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脑风暴求稳定,立足本质居要津

2013-04-29郭家海

高考进行时·高三语文 2013年5期
关键词:船主船工雄鹰

在高考到来前,

我们

练好典型的材料作文试题,应该不是坏事。下面我们主要以2012年全国课标卷材料作文为例,来谈谈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 审题:大脑风暴求稳定

材料作文的类型,从数量看,可分为一则材料和多则材料两种类型;从表达看,可分为直白的材料和含蓄的材料两类;从内容之间的关系看,可分为单一关系和多重关系等。虽然类型不同,审题的方法略有差异,但核心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运用大脑风暴法梳理出多种可能方案,然后选取一种最稳定、最擅长的方案。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步。

1. 通读材料,圈画关键词

该作文题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这里的关键词句就是“船主”、“修船工”、“刷漆”、“补洞”,其实,这样提取出来的关键词也就是故事的核心要素。船主本来只是请修船工刷漆,

忽略了自己的船有洞,更没有要求修船工补洞。正常情况下,修船工按照雇主的要求刷漆完工领取自己的工资即可,没有责任更没有义务补洞。即使后来因为船洞出了事故也

他没有关系。这就是前面三个关键词。但是,这位修船工“顺手”把船洞给补好了。从故事情节上说,正是这“补洞”,才引出此前此后的故事。此前的故事是船主知道船有洞,但是请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忘了;此后的故事是船主的孩子们划船出海平安归来,船主万分感激登门感谢。

根据以上分析,大家要认识到圈出关键词是审题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

2. 风暴分析,提炼观点

关键词圈画出来后,我们就可以进入下一步:运用大脑风暴分析法,尽可能多地提炼观点。不同类型的材料有不同性质的要素,故事型的材料要素就应该从事件、人物及其行为态度方面去分析。分析的同时就是提炼观点方向,要提炼观点方向,必须运用“联系”的思维。根据材料的特点与联想的要求,可采用类比的方式与生活相联系。我们写作涉及的无非是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我们可以此作为切入点一一对应:如果再分别加上不同的主题,则写作的材料与要表达的主旨便会无穷无尽。由于材料类型不同,分析提炼的方式也有不同,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意义;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相同点,从而把握中心;材料是比喻性的,要弄清其比喻意义;材料是哲理性、寓言性的,要深入领会其哲理、寓意。

该作文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提炼:

要素1: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观点1:不以善小而不为;善意就在举手中(油漆工顺便把漏洞补上,顺便补上,给别人做贡献,我们举手之劳的小事可能成就别人的大事)

观点2:对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修船工的职责就是处理船的各种问题,看到毛病或弊端,即便不是这次的份内之事,也要尽责做好,体现了一种责任感)

观点3:及时修补漏洞(个人、集体、国家、民族)

要素2: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观点4:懂得感恩

要素3: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观点5:细节决定成败(小洞却能决定人的生死)

要素4:船主与漆工的关系。

观点6:互助共利、和谐相处,是人际关系、工作关系的最高境界

3. 比较推敲,选择最准最适合

考场审题绝对不能想到一个立即就动手,因此,上面这一步大脑风暴法思考策略非常重要。然而,

重要的一步却是为第三步做准备,就是要在罗列出的观点中选择,选择的标准依次是“准确”和“适合”。“准确”是针对

材料以及命题人设置意图的理解而言,“适合”则是针对同学们

自己而言。“准确”是前提,“适合”是保障。不“准确”则面临偏题甚至跑题的危险,不“适合”则难以得到理想的分数。

根据上面“风暴”出来的六个观点,我们觉得观点1、4是准确的,

观点

2、3、5、6都是不够准确的。有的老师在审题立意上鼓励同学们“创新”,有的同学为了避免“撞车”也积极追求“创新”,其失败的风险往往数倍于成功。

二、 立意:立足本质居要津

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的,它既有现象,又有本质。现象是事物的本质在各方面外在的表现,本质则是通过无数现象从不同的方面表现出来的。本质往往会被一些表面现象所掩盖。人们要认识事物,必须认识事物的本质,才能深刻地了解这一事物,准确地把握其内在规律。在高考作文写作中,要使文章的立意深刻透彻,就必须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立意时,尽可能地拓展思路,从多方面对题材进行分析,从分析中找出题材的内在规律,把握其共性,从而抓住主要矛盾,开掘出最有价值、最有本质意义的东西,给读者以心灵上的震撼、精神上的鼓舞、情操上的陶冶和灵魂上的净化。

对同一题材,可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立不同的“意”。那么,立什么样的“意”,才称得上深刻透彻呢?这就要看这些“意”中,哪一点最能反映事物的本质。例如有这样一则材料:

