013-04-29兰婷
兰婷
摘要:会展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展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可小觑。广州会展场馆的发展历史已迭半个世纪之久。基于此,根据不同时期会展场馆在空间上的演变,将广州会展场馆的发展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其演变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广州会展场馆;布局;因素
1 引言
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谈到了服务业与国家竞争优势,竞争性的服务业有助于孕育或提升供应商和客户所属的行业,而竞争性的制造业也会刺激相关的服务业在国际上的成功,服务业的产业聚集和制造业情况一样,也有地理集中性;藤田昌久等学者所著的《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家贸易》一书,相当系统地论述了产业聚集和聚集经济的形成因素,并完全用经济学的方法解释和分析产业的聚集和经济的聚集这些现象。
区位选择理论,主要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组织优化。尤其侧重研究区位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其中富有代表性的是1933年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将商业服务区的布局区位和中心城镇聚落地分布进行了有机的探讨,是商业服务区位理论领域的核心理论,对现代会展业区位选择和空间布局,特别是会展场馆的区位选择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
2 广州会展场馆时空分异
2.1 广州会展场馆概述
会展场馆无疑是发展现代经济必不可少的商业服务设施,同样也是一项重要的文化设施。文化设施是衡量一个城市文化底蕴、文化水准的标尺,也是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精神风貌的反映,它以最具人性化与亲和力的特点被城市内外的人们瞩目和喜爱,因而是城市品格、城市魅力的物化,成为城市的代表和象征。
广州是国内会展业发展最早、会展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展会数量,展览面积,名展、大展的规模和影响,都居全国前茅。据不完全统计,在广州地区每年举办的各种展览会数百个,其中国际性的展览会就占了1/3。会展活动要涉及到项目的开发、策划,活动的具体实施和必要的相关服务(比如,展览展台装潢、展品运输、物品租赁、商务服务、商务旅游、公关礼仪、媒体广告、法律咨询等),其中,会展活动的具体实施离不开会展场馆。
自1957年中苏友好大厦举办第一届广交会以来。目前广州会展场馆设施数量多达33个,其中大型展馆就有7个。这些展馆的主要展示内容各异,建成年代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各自特点鲜明,有很强的吸引力。它们的建设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广州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过程。
2.2 广州会展场馆空间分布及其发展阶段
根据对广州会展场馆建设的实地调查和所获数据进行分析,将广州会展场馆建设及其空间分布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即1955-1989年(中苏友好大厦于1955年兴建),1990-1999年和2000年至今。
2.2.1 1955-1989年:以流花路为中心发散回归
在这期间,广州新建的会展场馆主要有与广交会相关的中苏友好大厦(起初是为展览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成就)、侨光路陈列馆、起义路陈列馆,及众多的宾馆酒店:东方宾馆、华侨酒店、白天鹅宾馆、中国大酒店、花园酒店等12座之多。
第一座会展场馆中苏友好大厦位于流花路,早期建成之时,流花路还属于广州市北郊,一片荒芜,未及开发。当时,随着广交会规模的增大,一方面出于展览面积满足不了需求,另一方面也出于交通、住宿的考虑,于是在广州城市中心的海珠广场建成侨光路陈列馆和起义路陈列馆。海珠广场会展场馆的兴建带动了一批与会展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诸如银行、邮电、保险、航运等服务台和样品销售处,酒吧间等。由于老城区用地紧张,广交会于1974年迁至流花路新馆,形成会展场馆的中心回归,这一回归是必然的:在此之前流花路周边已建成东方宾馆、民航售票大厅和火车站等一批配套设施,会展环境逐渐完善。
这样一个回归更加强化了当时流花路的会展中心地位,此外,这一阶段兴建的宾馆酒店主要位于与流花路相距不太远的三元里和环市东路一带,环市东是当时广州城市商业中心,满足了广交会对住宿和商务会谈的需求,其布局兼顾了对外贸易和城市建设的需求,交通的通达性和经济合理性同时得到满足,这是早期会展场馆建设的必然选择。
2.2.2 1990-1999年:由流花向东扩散
20世纪90年代是广州第三产业开始全面发展的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州经济获得迅猛发展,经济总量和水平迅速提高,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软硬件环境支撑。在会展行业,与早期不同的是,除了政府主导的展会以外,私营、民营及外资的展会逐渐涌人市场。如,创办于1989年的广州美容美发博览会,如今被业界认为世界第二美容展。
这一时期,广州兴建了少量中小型场馆,主要位于流花展馆周边,作为广交会展馆的补充展馆。随着90年代天河区的开发与建设,位于天河商务中心的天河体育中心的会展场馆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每年举办的展会越来越多。对会展企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到90年代末,以天河体育中心为核心集聚了会展企业,形成了明显的集聚分布趋势。有代表性的会展场馆有流花路的广州锦汉展览中心、广州东宝展览中心,中山大道的广州奥体中心展览馆。
2.2.3 2000年至今:多中心功能型集聚
