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莎士比亚喜剧的“新女性”

2013-04-29杨健

作家·下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新女性

摘要 在威廉·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中,有不少敢于追求自由、积极争取人权、勇于发挥社会价值的女性,她们要么冰雪聪明,要么从骨子里透露着叛逆精神。然而,在当时莎士比亚的笔下,她们仍旧只能处在社会的次要地位,她们身上摆脱不了男性社会带给她们的深层影响,也就是这些作品里的男权意识。

关键词:新女性 个性解放 自由精神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16世纪下半叶,英国战胜了当时的世界首霸西班牙,成为新的海上霸主。在国内,英国已完成国家民族统一大业,资本主义经济逐渐驶入了快车道。英国民众对国家前途充满了希望,民族意识像潮水一样看涨。由于社会进步很快,与之相随的人文主义思想得到极大重视,反映资产阶级利益的文艺复兴运动也水涨船高,一代文豪威廉·莎士比亚正是应这个时代而生。在这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无不饱含着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并以实际行动去努力实现。在他的一系列伟大作品中,这些女性也是挑战封建势力、追求人生自由、宣扬个性解放的典型代表。

一 后来居上的主导地位

莎士比亚作品有一个大致特点:悲剧作品属于男性角色,喜剧作品属于女性角色。在这些喜剧中,女性都不甘于躲在幕后,她们直接走上前台,面对读者和观众,不知不觉就占据了戏剧的领导地位,男性反而成了陪衬角色。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驯悍记》中著名的凯特,面对全社会轻视女性的巨大力量,她用实际行动予以抨击;《威尼斯商人》中的一号女角罗莎琳娜,用智慧和力量去证明了女性的社会价值;《无事生非》中的贝特丽思虽然不是最主要人物,但她的聪明才智、泼辣凌厉和行侠仗义成为剧本中的一大亮点。

在作品以外的中世纪时期,女性的传统角色正在发生很大的转变。玛丽一世王权的提升,伊丽莎白一世头上笼罩的权力光环,让各阶层女性在为提高社会地位、追求自由平等而做出奋斗,这些女性角色为文艺复兴提供了很好的源泉。在这个时代,女性不仅满含着自信,而且奋发有为,敢于直言,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即使在婚姻和家庭关系这样重要的问题上,她们也有了相当的独立自主的权力和自我意识。莎士比亚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社会信息,并在喜剧中成功塑造了这些女性形象。再加之,女性有着与生俱来的或谦和安静、或调皮可爱、甚至有些情绪失常的复杂性格,非常适合塑造喜剧人物。于是,莎士比亚以艺术手法使她们成为剧中主角,赋予她们真实可信和人物鲜活的特点,使之成为伟大作品中的经典人物。

莎士比亚偏好将女性写成喜剧里面的主导角色,成为盛行一时的剧本结构。这种喜剧不是依靠揭露人类错误、展示人类愚蠢行为去吸引观众眼球,而是把喜剧本身连缀在恢宏历史和社会潮流等大背景上,通过女性来描绘大变革的历史时代,来展现新时期的人文世界,并以此去冲击上千年以来的封建制度,去挑战长期以来男权至上的统治地位。

在莎士比亚笔下,女性代表着积极乐观,代表着善良和正义,并迅速释放出全新的社会力量。她们是社会变革的需要,也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这是因为,以伊丽莎白一世为代表的女性已经打破了旧的世界,人们的思想意识正在经历着一次历史性转变,莎士比亚喜剧世界的新女性正好应运而生。这些喜剧多以男性世界开篇,第一眼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幅拘谨、僵化的男性世界。这些男人缺乏人情味儿,充满了斗争的味道,让人感觉紧张。这时女性出场了,她们的出场让人眼前一亮。实际上,这些女性也不负众望,她们运用女性的天生优点,要么以柔克刚,要么善于周旋,总是巧妙地化解了各种矛盾,结果总是后来居上,成为解决问题的主导人。这些女人很快就掌控了整个局势,使秩序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使外表高大的男性变成有情有义的小丈夫。这样的主导地位在莎翁作品中屡见不鲜,比如《威尼斯商人》中,如果没有鲍西娅的大智大勇,很难想象她的丈夫和朋友们是如何获救。再如,在《错误的喜剧》中,如果没有阿德里安娜的聪明才智,过往24小时这一谜团也无法在关键时刻迎刃而解。