爱因斯坦成名以后,比利时国王和王后邀请他去做客。国王按约定的时间派了宫廷小汽车去火车站接他。火车到了,去接爱因斯坦的小车司机却怎么也找不到他,只好空车回去,报告国王说爱因斯坦没有来。可半小时后,爱因斯坦身着沾满尘土的破雨衣,脚穿一双旧皮鞋走来了。原来司机只看衣着不认人,爱因斯坦只好步行而来。

对这则材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立意:

立意1:爱因斯坦接受比利时国王和王后的邀请后,准时赴约,虽然接站的司机没有接到他,但他还是克服困难去赴约。他这种言必信、行必果的品德值得赞颂。

立意2:批判只看衣冠不认人的行为,反对以貌取人。

立意3:赞美爱因斯坦艰苦朴素的美德。

立意4:赞扬比利时国王爱才。

立意5:真正伟大的科学家即使成了名,仍专注于科学事业,不讲究衣着,不追求个人享受。

上述五种立意,哪一种是最佳立意呢?下面,我们来作一番比较:

第一种立意,显然不是这则材料的重心所在,不是材料的本义。第二种立意,虽然不能算错,但还不是最佳角度,因为这则材料的主体不是小车司机,而是爱因斯坦。第三种立意,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流于肤浅。因为穿沾满尘土的雨衣,并不是艰苦朴素的表现,而是不修边幅,不讲卫生的行为。“穿旧皮鞋”也并不足以证明爱因斯坦就是艰苦朴素。这种立意,也只是就事论事,不得要领。第四种立意,更是站不住脚。因为这则材料的含义与“爱才”沾不上边。另一方面,这则材料的主旨并不是评述比利时国王,因为材料的主体是爱因斯坦。第五种立意,才是最佳角度。它揭示了供材的主旨。一个科学家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对科学事业的不懈的追求。如果他只注重衣着,只计较待遇,只追求享受,那是绝对不可能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只有表现这一主题,才算真正抓住了这一事件的本质。

我们举这个材料作文的例子更主要是为了启发大家思考上面审题中分析的“要素”,进一步明确“准确”、“偏离”和“跑题”的关系。

在立意时,由于写作文体的不同,对本质的挖掘也就各异: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一般要着力于对人物思想的发掘,力求寻找到支配人物言行举止的思想亮点,因为它是人物全部活动的动力。

以叙事为主的文章,一般要努力反映事件蕴含的思想意义。一件事的思想意义是多方面的,因此,立意时要力求从事件所表现出的各种思想意义中,寻找出最主要、最典型、最深刻、最动人的那一种思想意义,因为它决定事件的主要性质,代表着事件的本质。

以状物为主的文章,一般要注意揭示所状之物的审美价值或作者熔铸于事物中的某种感情或寓意。

以抒情为主的文章,一般要披露其隐含、交织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

以说明为主的文章,一般要揭示说明对象的科学内涵。

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一般着力于对事物的剖析,从中寻找出起支配作用的主要矛盾。

现 场 练 兵

请对下面的材料进行审题立意练习:

云雀见麻雀整天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就问:“麻雀太太,你什么不飞得高一点呢?”麻雀斜着眼睛瞟了它一眼,说:“难道我飞得不高吗?你瞧瞧公鸡!”

“公鸡伯伯,你为什么不飞得高一点呢?”公鸡骄傲地在房顶上迈着八字步,反问:“难道我还飞得不高吗?你瞧瞧鹌鹑!”

“你为什么不能飞得高一点呢,鹌鹑姐姐?”鹌鹑奋力从草皮尖上过去,得意地对云雀说:“难道我还飞得不高吗?你瞧瞧癞蛤蟆!”

后来,云雀遇见雄鹰,便向雄鹰请教:“雄鹰叔叔,你为什么飞得那么高呢?”“不!不!”雄鹰说,“离蓝天,我还差得远呢!”

提示

运用上面的策略,第一步先通读全文圈出故事里的关键词——“飞得高”:麻雀、公鸡、鹌鹑,雄鹰。第二步风暴分析,提炼观点,可以从第一类动物的角度提炼,也可以从第二类(雄鹰)的角度提炼。第三步比较推敲,选择最准,“准”的标准是故事的核心:“目标”。第四步是立意,要挖掘故事的本质,这个故事的本质是“志向”。

(作者:郭家海,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船主船工雄鹰
传统行业文化与民族地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以乌江流域船工饮食文化为研究中心
赞船工
瞬间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郐振明 (国画)《雄鹰》
顺手修补与救人一命
康巴雄鹰
下船比上船更重要
下船比上船更重要
画中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