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教材活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2013-04-29王云飞
王云飞
地理活动课是高中地理课程改革中的一次结构性改革,它以全新的课程理念和实施方式,构建更加开放的地理学习环境。地理活动教学,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的一次重要改革和创新;是对传统地理教学方式的重要补充、延伸和发展;是加深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各项地理专业技能,以及培养和发展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地理活动课的设计原则
1.教师积极引导和学生自愿相结合原则
活动课主要是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不能强迫。教师在教学中要循学善诱,积极引导,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态之中,并居于主体地位。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一是用情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二是用鼓励法带动不同层次学生参与。既激发学生的热情,又使学生拓宽了知识面,弥补了课本内容缺乏及时信息的不足,培养了自己实践能力。
2.理论教学与活动教学协调一致的原则
现代中学地理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关注各种地理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亲历的实践活动,丰富和深化课堂所学的地理知识,从而有力的促进课堂教学的进行。如“正午太阳高度计算”是高中地理的一个难点,为加深学生对此内容的理解,我们设计了“利用正午太阳光线测算某地纬度”的活动。通过活动,不仅简化了难点,还让学生体会到了真正的学有所用。
3.组织形式多样性原则
活动课必须具有趣味性,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内在动力。组织开展地理活动课的形式是提高趣味性的途径之一。地理活动课是丰富多样的,可以有气象观测与天气预报、地震观测与预报、天文观测、教具制作、地理课外阅读、地理墙报、地理竞赛、地理专题讲座或报告会,地理游戏、野外观测、乡土地理调查(包括自然、经济、人文、环保等)地理旅行、地理参观,测量与地形图绘制采集标本(包括岩矿、动植物,土壤等)。选择活动形式时,要力求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三者很好结合起来,活动内容的思想性要寓于知识性之中,要用趣味性带动知识性;同时还应考虑中学生年龄特征、个性特征,以及活动内容与课内知识的联系。
4.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指构成地理活动课程各要素与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各要素之间的非封闭性。它有以下意义:① 活动内容的开放。活动课程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如有来自学科知识的巩固、运用和验证的活动;有来自学生家庭、社会、学校生活实际及兴趣、爱好的活动。② 师生关系的开放。活动中,师生是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师生彼此尊重,情感和谐,合作进行教与学的活动。③ 思想上的开放。系指地理活动从确定主题、设计方案、动手实践、研究探索一系列过程,均由师生共同完成,完全解放了学生的思想束缚,集中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④时间、空间的开放。实践活动不以课堂为限,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都是学生活动的空间。⑤教学目标的开放。不以知识为唯一的目标,注重情意、知识、能力、态度等综合目标实现。
5.创新性原则
活动课是通过学生亲自参加实践,手脑并用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所以,在活动中,要以教师的创造性去启发学生的创造性。创造性不仅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的发现,还体现在方案设计、组织管理、总结评价等方面。要以激发和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主线,鼓励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从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中筛选最佳方案。
二、地理活动课的形式与类型
1.观察、观测型的地理活动:(1)天文现象的观察、观测:月相变化、日食、月食现象的观测;观测金星凌日;观测流星现象以及天文时事现象。(2)自然现象的观察与观测:进行野外地质观察;记录天气变化,参观气象站;参观自然博物馆等活动。
2.学生研讨类地理活动课开展:地理研讨论课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地理某一问题,通过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活动。讨论课使学生不断的探究和发表,从而使学生互项启发,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深入学习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同时增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知识和情感的交流和发展多种思维的作用。
3.调查型的地理活动:当地人口流动情况的调查;调查各种生活垃圾所造成的污染;永定河的污染及治理情况;京台高速的建成、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与廊坊经济的发展等。
4.实验类地理活动课开展:实验类地理活动课主要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通过脑、手、眼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的技能课。从而使学生扩大地理知识,在实验过程中即可以学到一些地理技能,又把各学科的知识联系在一起。
5.小型演讲会、辩论会:如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地球温室效应会不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城市的发展是鼓励个人汽车消费还是控制个人汽车消费;有没有地外文明;对南极大陆应加快经济开发还是保护原生状况。
三、活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学生角色转换的问题
活动教学模式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帮助学生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运用主动探求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必须一改传统教育中“惟我独尊”的权威形象,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彼此敞开、彼此接纳、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平等的民主关系。
2.时间分配问题
针对客观存在的升学带来的时间压力,怎样分配时间,利用最少的时间做最多的事而且做得最好,最好的方法是合理分配时间。对于一些与现实结合较强的活动内容可以放在课前或课中进行,如演讲、辩论类。对于需要大量资料或调查访问的活动内容可以放在课后,而且分小组分工进行,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
3.教师要及时对地理活动课意义进行提炼
教学中的“活动”不是学生随意的自由活动,而是有目的的活动,是内含教育意义和价值的活动。如果活动体验缺乏分享和交流,活动经验缺乏总结和提升,学生即使获得了对活动意义和价值的感性认识,但如果这些感性认识缺乏教师的点拨或引导,缺乏理性的提炼,学生对活动意义的理解是不可能深刻的。这样,活动承载的意义和价值就不能很好地为学生所理解与内化,由此也会降低活动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