二 追求自由的个性解放

追求自由的个性解放,是莎士比亚笔下的重要内容,并且在女性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也最有艺术特色。这些女性,基本是都受到了来自社会现实的压抑,她们最需要从旧势力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这场追求自由的过程中,她们身上的鲜明光彩被释放出来,她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她们开始与天下男儿一争高下,积极显示自身价值,《威尼斯商人》中的主要人物鲍西娅便是典型代表。鲍西娅出生贵族,是百万家产的继承人,享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条件。但她没有醉生梦死,而是一直保持着对自由的追求。她美丽漂亮,多才多艺,既有着贵妇人的雍容风度,又有着知识女性的温婉气质,显得很是出类拔萃。正是这样的原因,使她从内心鄙视那些金钱至上的王公贵族的求婚,反而对充满人文主义气息的安东尼奥情有独钟,显示了她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可贵之处。她热情大方,果敢无畏,甚至采取女扮男装的方式,积极参与重大的社会活动。当看到丈夫和朋友遇到困难,她在法庭上挺身而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最后伸张了正义,严惩了邪恶。

为了赞美这些勇于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莎士比亚在《仲夏夜之梦》剧中写活了赫米霞。赫米霞天真纯洁、温柔可爱,而且用情非常专注。为了和自己的爱人在一起,他们离开雅典,远逃他乡,历尽艰险,始终和各种各样的困难作斗争,直到最后实现了愿望,有情人终成眷属。在封建专制的黑暗力量面前,赫米霞不惧淫威,勇敢抗争,为追求自由幸福、个性解放,向封建礼教发出了响亮的“不”字,向陈规陋习表示了极大的反讽,向封建势力展开了坚强的抗争,展现了一个美丽纯洁、爱憎分明、积极有为、义勇无惧的女性形象。

三 忠贞不渝的爱情信念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十分高雅,个个都具有迷人的气质。而且,在他的笔下,女性让人感觉神圣不可侵犯,女性的这种力量推动了社会进步,让人感觉她们与生俱来的亲切,以及以正面形象焕发出来的威严。或许正是因为这种真诚和刚毅,使她们对待爱情极为认真,毫不含糊,将爱情看得至高无尚,坚决反对朝三暮四,更不能当作物品交换甚至商品买卖了。女性在信奉爱情、忠于爱情方面,反映了一种高尚的道德力量,对此莎士比亚大加推崇,成为他作品中的一大特点。

在《仲夏夜之梦》里,海丽娜和狄米特律是一对情投意合的恋人,可是后来狄米特律另有新欢。对此,海丽娜一面对他不无怨恨,一面以情动人,最终挽回了和狄米特律的爱情,表现了她对爱情的执着信念和勇敢精神。《维洛那二绅士》则是塑造了正反两个爱情角色,对爱情朝三暮四的普洛丢斯大受批判,而对爱情执着专一的朱丽娅饱受赞扬。《皆大欢喜》中,罗瑟琳是一个个性坚定、思想丰富、敢于行动的女子,她对待爱情积极主动,遇到困难沉着冷静,思想能力和行为动力超过常人。因为内心深深爱着奥兰多,她总会想出办法找到爱人,去追索自己的这份爱情。从在森林里见到爱人为她写的诗篇,到乔装打扮去试探自己在爱人心目中的地位,罗瑟琳无不成功。罗瑟琳用自己的行动说明,追求忠贞纯洁的爱,是她青春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这样的爱情是如此美丽,也难怪莎士比亚浓墨重彩写下了这样的赞美诗:“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定睛注视着风暴而岿然不动;爱又是直指迷航的一颗恒星,你可量它有多高,它的价值却无穷。”

四 男权视角下的“新女性”

在莎士比亚的笔下,一些聪明、勇敢的新女性形象得到展示。她们不甘被守旧的伦理道德束缚,敢于去打破封建传统,去冲破宗教禁锢,去追求人格尊严、爱情自由和真挚友谊,反映了她们的新思想、新观念。和同时期的男性相比,在某些程度上她们的形象更加光彩夺目。例如:《威尼斯的商人》中,鲍西娅机智勇敢地帮助爱人和朋友脱离危险,使正义得到伸张,使邪恶得到惩罚;《无事生非》中,贝特丽丝俨然一个“地理通”和“历史通”;《温莎的风流娘们》中,农妇可以读懂福斯塔夫的信函;《皆大欢喜》中,古典数学成了罗瑟琳的引证对象;《仲夏夜之梦》中,为了追求爱情,自由生活,赫米霞毅然放弃舒适的城市生活,不畏艰难,和心上人远走他乡;《第十二夜》中,薇奥拉不仅纯真可爱、对人热诚、英勇不屈,而且胆识过人,智勇双全,充满了爱心和正义感,敢于争取人格独立和自由平等,执着追求爱情真谛和生活幸福,透露着浓浓的人文主义理想色彩。这些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既有着温柔善良的天性,又有着聪明机智的个性特点,还有着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勇敢精神,在抗争封建黑暗力量、争取个人自由方面表现了自我牺牲精神,成为让人难忘的新女性形象。

