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五)
2013-04-29浦其伦
语文Ⅰ(试题)
一、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修葺/休憩恣睢/卷帙罹难/管窥蠡测
B. 股肱/彀中租赁/蹂躏摒弃/胼手胝足
C. 缱绻/蜷缩皴裂/皲裂谙熟/万马齐喑
D. 拗断/执拗佝偻/伛偻躯壳/金蝉脱壳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静稳天气和污染排放是雾霾危害、形成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预警和治理雾霾需要气象和环保部门携手合作。
B. 外交部发言人称,中方致力于同日本发展战略互惠关系,但不会坐视日方在涉华领土、历史、歪曲中国外交政策等问题上的消极举动做出合理反应。
C. 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这些梦想能否实现,关键在于通过实际工作,真正化为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福祉。
D. 近年来,我国一些河流、湖泊、近海水域以及野生动物和人体已经检测出多种有害化学物质,还有多个地方出现饮用水危机,甚至个别地区出现了癌症村。
3. 下面是我国股票行业部分A股企业在2012年9月17日的经营情况汇总表(“-”表下跌,“+”表上涨)。请阅读表格内容,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表格包含的主要信息。(不出现具体数字)(4分)
A股企业企业性质涨跌百分比
广汽集团主营日系汽车-455%
美菱电器国货概念股+324%
合肥三洋日资股东-350%
东睦股份日资大股东-576%
四川长虹国货概念股+136%
味千中国经营日式餐饮-705%
上海家化国货概念股+219%
4. 下面是一段有关金融危机的阐述性文字,请根据文字内容,给这段文字加一句总结性语句,字数不超过25字。(5分)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紧张形势加剧,以致政策制定者不得不采取行动。但行动仅仅是让危险暂时消退。之后,局势的紧迫性消失,调整的动力减弱,政策意见开始分裂,各国都过于关注自身问题,而未对全局形势给予足够的重视。于是,紧张形势开始再度加剧。为了摆脱危机,政策讨论必须克服对经济增长与政策紧缩、稳定与机遇、国家利益与国际利益之间非此即彼的错误二分法观念。
二、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当时四海晏清,八荒率职,缥囊①纪庆,玉烛②调辰,百姓殷阜,年登俗乐。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于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争修园宅,互相夸竞。崇门丰室,洞户连房,飞馆生风,重楼起雾。高台芳榭,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
而河间王元琛最为豪首,常与高阳争衡。造文柏堂,形如徽音殿。置玉井金罐,以金五色绩为绳。有婢朝云,善吹篪,能为团扇歌、陇上声。琛为秦州刺史,诸羌外叛,屡讨之,不降。琛令朝云假为贫妪,吹篪而乞。诸羌闻之,悉皆流涕,迭相谓曰:“何为弃坟井,在山谷为寇也?”即相率归降。秦民语曰:“陕马健儿,不如老妪吹篪。”
琛在秦州,多无政绩。遣使向西域求名马,远至波斯国,得千里马,号曰“追风赤骥”。次有七百里者十余匹,皆有名字。以银为槽,金为锁环。诸王服其豪富。琛常语人云:“晋室石崇乃是庶姓,犹能雉头狐腋,画卵雕薪,况我大魏天王,不为华侈?”造迎风馆于后园。
琛常会宗室,陈诸宝器,金瓶银瓮百余口,瓯、檠、盘、盒称是。作工奇妙,中土所无,皆从西域而来。又陈女乐及诸名马。复引诸王按行府库,锦罽③珠玑,冰罗雾縠,充积其内。琛忽谓章武王元融曰:“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融立性贪暴,志欲无限,见之惋叹,不觉生疾。还家,卧三日不起。江阳王元继来省疾,谓曰:“卿之财产,应得抗衡。何为叹羡,以至于此?”融曰:“常谓高阳一人宝货多于融,谁知河间,瞻之在前。”继哂曰:“卿欲作袁术之在淮南,不知世间复有刘备也?”融乃蹶起,置酒作乐。
于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丝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及太后赐百官丝绢,任意自取,朝臣莫不称力而去。唯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任,蹶倒伤踝。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问:“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朝贵服其清廉。
(选自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卷四城西》,有删节)
【注】①缥囊:帛书。②玉烛:四季和光照。③锦罽:毛毡。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五)第2页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当时四海晏清,八荒率职率:遵循
B. 复引诸王按行府库按:审查
C. 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恨:遗憾
D. 臣有两手,唯堪两匹堪:承受
6. 以下各组句子中,直接反映元琛“最为豪首”的一组是(3分)()
①置玉井金罐,以金五色绩为绳
②陕马健儿,不如老妪吹篪
③以银为槽,金为锁环
④卿之财产,应得抗衡
⑤金瓶银瓮百余口,瓯、檠、盘、盒称是
⑥谁知河间,瞻之在前
A. ①④⑥B. ②③⑤⑥
C. ①③⑤D. ②③④⑤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记述当时社会安定太平,百姓殷实富庶,没有听说过贫苦无依靠的人吃给猪狗类吃的东西,也没有看见过孤独寂寥的人穿那些给牛马遮体的衣服。
