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原生态民歌演唱的发声、气息和饰音

2013-04-29赖世娟

作家·下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气息

摘要 原生态民歌是中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原汁原味、极为原始的自然歌唱形式,它们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在民间广泛流传。演唱原生态民歌一定要在发声、气息和饰音上下功夫:“发声”的真假声协调配合,演唱才能婉转秀美;“气息”的通畅饱满,演唱才能让连贯纯净;“饰音”的丰富多彩,演唱才能锦上添花。

关键词:原生态民歌 真声假声 气息 饰音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原生态民歌是中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原汁原味、极为原始的自然歌唱形式,它们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在民间广泛流传。这些原生态民歌由大众口头创作,并在流传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歌词越加精炼,曲调渐臻完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随着青歌赛中原生态民歌唱法的出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喜欢上了这种富有乡土气息的歌曲了。那天然质朴的歌声让人们的眼前一亮,并且百听不厌。其实中国的原生态民歌具有悠久的历史,只是一直以来不被人们重视而已。著名歌唱家田青就曾指出:“原生态唱法实际上是指我们56个民族自古就有的、传承有序的、本民族特有的唱法。”也就是说,原生态最初是由劳动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原生态民歌是一种原汁原味、极为原始的自然歌唱形式。所以,很多原生态民歌并没有作者,而是靠当地人们口口相传下来的,它源于生活的同时又是一切民歌的总源头。尽管原生态民歌已慢慢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和生活中,但要演唱好原生态民歌并非易事。尤其是演唱过程中的发声是用真声还是假声、气息支持是否长久和饰音的运用这几方面,总会和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混淆。因此,演唱原生态民歌一定要在发声、气息和饰音上下功夫。

一 “发声”的真假声协调配合,演唱才能婉转秀美

原生态民歌唱法之所以能首次在中央电视台2006年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引起了极大震动,是因为这次比赛要求歌者的演唱能够完好地承袭曲目在旋律、唱腔、表演形式上的原有风格,真实地反映出该地区、该民族的人们源于生活的审美取向,特别是“发声”的真假声协调配合,使演唱更加婉转秀美。

我们在听原生态民歌时,会听到时而高亢时而低沉的音调,但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演唱者的演唱都非常自然。这是因为演唱者善于运用真声和假声配合来演唱。其实很多原生态民歌都是真声假声并用的唱法,而且真假声的转折很干脆,中间没有过渡,从而形成一个明显的落差。要想达到这样的演唱效果,演唱者就应将头腔共鸣、口腔共鸣、胸腔共鸣结合起来运用,在唱高音时就用假声(头腔共鸣为主)换入真声。如广西田阳的一首原生态民歌《甘蔗歌更甜》,这是一首必须用真假声结合来唱的歌曲,因为只有这样声音才唱的高、传得远,嗓音才能有力、持久,听起来也会清秀、甘美。而如果真声假声配合不好,过渡处卡住了就会影响演唱的顺畅。

有的原生态民歌是两个声部,一般需要由两个人承担。歌唱时高声部使用假声泛音,低声部用真声,高声部在唱到最高音时加进长音的颤音、吟震音。这样两声部的声音既具有高亢、嘹亮的音色,又具有开阔、清新的山野风味,声音色彩的对比也有特殊的效果。当然,也并非每一首歌曲都需要真声和假声一起相依存,如广西歌唱家赵元伟、赵进伟两兄弟在演唱广西的一首原生态高腔民歌《万点星光亮了天》时,从头到尾几乎都是用高假音的位置来演唱的。C3以上的音是一个非常高的音区,在这首歌里它多次出现,通常情况下没有经过训练或假声运用得不好的人,直接用真声来演唱不仅难以唱上去,还会损坏嗓子。赵元伟、赵进伟两兄弟却擅长唱假音,最高可唱到e3、f3,这种假音严格来说也属于半假半真,发音部位靠前,力度使用在鼻咽腔后腭之上。在一开始演唱的时候用浓重的鼻音音节带出,起到引子的作用。紧接着马上用全假声演唱,三连音与舒展的延长音反复交替构成其音调,从而充分展现了高腔山歌的声乐美感。使得演唱的效果如同天籁一般,声音高远、结实、响亮、富有张力。

