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有得成悦读

2013-04-29沈中尧

高考进行时·高三语文 2013年5期
关键词:功利性门类读法

沈中尧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一说,给阅读蒙上了浓郁的“勤劳、刻苦”之色。“皓首穷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有所得似乎又很难。

让阅读成为悦读,需要的就是成就感!

阅读,本来是很有成就感的——孩提时代,能顺着大人的手指认出招贴上的几个字母,能奶声奶气地读出报纸上一个短语,获得的是夸赞,懵懂中也有了些许的成就感。我们在阅读中成长,成长就是阅读的最大成就。

成长可以有快慢,阅读不会无成就。成就的大小、高低无须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凡是得到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或某种心理需求的满足,阅读的成就感就有了,即为“悦读”。

不要只说“读了——考了——对了”才算有成就,因为完全功利性的阅读,更多的是有意或无意的一种苦读。把一个内涵原本十分宽泛的阅读,弄得只跟一张试卷甚至一道试题较劲,非让“阅”与“读”要么惨不忍睹,要么味同嚼蜡。目的性的异化,导致阅读成就感的异化,原有的“悦读”体验也会渐行渐远。

快乐阅读的成就感,本为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一种自我认定。归有光“借书满架,偃仰啸歌”有一种成就感,东阳马生“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也是一种成就感。最有感觉、最有把握的阅读,自然最容易自我认定,这种有所成就感的悦读就会成为一股强大的原动力。悦读激发着兴趣,兴趣推动着阅读。这种以兴趣爱好为主导所形成的阅读即悦读,回归了阅读理应具有的成就感本色。在此基础上,再努力尝试多门类、多样式阅读所能带来的成就感。

不要去计较每一门类或样式阅读成就的大小,随意性的阅读与有目标

的阅读,其成就感从一开始就不尽相同。如果能从“纵向的关联”或“横向的比较”等方面安排自己的阅读,就可能形成某种阅读的积淀,或认识之得,或情感之得,或方法之得……

如果把读书比作“将本求利”的话,这“本”就是开始阅读时所具有的成就感,当你某一次从这零散的成就中体验到一种更大的成就感时,“利”便有了。问题在于,读书的本钱只能在阅读中获取,两手空空就想在某一次阅读中突飞猛进成为“暴发户”,那是不可能的。阅读的成就感是需要品尝、体验和积累的。阅读的“将本求利”实际上是一个借助已有吸收新知的反复。从某种意义来说,没有成就的阅读是不存在的,而要提升、优化成就感又只能在阅读中实现。

围绕着阅读,可以罗列出一连串的步骤、技巧和方法,诸如:由字到词到句到篇的“三步阅读法”;国外流行的浏览、发问、阅读、复述和复习的“五步阅读法”;还有全读法和分读法等等。但所有的阅读之法,其终极目的却是同一的,即阅读要有所得。所以,对阅读成就的认知、认同理应先于阅读而立,进而在阅读之中获取,阅读成悦读,“悦”是蕴涵在读之前、读之中和读之后的。

阅读的多元多向的属性,决定了阅读成就感的多元多向性。谁都没必要为不能读遍天下书而苦恼,但对那些必读之书,你就得抱定“非要读出成就”的想法去读,只要不将应对考试的功利性阅读视作阅读成就之唯一就可以了。而对于那些非绝对要读的书,也可以有所选择地去体会阅读的成就。

总之,不管是积累性阅读,还是理解性阅读,也无论是鉴赏性阅读,抑或是评价性阅读,阅读有得就能成悦读。

猜你喜欢

功利性门类读法
“0”的读法和要领
警惕功利性支教
最有价值的阅读,恰恰是非功利性阅读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千奇百怪的动物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法、写法教学设计
王莫
展览后记 跨越艺术门类的西部陶艺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作战门类出版
“特长班”该少些功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