B. 元琛担任秦州刺史,尽管没有什么政绩,但在处理羌民叛乱的事情时,在主攻不利的情况下,采用攻心战术,使羌民自觉自愿地纷纷归降。
C. 元琛认为,作为百姓富豪的石崇尚且过着奢华的日子,作为河间王的自己理所当然地更应该做出富豪的样子来。
D. 太后赏赐文武百官丝绢时,竟让他们任意拿取,官员们都凭着自己的力气背取绢帛,只有元融和陈留侯李崇因力气小,背不动绢帛,以至于跌倒扭伤了踝骨。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于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争修园宅,互相夸竞。(3分)
(2) 诸羌闻之,悉皆流涕,迭相谓曰:“何为弃坟井,在山谷为寇也?”(4分)
(3) 融立性贪暴,志欲无限,见之惋叹,不觉生疾。(3分)
三、 古诗词鉴赏(10分)
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王清惠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馨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
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驿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辗关山月。问姮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
【注】王清惠,南宋宫中嫔妃,元兵攻入杭州后被俘虏北上,路过汴京时写下这首词,后当了女道士。
(1) 这首词的上阕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反映时局变化的?请作简要分析。(3分)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五)第3页
(2) “驿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辗关山月”中最富感染力的词语是什么?请赏析说明。(3分)
(3)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借助于哪些事物来抒发这种情感的?请分析说明。(4分)
四、 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靡有朝矣。(《诗经·氓》)
(2) ,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3) 吾尝终日而思矣,。(荀子《劝学》)
(4)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 其间千二百里,,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6)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7)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苏轼《赤壁赋》)
(8)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宋史·王安石列传》)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五)第4页
五、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庄稼是世间最好的事物
安庆
①和村庄最近的是庄稼,和村庄最贴心让村庄最心疼的是庄稼。你看看“庄稼”占了村庄的“庄”,村庄的“家”字;而“村庄”也占了庄稼的“庄”。无论如何庄稼和村庄都有割不断的关系,每一天每一夜村庄和庄稼都会互相地牵挂着。
②是村庄里的人种下了庄稼,种活了庄稼,种熟了庄稼。村庄里的人每年都熟稔地按季节播种忙碌着:每年的春天,村庄里的人准备着春耕,忙碌着春耕;从清明前后开始,在回暖的土地上有板有眼、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始翻耕播种。一切都做得井井有条,就连地头的荒片、院子外的空地都种上了庄稼,或者种上了花,种上了青菜。
③村庄里的人最牵挂的是庄稼。他们生就是庄稼的亲人,村庄里的人就叫“庄稼人”,出了村去了城市给人介绍说,俺是“庄稼人”。坐不改姓,行不改名,庄稼人没有什么自卑,庄稼人不低人,庄稼人的腰杆和庄稼一样即使经过风雨也会挺着,最终会挺出他们的结果。村庄里的人最牵挂的是庄稼。庄稼像他们的孩子,庄稼受了委屈会让他们心疼,让他们掉泪,心软的女人会守在受了委屈的庄稼地里哭,有时几个女人会守在一起哭她们的庄稼。庄稼人从不单纯为自己的收获担心,他们真的是不想让庄稼受一点点创伤,他们对庄稼实在是爱得太深。所以庄稼人准时地为庄稼施肥、为庄稼浇水、为庄稼除草、为庄稼打药,尽量不让庄稼受一点委屈。种一季庄稼比养自己的孩子还要上心,疼庄稼和疼孩子没有什么差别。
④村庄和庄稼的感情是很难说清的,是父子、母女,又是兄弟姐妹。村庄里的人有时候心里堵了,会找庄稼诉说心事,在庄稼地里走一走,憋在心里的气就顺畅了,回家的步子又开始迈得气势、自然、大度起来。庄稼们看着村庄里的人心情好了起来相互地使着眼色,说:看,张三的心情好多了,回家还是两大碗粥,两个馒头,或者两碗捞面配着辣椒。没有在村庄里生活过的人是不懂得村庄和庄稼的感情的;没有在庄稼地里走过的人是不懂得大地上的庄稼是多么深厚,多么熨帖人心的。如果说大地上最阔大的事物那肯定就是庄稼;那种无私地绿、无私地葳蕤、无私地成长、坦荡地蓬勃是任何事物都无与伦比的,说庄稼是世上最美的事物一点也不过分。
⑤村庄和庄稼的关系怎么说呢?村庄在睡觉的时候梦里肯定少不了庄稼,十次有九次都会梦见庄稼。庄稼和村庄的感情也是没法说的,庄稼为什么时时保持伫望,就是时时地看着它们的村庄。庄里的人说话三句话不离庄稼,谁家的孩子长得高了,庄里人说:这孩子蹿得比庄稼都快;谁家的新媳妇被逗得害羞了,庄里人说:脸羞得比高粱还红;夸谁家的日子,说芝麻开花节节高……你听,哪句里没有庄稼啊!