不仅单声部和双声部的民歌都需要真声假声的配合,多声部的原生态民歌更需要真假声的协调配合。因为多声部都是既有主旋律又要有音区陪衬,这样使音色有所变化,产生对比。就如韦显珍填词、范西姆编曲的《生活美如霞》,就是女声三重唱的三声部壮族民歌,演唱时高音应用假声演唱,而中低音则用真假音混声演唱。所以,演唱这首三声部民歌时,尤其要注意的是第一声部的演唱,喉头要稳定,呼吸的支力点、头腔共鸣和喉咽壁以上的力量要加强,再多用假声的基础上加入少量真声。第二、第三声部的开头先用浓重的鼻咽音,运用胸部呼吸,气息集中意念放在丹田,声音意念的亮点放在头顶之中,这样稳定支持悠长的高音区使三个声部都能和谐进行。在2010年“歌海元宵”广西文艺界联欢晚会上,方妮、邝小玲、黄莹正是运用这样的唱法,加上三人默契的配合,唱出的旋律如同高山流出的清泉,清澈明亮,富有自然气息,她们把这首原生态民歌演绎得美轮美奂。

二 “气息”的通畅饱满,演唱才能连贯纯净

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原生态民歌依托艺术舞台扩展生存空间,充分实现其艺术价值。而原生态民歌从生活开始走向舞台,也将引起声乐界演唱方法的一系列融合和改革,例如,“气息”的通畅饱满,使演唱更加连贯纯净。清代陈颜衡曾在《说谭》里说:“气者,音之师也。”欧洲声乐大师伊丽莎白·舒曼说:“歌唱就是呼吸。”由此可见,人们对歌唱中气息的重视。因为只有在气息通畅的基础上,声音才能流畅,唱歌才能自如,嗓音才能持久不衰。尤其原生态民歌的这种唱法,每一个声音都必须有气的支持,也就是说声音要均匀地托在气息上,而这样的气息必须是深沉饱满的,所以歌唱时的气息要用横膈膜来控制,这样才能气沉丹田,气息才沉稳、持久。如果气息不通,唱得断断续续就会让整首歌曲显得笨拙,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总之演唱时,必须控制好气息,这样声音的强弱轻重和音调的高低缓急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声音才会连贯,音色才会优美,音质才会纯净。

例如,电影《刘三姐》里的女主人公刘三姐在江上和秀才们的一段对歌:“陶秀才:不知羞,井底蛙想出头?见过几多天和地,见过几多大水流。刘三姐:你住口,我是江心大石头,见惯几多风与浪,撞破几多大船头。”在这里刘三姐的演唱旋律高亢,显示出了刘三姐的凛然正气和泼辣诙谐。这样的演唱要求声音变化多端,这就需要很强的气息来调节控制。也就是说在这段演唱中,演唱者吸气动作要快,但外部动作要小,同时吸气量要足,从而唱歌的状态才能够协调统一,让全身都动起来唱歌。又如,来自“黑衣壮”的本地歌手黄春艳,她是在广西南宁民歌节上的精彩演唱才为广大观众所熟悉的,无论是《壮乡美》还是《山歌年年唱春光》,她都是用原汁原味的“土风唱法”演唱,并且表现得无可挑剔,这都源于她在演唱时气息都是流畅自然、掌控自如的。她也因此获得了一个特别的称号“壮乡小百灵”。就像她在歌剧《壮锦》里扮演歌仙女以广西原生态民歌的开场歌曲:“明媚阳光下,歌甜茶也香,没有烦心事,人间胜天堂。”旋律悠扬动听,声音清亮甜美,犹如山中溪水的声音明亮美妙,尤其是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需随着旋律来拖长尾音,以致声调长而细,听起来余音缭绕。如果没有深沉饱满的气息,是很难唱出这样的效果的,也就是说歌唱家黄春燕在演唱时,就是用胸腔、横隔膜、腹肌的整体能动性,来协调控制气息。吸气时下降横膈,让下腹放松而膨胀,而不是主动抬起胸部,扩张胸腔来吸气,这样小肚子一松一鼓自然而然地就气沉丹田了,气息也就能很好的支持声音连贯地发出了。

