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里根—撒切尔革命到李克强经济学

2013-04-29管清友

国土资源导刊 2013年5期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撒切尔里根

管清友

二战之后,各国普遍摒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转而采纳凯恩斯主义的反周期政策,并取得空前成功。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英美等西方国家意外陷入经济停滞和通胀膨胀并存的“滞胀”危机,令推崇需求管理政策的凯恩斯主义者束手无策。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横空出世。

里根-撒切尔主义的精髓在于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方面管住“看得见的手”,另一方面放开“看不见的手”,这既不同于过度信赖政府的传统凯恩斯主义,又和过度信赖市场的古典自由主义有显著区别。我们可以沿着四条主线理解里根-撒切尔革命的逻辑。

第一条主线叫作“新自由主义”,即强调限制政府的权力,从“大政府”向“小政府”转变。他们主张缩减政府税收和开支;推动国有资本向私人资本出售,撒切尔夫人任内对2/3的国企完成了私有化改革;同时着力放松不必要的监管。很多情况下,“政府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政府本身就是问题”。政府的过度干预只会损害私人资本的积极性,使经济走上“通往奴役之路”,最好的政府不是自己做成大事,而是帮助人民做成大事;但另一方面,他们也不赞同古典自由主义过度自由放任的思想,里根将政府的职责概括为:“如果经济增长,对其征税;如果经济持续增长,对其监管;如果经济停止增长,给其补贴。”

第二条主线叫作“供给经济学”,即主张充分发挥市场的配置作用,从需求管理向供给管理转变。根据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流动性偏好会导致有效需求不足,政府必须通过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投资和消费。这一开始看上去很美,但最终却导致了严重的滞胀。问题的根源在于潜在产出水平无力承担需求的过度扩张,因此里根和撒切尔主张从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通过提高效率来改善供给、带动需求。

第三条主线是“货币主义”,即通过稳定货币发行遏制通胀。通货膨胀正是搞坏一国货币、破坏社会信用基础的杀手。1970年代,美国的年均通胀率超过7%,英国的通胀率则基本保持在两位数以上,个别年份甚至超过20%。里根的重要智囊、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通过研究证明,通货膨胀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是货币供应增长过快的结果。里根和撒切尔夫人采纳了他的观点,提出“稳健货币”的目标,通过减少央行购买国债规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最低贷款利率等手段,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

第四条主线叫作“涓滴经济学”,即通过减税提高效率,以效率促进公平。里根和撒切尔夫人认为,公平应当作为目标,而不是手段。让穷人变富的最好方法是把蛋糕做大,而不是分配有限的蛋糕。换句话说,促进公平应当更多地从初次分配入手,而不是再分配。为此,他们一方面大举减税,尤其是富人的个人所得税,里根任内将平均税率从70%大幅削减到28%,撒切尔也将最高税率从82%削减至40%,以此激发富人的创富热情,进而为穷人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

克鲁格曼曾说过,经济学家只有一个样本。今天的中国经济虽然并未陷入英美当年的滞胀困境,但政府过度干预的问题却和三十年前如出一辙。里根和撒切尔夫人用一场思想革命将“大政府”送入历史。尽管国情有所不同,今天的中国也同样需要一场发展思想的革命。就像李克强总理所说,“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而改革的目的就是“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

也许多年之后,我们会津津乐道于“李克强经济学”。

猜你喜欢

凯恩斯主义撒切尔里根
撤切尔夫人与英国女王
爱溜冰的凯丽猫(下)
撒切尔夫人与英国女王不和?
爱溜冰的凯丽猫(上)
乐观的小里根
南希·里根:1921~2016年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
需求管理理论
一月面孔
撒切尔夫人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