⑥如果没有庄稼,我不敢想象村庄会是什么样子?大地会是什么样子?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村庄是由庄稼围起来的,庄稼的绿色就是村庄的绿色,庄稼的时光就是村庄的时光。村庄是庄稼养着的,庄稼好了村庄就好。城市其实也是庄稼养着的,城市不过是一个人口多的村子,一个盖着大楼的村庄,城市的外边也是庄稼。
⑦村庄里的人把心都操到了庄稼上,是村庄养活了庄稼。庄稼是最讲良心的,庄稼从来不辜负村庄的期望,一个劲地生长蓬勃着。庄稼像村庄一样本分,懂得回报村里的亲人,庄稼从来不违背自己的品格,在大地上坚守,村庄和庄稼永远相互地守望着。
(选自《散文选刊》2013年第2期,有删节)
11. 文章开头对“庄稼”和“村庄”相关文字的解读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12. 文章第⑤自然段画线部分描写了村庄与庄稼的关系,请分析其表达特色。(5分)
13. 文章着重描述村庄与庄稼的关系,第⑥自然段却这样说“城市其实也是庄稼养着的,城市不过是一个人口多的村子”,这样的表述有什么作用?(5分)
14. 文章最后强调“是村庄养活了庄稼”,同时又明确“庄稼是最讲良心的”,请结合文本内容,探究作者这样表达的深刻意图。(6分)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五)第5页
六、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名人和明星
周国平
我们这个时代似乎是一个盛产名人的时代。这当然要归功于传媒的发达,尤其是电视的普及,使得随便哪个人的名字和面孔很容易让公众熟悉。风气所染,从前在寒窗下苦读的书生们终于也按捺不住,纷纷破窗而出。人们仿佛已经羞于默默无闻,争相吸引传媒的注意,以增大知名度为荣。古希腊晚期的一位喜剧家在缅怀早期的七智者时曾说:“从前世界上只有七个智者,而如今要找七个自认不是智者的人也不容易了。”现在我们可以说:从前几十年才出一个文化名人,而如今要在文化界找一个自认不是名人的人也不容易了。
一个人不拘通过什么方式或因为什么原因出了名,他便可以被称作名人,这好像也没有大错。不过,我总觉得应该在名人和新闻人物之间做一区分。譬如说,挂着主编的头衔剽窃别人的成果,以批评的名义诽谤有成就的作家,这类行径固然可以使自己成为新闻人物,但若因此便以著名学者或著名批评家自居,到处赴宴会,出风头,就未免滑稽。当然,新闻人物并非贬称,也有光彩的新闻人物,一个恰当的名称叫做明星。在我的概念中,名人是写出了名著或者立下了别的卓越功绩因而在青史留名的人,判断的权力在历史,明星则是在公众面前频频露面因而为公众所熟悉的人,判断的权力在公众,这是两者的界限。明晰了这个界限,我们就不至于犯那种把明星写的书当作名著的可笑错误了。
不过,应当承认,做明星是一件很有诱惑力的事情。诚如杜甫所说:“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做明星却能够现世兑现,活着时就名利双收,写出的书虽非名著(何必是名著!)但一定畅销。于是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许多学者身份的人现在热衷于在电视屏幕上亮相。学者通过做电视明星而成为著名学者,与电视明星通过写书而成为畅销作家,乃是我们时代两个相辅相成的有趣现象。人物走红与商品走俏遵循着同样的机制,都依靠重复来强化公众的直观印象从而占领市场,在这方面电视无疑是一条捷径。每天晚上有几亿人守在电视机前,电视的力量当然不可低估。据说这种通过电视推销自己的做法有了一个科学的名称,叫做“文化行为的社会有效性”。以有效为文化的目标,又以在公众面前的出现率为有效的手段和标准,这诚然是对文化的新理解。但是,我看不出被如此理解的文化与广告有何区别。我也想像不出,像托尔斯泰、卡夫卡这样的文化伟人,倘若成为电视明星——或者,考虑到他们的时代尚无电视,成为流行报刊的明星——会是什么样子。
我们姑且承认,凡有相当知名度的人均可称作名人。但世上多徒有其名的名人,有没有名副其实的呢?没有,一个也没有。名声永远是走样的,它总是不合身,非宽即窄,而且永远那么花哨,真正的好人永远比他的名声质朴。
(选自《周国平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
15.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本是杜甫面对李白蒙受冤屈而发出的深沉的历史感叹,作者引用这句诗想表达什么思想?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说明。(6分)
16. 文本第三自然段提到了托尔斯泰和卡夫卡,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请分析说明。(6分)
17. 作者在文章最后强调“真正的好人永远比他的名声质朴”,这句话有怎样的深刻内涵?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说明。(6分)
七、 作文(70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中国好声音”哈林组学员吴莫愁,论唱功和音乐素养并不比本组的金池和王韵壹强,但她有张扬的个性、独特的唱腔。哈林顶着压力,力保莫愁,最终让她在强手如林的情况下晋级亚军。
