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设计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2013-04-29

设计 2013年5期
关键词:升级制造业工业

“我们是制造业大国,已经具备很强的制造能力,但仍然不是制造强国,总体上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的中低端,根本原因就是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如果能在‘中国制造前面再加上‘中国设计、‘中国创造,我国的经济和产业格局就会发生根本性变化。”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这段话,再次清楚地表明了中国设计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不可或缺的中心环节;在制造业转向升级中,设计应该发挥推动和引领作用。

我们知道,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是工业的转型升级。而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基本力量,因此,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和基础。应该承认,中国设计与制造的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与我国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也不相称。先说制造业,虽然两年前数据表明中国制造的产值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一,也有很强的制造能力,但一般制造能力过剩,技术、质量、管理等整体素质有很大差距,很多关键设备生产线是买来的;与德国、日本等制造强国比,最缺少的是自主研发设计能力。再看中国设计,虽然有海尔、联想、三一重工、奇瑞等设计创新佼佼者,也有许多成长很快的专业设计机构,但总体上原创设计、自主设计少,跟进设计、模仿设计多,由国外设计在中国制造的更多。据两年前数据,我国出口的工业产品90%是贴牌生产。

为了指导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为之服务的工业设计发展,国家制订的规划、政策已有充分体现。例如国家颁布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把先进装备制造业放在需要重点发展领域的第一位;而在转型升级中需要“加快发展面向工业生产的相关服务业”一节中,把“工业设计及研发服务”放在了第一位,对工业设计在工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寄予厚望。该节指出,“围绕外观造型、功能创新、结构优化、包装展示以及节材节能、新材料使用等重点环节,创新设计理念,提升设计手段,壮大设计队伍,大力发展以功能设计、结构设计、形态及包装设计等为主要内容的工业设计产业”。这里所指的工业设计正是我国当前亟需发展的中国设计,其创新服务的主要对象就是制造业及工业产品,这与国家2010年颁布的《关于发展工业设计的若干指导意见》中明确工业设计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工业产品是一致的。这是国家当前向设计界提出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中国设计如何才能不辱使命,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并持续不断地增加推动力,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以下主要从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方面讲点看法:

第一、跨越“阶段论”,建立“大设计”观念。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撰文指出(见《人民日报》2012年1月4日第14版):“近现代设计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设计,主要满足人们的物质功能需求;第二阶段是现代设计,强调满足人们的个性化和多样需求;第三阶段是先进设计,以满足人们的物质、精神需求和生态环保要求为目标,追求个人、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可持续发展”。也有学者更简明地把设计发展三个阶段概括为“三本”:即以机器为本、以人为本、以自然为本。不论国内外对设计发展阶段划分及诠释有这样那样的不同,但对设计方向、发展趋势的看法是大体一致的。我们要认识到,设计史三个阶段的划分不是截断的,必然有很多交混。我国已有数十年发展经验,不必沿着一百多年的历史轨迹亦步亦趋,现时的思想、理念和实践三个阶段的都有,主要处于第二阶段,正在更多地向第三阶段发展。当前,要抓住以人为本、技术与人文艺术结合、增强企业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等本质,抓住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历史机遇,突出集成创新的特征,倡导绿色设计、低碳设计、智能设计,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国内各类设计(包括工程设计、建筑设计等),逐步统一到“中国设计”的旗帜之下,从不同侧面为工业特别是制造业转型升级服务。

第二、设计与制造是共生共长、相辅相成、融合发展的。制造业是先进技术的载体,是为所有产业包括自身提供生产能力的工具,从来都是设计服务的主要对象。没有离开设计的制造,也没有离开制造的设计;也可以说,制造里有设计,设计里有制造。制造业要不断研发设计出高端设备,才能提升其他行业和自身的制造水平;但制造能力再强,不能只生产老产品,甚至“复制古董”;而各类设计出的产品再好,制造不出来也不行。两者结合得好,才能比翼双飞。

第三、高度重视设计的“龙头”、核心作用。设计是集成性创新活动,它的投入主要是知识、创意、智慧和集成能力,以及必要的辅助设备。经验表明,“设计是新产品的第一道工序”,设计的投入只占研发新产品总投入的10%~20%,却决定了整个投入的成败。企业创品牌要靠设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靠设计。在技术、质量同质化的今天,设计是企业之间竞争的第一要素。设计业走上高端,才能使制造业走出中低端。但设计创新不是孤立的,它要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结合,实现用户、制造、行销、服务、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多方面协调平衡。因此在企业外部需要“政产学研商(业)金(融)”结合,在企业内部需要一把手瞳设计、抓设计,才能使这个“横向”综合的创新出成效。

第四、设计企业要转型升级,设计教育要率先转型升级。不断加大中国设计这个“助推器”的推动力是设计界艰巨、迫切的任务。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发展研发设计业,促进工业设计从外观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走向“高端综合设计”,是整个设计业共同转型升级目标。必须增强使命感,以系统科学为指导,在创新思维、创新机制、人员培训、引进人才等方面加大措施力度,在实践中尽快提高队伍素质和设计水平。设计教育机构既参与产学研结合创新,更要为今后几年、十几年培养提供设计后备力量,应该从招生入门到毕业出门进行一系列改革。产学研配套协调的变革,产学研结合才能成为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的中坚力量。

第五、尊重、保护、发挥人民大众设计创新的积极性。设计创新不只是大企业的事,而且是中小企业的事;不只是企业的事,而且是全社会人民大众的事。我们说过:“人人都可以成为设计师”,因为人民大众包括青少年中确实蕴藏着设计创新的巨大力量,这已为古今无数事实所证明。我们既要重视飞天入海的大的设计,也绝不轻视“捅破窗户纸”的小的“发明”;既要重视少数“诸葛亮”的智慧,也绝不轻视众多“臭皮匠”的聪明。很多设计创新来自中小企业,是一个人、几个人、一小群人聪明才智的结晶;很多设计创新可以是以大带小,也可以是以小见大,由小到大,集小成大。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发展中的互联网、智能手机及新出现的3D打印技术等新工具,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参与设计创新的新机遇、新空间。

第六、为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做准备。尽管国内外对新的工业革命涵义的认识和是否已经到来评判不一,但对工业发展趋势、愿景及具有划时代意义等已有其识。如同前两次,这次工业革命对设计业、制造业的冲击、影响、促进不但首当其冲而且空前未有。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将深刻改变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大规模定制、个性化制造会日渐普通,与制造业相关的研发设计、物流和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业将成为主要业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群体性涌现,以及个人能够通过在线交流进行产品的研发设计和筛选完善,在为设计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的同时,会对具有集成特点的设计创新不断提出新的需求。因此,我们—方面要从目前实际出发,以设计转型升级积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另—方面要有前瞻性安排,为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做准备。如果这两方面工作做好了,我们就可能在工业发展的新阶段上与发达国家基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就能早日实现设计强国和制造强国之梦。

猜你喜欢

升级制造业工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工业人
回暖与升级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