三 “饰音”的丰富多彩,演唱才能锦上添花

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生活离不开装饰品,一件衣服、一个花屏、一张桌子、一个房间,如果有了适当的装饰,肯定会增加它们的美感。如果什么装饰都没有,肯定会显得单调而乏味。其实歌唱也一样,演唱时适当地加上装饰音,会使歌曲更加优美动听。另外,装饰音除了有修饰、丰富乐曲这种显现的音乐功能以外,作为一种隐现的音乐文化符号,它还具有强化表现某种音乐特征的功能,给音乐增添了语言、风格、演唱上的地方特色,并蕴含、预示一定的文化信息。由此可见,装饰音是音乐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运用了它歌曲就极富变化,实际的演唱效果也就会丰富多彩。如广西瑶族民歌改编曲改编的《养角追》就运用了装饰音。如“飞过一山又一山”这一句就用了半装饰音“升do”作为色彩音,增强了民歌的韵味,且作为主和弦的3音为下一段转入同主音的宫调式作了自然又充分的铺垫。本曲的装饰音运用较多,所以需要快速唱出装饰音,蜻蜓点水般不拖节奏。又如:“看你越追越落后”的“后”字延长音“la”后面的“do”不需要唱得太满,像唱上滑音一样,往上一甩即收。这样姑娘捉弄小伙子的顽皮劲就发挥得淋漓尽致了。

歌声是表现人们情感的一种手段,而不同的饰音能够表达人们的不同情感。情感随着内心的“气”在表达时,就需要追求外在旋律的“动”“变”来完善心理的自然语气,装饰音就刚好提供了一个相对灵活、自由、直畅的空间。装饰音和文学中的修辞手法运用同出一辙,以情带技,润色要恰到好处,并且要分析什么样的情感应用什么样的装饰音。《兰花花》是一首家户喻晓的原生态民歌,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信天游风格,里面说的兰花花一个美丽善良的姑娘对封建束缚的反抗,曲调高亢奔放,悠扬抒情,节奏自由。为了塑造出一个美丽、可爱、善良又勇敢的姑娘,曲子是这样的:“一十三省的女儿哟,就数那个兰花花好”,其中“一十三省的”的“一”加上滑音,“十”加上下滑音,“三”加上后倚音,“的”字加上下滑音,这样连贯的演唱体现出十三省地方之广范围之大,更加突出兰花花的优秀。而接下来的“实实的爱死个人”这一句的两个“实”和“爱”加上波音,“个”加上下滑音,“人”加上前倚音,这样经过处理,唱出来才会更加有味道,才会为后面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只有把兰花花的好唱到极致才会更加突出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只有这样,一个年轻姑娘的形象就会顿时展现在眼前了。

原生态民歌一开始是属于田间地头的劳动产物,它很生活化、很随意,民间歌手一般自编自唱,碰到什么唱什么,想唱什么就唱什么,不受任何约束,来得自然而朴实。而且,五彩缤纷的原生态民歌种类繁多,演唱形式多样,既有单声部的也有多声部的,既有委婉柔美的也有高亢激情的,它的艺术魅力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它已经走出了大山、走过了田垄,登上了大舞台、大屏幕,甚至成为了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也是原生态民歌成就了一批批原生态歌唱家,如山西的阿宝、四川的云朵;又如因出演歌舞剧《刘三姐》而出名的广西著名歌唱家唐佩珠,还有从壮家飞出去的“金凤凰”韦唯以及壮族的民歌新秀黄春燕,他们的声音都让我们领略到了“原生态”的味道。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艺术欣赏的要求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只要众多的原生态歌唱家一起探索,相信原生态民歌演唱将会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胡亚玲:《关于原生态唱法的若干思考》,《职教探索与研究》,2006年第3期。

[2] 邹婉华:《原生态的魅力》,《四川戏曲》,2009年第2期。

[3] 张延春:《原生态唱法初探》,《中国音乐》,2009年第3期。

[4] 董灵:《浅析广西壮族音乐》,《剧作家》,2009年第3期。

[5] 张佩吉:《原生态唱法研究》,《中国音乐》,2010年第1期。

[6] 杨桂华:《论壮族山歌音调的审美特征》,《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1期。

[7] 蔡悬琴:《原生态唱法丰富地域性音乐表现形态》,《飞天》,2009年第23期。

[8] 杨秀昭主编:《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暨广西音乐创作民族化研究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版。

[9] 周青青:《中国民间音乐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简介:赖世娟,女,1975—,广西浦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声乐,工作单位:广西钦州学院。

猜你喜欢

气息
感知万物气息之家
BUST IntoBloom
自然的气息
蕾丝气息
纯白一夏
“春的气息”
寺院/豹子
生命的气息
春的气息
花朵穿上身 春日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