但是,无论这些女性如何有才识,也无论她们多么勇敢,却总是走不出父权和夫权的范围,挣不脱男性的掌控。在《威尼斯的商人》中,不管鲍西娅是多么精明能干,然而她身上时时存在男权社会的影子。在她的婚姻大事上,她采取的是“三匣择亲”,完全是按照父亲的遗嘱行事:一个是已故男人,一个是终身大事,充满了寓意。即便是在发挥聪明才智、在法庭上解救安东尼奥时,她也不得不女扮男装,以男性身份出现,更是说明了这一现象。

同样,在《无事生非》中,作为一个独立、能干、充满傲气的女人,贝特丽丝面对她的表妹蒙受冤屈、遭受侮辱的时候,她六神无主,只是躲着偷偷流眼泪。为了替表妹报仇,她又不得不求助于男人的力量,请求一个男人去杀死克劳狄奥,结果却被拒绝。这一情节充分说明了女性的软弱无力,以至于她只能无可奈何地叹着气说:“哎,真希望我此时是个男人!”“哦,我愿为了克劳狄奥把自己变成一个男人!既然我不能如愿地变成一个男人,那就只好做一个在忧伤中死掉的女人!”。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男权社会是在当时被公认的社会秩序,男性主宰世界已经长达千百年,在十分强大的封建专制力量面前,在资本主义萌生时期,在新旧世界即将交替的时代,莎士比亚虽然敏锐地看到女性为追求自由和解放个性而做出的努力,但他更深刻认识到当时社会的残酷现实,加之他作为当时的男性本身就带有某种男权视角,因此其笔下的“巾帼英雄”和“女丈夫”们,虽然有她们自身的可贵之处,虽然用实际行动点起星星之火,然而毕竟大变革的历史条件还未成熟,不能形成燎原之势。她们的努力,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流星一闪,成为历史河流中的一次鱼跃。因此,莎士比亚刻画出的“新女性”,无论怎样充满智慧,无论怎样英勇无畏,到头来却还是要依赖男人,成为框定于男权视角下的“新女性”形象。

五 结语

纵观莎士比亚的喜剧,由于题材选定于文艺复兴时期,剧作中的女性形象让人感觉焕然一新:她们的精神面貌,她们的情感生活,她们的追求和反抗,她们的缺点与问题也与以往不同。不管怎样,他都对女性充满了同情的笔调,对她们的积极争取给予浓墨重彩,对她们抗争邪恶势力给予很高的歌颂。通过这些妇女形象,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状态。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莎士比亚再怎么对女性讴歌和赞美,他笔下的女性仍脱离不了中世纪的男权主义影响。《无事生非》中,贝特丽丝的无奈哭诉,从骨子里流露出女性柔弱的一面,也说明了男女平等在当时不可能彻底实现。

忠实于历史,反映现实生活,在创作中重点刻画“新女性”形象,是莎士比亚喜剧的一大特点。但是由于时代限制,以及作者本身以男人视角进行创作,使这些“新女性”的发展空间受到了很大限制,她们的社会价值遭遇打压,她们的精神面貌受到曲解,她们身上烙着深深的时代印痕以及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但是这些都为人类文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不影响今天我们对这些著作的学习和借鉴。唯有将吸收与批判有机结合,才能深入莎翁作品的精髓,让自己得到更大收益。

参考文献:

[1] 温健译:《莎士比亚笔下的女角》,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

[2] 梁宗岱译:《莎士比亚全集》(第十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3] 一峰译:《莎士比亚戏剧故事》,北京华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简介:杨健,女,1979—,湖北宜昌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文学,工作单位: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新女性
夏目漱石《虞美人草》女主人公藤尾的形象辨析
《嘉莉妹妹》人物对比
浅析丁玲短篇小说中的妇女形象
逆境重塑与缓慢蜕变
“新女性”
《觉醒》中鸽子楼的意象分析
《一个无足轻重的女人》中的新女性形象
革命救赎与大众娱乐:20世纪30年代左翼影片
探寻《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麦吉所代表的“新女性”形象
吉尔曼作品中“新女性”形象构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