哈林有句评语相当经典,“做不了第一,就做唯一”。人生如果既能做“第一”又做“唯一”当然好,但这样的完美人生很难出现——我们常常不得不在“第一”与“唯一”之间做出选择,做这样的选择并不容易。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第一与唯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选角度,自定文体,避免抄袭。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五)第6页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五)第7页
语文Ⅱ(附加题)
一、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盖尝闻之,古者英雄之君,其遇智勇也,以不智不勇,而后真智大勇乃可得而见也。悲夫!世之英雄,其处于世,亦有幸不幸邪!汉高祖、唐太宗是以智勇独过天下而得之者也,曹公、孙、刘是以智勇相遇而失之者也。以智攻智,以 勇 击 勇 此 譬 如 两 虎 相 捽 齿 牙 气 力 无 以 相 胜 其 势 足 以 相 扰 而 不 足 以 相 毙 当 此 之 时 惜 乎 无 有 以 汉 高 帝 之 事 制 之 者 也。
(选自苏辙《栾城集·三国论》)
20. “曹公、孙、刘”指的是什么人?(1分)
21. 用一句话概括文段表述的观点,不超过18个字。(3分)
二、 名著阅读题(15分)
22.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红楼梦》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中的“花解语”指林黛玉,她就像贾宝玉身边的解语花,劝解宝玉不喜读书也要装装样子。
B. 《风波》中的七斤被当地人尊为“很知道些时事”见过世面的“出场人物”,而他所知道的只是如“雷公劈死了蜈蚣精”之类的鄙俗东西,可见民众的愚昧落后。
C. 《家》中的觉民是一个积极进步的新青年,温和稳健,不好激动,向往民主自由,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关注学生运动;有反抗精神,和琴成为唯一的一对胜利者。
D. 《茶馆》中的秦仲义是一个家道殷实的主张实业救国的维新派,因财大气粗而自命不凡,对王利发摆出主子的态度,对穷苦百姓很少有同情行为。
E. 老葛朗台利用了克罗旭们与格拉桑们觊觎她女儿家财的竞争心理,促使克罗旭公证人同意自费到巴黎为他处理弟弟小葛朗台破产的事。
23. 简答题(10分)
(1) 毛宗岗评述《三国演义》有这样的话:“周瑜以诈死赚曹仁,曹操亦曾以诈死赚吕布:则曹仁之智不及周瑜,而周瑜之智同于曹操耳。”简述两件“诈死”之事。(6分)
(2) 克劳狄斯谋杀老国王之后,《哈姆莱特》中具体写了哪几重误杀?(4分)
三、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吴敬琏
自从中共中央在2010年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的问题以来,各地政府都加强了发展转型工作,但也普遍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许多地方继续用旧的模式来推动技术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型。
要实现发展转型和产业升级,现在政府需要主动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首先要牢牢树立“创新的主体是企业”的观念,要把注意力转向自己应当管的事情,并且把它们管好。其中,首要的是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搭建公平竞争的舞台。一般而言,企业要有压力、动力和能力才会积极努力进行创新。保持压力,意味着政府不要对企业搞“父爱主义”,用“无微不至的关怀”宠坏了所谓“明星企业”。创新的动力来自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和得到的回报的一致性。政府对少数“重点企业”的政策倾斜,往往损害了众多一般企业创新的积极性。而政府优惠却会诱导企业把眼睛盯着政府。由政府而不是市场对发明家进行过高的物质奖励,往往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因为它会诱导人们去想,脚踏实地地创新和创业,不如不断创造新的“概念”向政府要资助来得省力,于是就会偏离了继续努力创新的方向,把手伸向政府。当然,政府确实需要对研究开发进行资金支持,但要尽量避免在竞争性领域直接补贴供方企业的办法,避免造成不公平竞争和某些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性。
(选自2012年第24期《新华文摘》,有删改)
24. 文章强调了目前“许多地方继续用旧的模式来推动技术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型”,请概括“旧的模式”的具体内容。(4分)
25. 文章所指出的“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包含怎样的内涵?请分析说明。(5分)
26.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作为政府应该做好哪些工作?请概括说明。(6分)
(答案见本期栏目“参考答案”)
(作者:浦其伦,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五)第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