2005年广州会展行业协会的成立维护了会展市场的良好运转,会展企业的增长由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2l世纪以来,广州市会展场馆的分布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广州花城国际展览中心和广州中州国际商务展示中心于2004年开启了民营企业经营会展场馆的先河。花城国际展览中心位于天河商务中心,中州国际商务中心位于琶洲,这样改变了广州会展场馆集中在广州大道以西的格局。并且广州市政府于2000年兴建了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2001年广州新体育馆展览中心,2003年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形成了以广交会流花展馆和广州锦汉中心为核心的流花会展场馆设施群、以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和广州体育馆为核心的白云南会展场馆设施群、以广州花城国际展览中心和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为核心的会展场馆设施群以及以广交会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为核心的琶洲会展场馆设施群集聚。
3 现状分布的成因分析
3.1 城市会展业布局影响因素
从2000年开始,依托于城市的会展研究逐步深入,特别是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临近,这方面的研究篇章日益增加,且观点愈加深入和细化。
应丽君、张西振从产业布局的角度以重庆会展业为例,专门论述了影响会展业发展的区位因素:环境(政策、经济、管理机构)、吸引力(会展知名度)、效益(参展商、观众等)、组织(会展服务公司、专业人才)、基础(场馆、配套服务设施等)。许庆民、牟群月从区域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影响城市会展业发展的基本因素。会展业发展的规模与层次首先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市场需求与产业基础有关;在一定的市场需求与产业基础上,一个城市的地理区位通过时间成本与运输成本影响会展业的发展,而制度状况则通过交易成本影响会展业的发展。
马勇(2002)等在分析城市会展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时,涉及了会展场馆设施、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业发展、商贸发展水平、区域交通条件、社会事业发展、地理区位条件等因素。依绍华(2006)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城市发展会展业的必要条件:独特的资源环境、良好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拥有优势产业,市场条件好,开放度高,又符合一定标准的展览场所。
3.2 广州会展场馆布局影响因素分析
以上是部分学者对影响会展业布局的研究结论,广州会展场馆时空布局的影响因素与之有所不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影响广州会展场馆时空布局的因素主要有:
3.2.1 市场经济的发展
市场经济是会展场馆建设的催化剂。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会展市场的不断扩展。会展经济对城市和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强有力的带动作用,全国许多城市都把会展作为重要产业进行扶持,兴建会展场馆和会展配套服务设施的势头异常迅猛。
90年代中期和21世纪初全国各地掀起两次会展场馆的建设高潮,在90年代中期的全国会展场馆建设高涨时期,广州仅1990年建立广州国贸大厦展览中心用于补充广交会场馆的不足,1998年新建广州鸣泉居度假村用于旅游会议用途。另外值得注意的是,90年代末,广州大道以东的天河区已经发展成为广州新的城市中心,然而天河区除了天河体育中心之外,没有兴建其他会展场馆设施。因此,可以说90年代广州会展场馆空间布局区域不平衡。
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广州会展业市场占有率不仅与北京、上海会展业一线城市差距拉大,而且受到大连、深圳这些二线会展城市的竞争压力。面对四方压力,广州市积极调整会展业空间布局,2002年广州市政府投入巨资,选址在海珠区琶洲新建了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2003年和2007年一期和二期展馆相继投入运营,三期于2008年104界广交会投入使用,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成为亚洲最大及世界第二大展馆面积的会展场馆,解决了长期困扰广州会展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3.2.2 城市建设和交通干线的扩展
一方面,会展场馆沿城市发展方向向外扩展。广交会场馆1957年到1989年之间的三次易馆与城市扩建息息相关。因前文有具体讲到,这里不再赘述。
另一方面,会展场馆空间布局沿主要道路交通节点和轨道交通的主要站点扩散发展。现代城市的高速公路、快速轨道交通、铁路和航空枢纽的建设以及交通布局规划中的非均衡发展,直接影响会展场馆空间布局的演变。1992年以后广州加大了老城区以东城市主干道的建设幅度,尤其是包括中山大道、黄埔大道和广州大道在内的城市东西和南北交通主干道在内的城市基础建设的投资,是会展场馆及配套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向东转移。2000年以后,广州着重发展城市快速交通网络的建设,尤其是连接南北方向的城市快速干线和轨道交通线,加快了会展业向珠江南岸转移。可见,在广州城市交通格局中,尤其是城市主干道和快速轨道交通网络的规划和建设成为广州会展场馆和配套服务设施扩展发展的“牵引力”,强化会展业空间布局的演进过程。
3.2.3 政策的调整
2005年之前,广州市对会展业的发展没有明确的产业政策,广州市政府虽然对会展业的支持力度很大,但受到扶持的只有广交会、广博会等几个政府主办的大型展会,未能为广州的整个会展产业提出产业发展思路和相应的产业政策。2005年以后,广州政府加大了对会展业的宏观管理职能,设立了会展业管理机构,成立了广州会展业行业管理协会和行业自律组织。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文件如《关于加强广州市会展业管理的意见》、《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等对广州市会展业空间布局有明确的政策性导向作用。
依据“十一五”规划,广州重点发展琶洲会展功能区,把琶洲发展为以会展产业为主、商务办公、商务酒店等配套支持的会展产业区;规划中还明确规定把广州建设为立足珠三角、带动全省、辐射东南亚的国际会展城市,会展总收入占全市GDP的5%。这是广州首次把会展业纳人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之中去,是广州会展产业政策调整的重要标志。
广州“十二五”规划提出广州要建设国际商贸中心,规划精心打造广州(琶洲)国际会展核心区、流花会展区和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区,完善会展功能区配套服务体系。大力引进国际品牌展会,积极承办国际和全国重要会议,培育发展新,兴展会,建设国际会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