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2013-04-29刘春蕾
刘春蕾
摘 要: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工作是提高大学生质量的重要环节。文章基于这样的认识而研究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长效机制。首先论证建立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必要性,接着描述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及党建工作现状,最后提出建立学生党员后续教育长效机制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 后续教育管理 现状 对策
第十二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是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需要,是使党的队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需要,是推进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举措,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都非常重视大学生党员发展的问题,学生党员数量不断增加。然而一些党支部却疏于对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管理,导致个别学生党员入党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入党前后表现得判若两人,甚至落后于一般同学。正所谓“入党前是骨干,入党后松一半,转正后成懒汉”,在同学中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另外,部分高校党组织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重入党前教育,轻入党后的再教育和管理,致使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因此,当前加强学生党员的入党后的教育和管理,始终保持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是学生党员思想上真正入党与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需要。党员的先进性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党组织的长期教育培养,不但要做到组织上入党,更要实现思想上入党。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入党动机多元化,影响了党员模范作用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对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还可以引导学生党员起表率和示范作用,树立大学生党员的良好形象。
(二)是学生党员进一步提高自身思想觉悟和发挥自身的模范作用的需要。高校学生党员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党员,又是学生。学生党员作为一面旗帜,其个人形象、言行素质均代表着学生党员整体队伍的情况,只有通过不断提高学生党员的自身思想觉悟与加强模范作用的发挥,才能始终确保学生党员的先进形象和模范行为。
(三)是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和提升高校整体水平的需要。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活跃于校园的每个角落,其思想和行为无不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同学,通过发挥他们在群众中的引领和模范作用,对于促进学校做好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促进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项工作的有序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的现状
在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党组织往往注重对学生发展前的教育,忽视对预备党员特别是正式党员的继续教育,导致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前与入党后“不和谐”的教育现象出现,党员的后续教育与管理问题凸显。
(一)对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缺乏规范性
大学生入党前会经过一系列的入党教育,入党后,党组织往往疏于对党员的日常管理和考察,只是以党章的要求约束党员的行为表现,相关规章制度不够完善,比如联系人谈话制度、思想汇报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等流于形式。组织生活是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基本形式,管理制度保障与落实不到位将直接影响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组织生活质量下降,党员的组织纪律观念淡化,自我要求降低,甚至存在个别党员违反校规校纪的現象。在民主评议会上,有些学生党支部不能真正做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违反纪律的党员进行包庇、包容,只是通过简单的思想教育方式解决问题。对于不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能有效体现党员先进性的学生的处理无章可循,严重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内容缺乏吸引力
部分高校学生党员对理论学习缺乏热情和积极的态度,主要原因是学习内容单调、缺乏吸引力。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教育还停留在宣读一些书面材料上,只侧重政治理论和时政知识教育,不能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结合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教育,讲解空洞,对学生缺乏吸引力,造成后续教育缺乏有效性。
(三)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形式缺乏多样性
目前,部分基层党组织还仅仅依赖于集中学习、支部小组讨论、召开民主生活会的方式进行,较少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方式进行教育,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脱离实践锻炼的单纯理论教育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学生党员后续教育队伍缺乏专业性
在高校从事学生党建工作的教师大多是年轻的党务工作者,他们虽然富有工作热情,但存在着人生历练不够和经验不足的问题。随着学生党员人数的增加,学生党建工作量也在不断增加,在党员教育管理机构人员有限、力量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就会使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大部分落在辅导员身上,但辅导员同时也承担着大量繁琐的学生日常管理事物,这无形之中就会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学校对学生党员的培养和管理工作往往做得不够深入、细致。
(五)党员的后续教育评价缺乏系统性与监督机制
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需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严格考核评价机制,以保证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党员先进性。当前,一些基层党组织并未依据学生党员特点建立具体的管理考评指标体系,无法对大学生党员的表现进行系统、客观、全面的考核与监督,高校学生党员的考评机制往往是事后行为,考核过程偏重于民主测评和年终总结,主观性较强,一般不犯大的原则性错误,都能合格,很难真正判断学生党员是否充分发挥了在大学生中的先锋作用。况且考核通常放在学期末或年底集中进行,缺乏阶段性监管。
三、加强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对策
针对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一)规范学生党员后续管理机制
高校要做好学生党员管理工作,需要结合党建工作特点和大学生党员成长成才规律,建立健全制度和保障体系,并予以严格执行,使党员管理不断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首先,完善党员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学生党员目标管理制度、违纪处理办法、组织生活制度、民主测评规范、毕业生党员管理制度以及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制度等,使党员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并努力使各项制度要求内化为党员的自觉行为。其次,明确党员工作责任制度。如培养联系人制度、入党介绍人制度、党员考察材料要求等,制定党支部副书记、组宣委工作职责,明确党员自身工作责任,按照“按需设岗、因事设岗、以岗定责、责任到人”的原则,设立信息责任岗、安全责任岗等,保证出现异常问题第一时间向老师汇报,做好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再次,制定党员志愿服务制度。有效规划和指导学生党员参与校内社团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设置科普宣传、义务支教、助老扶残以及“三下乡”志愿服务项目,规定服务时间,记录服务内容,并以此作为对学生党员的考评依据。最后,创新党员日常管理组织。在学生宿舍区域组建“公寓党小组”,公布学生党员基本信息,实现宿舍挂牌制度,使学生党员始终置于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
(二)丰富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内容与形式
在重视学生党员理论学习的同时,要积极搭建实践锻炼的平台,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做到寓教于平时的学生活动中,丰富大学生后续教育管理的内容与形式。如:安排学生党员联系班级和学生宿舍,深入开展各项调研工作,帮助普通学生解决困难问题,公布学生党员照片和联系方式,举办学生党员的先进事迹展;组织学生党员赴社区开展调查研究、政策宣传等,引导学生党员体察民情,关注民生,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学生党员们通过完成组织的任务,可以很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先锋模范作用,帮助一大批学生,进一步提升了党员的光辉形象,极大地激发普通学生对党组织的信任和渴望加入党组织的热情。
(三)提高学生党员后续教育队伍的素质
一是要提高党建队伍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通过举办学生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使其不断强化党的基本理论,了解、掌握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培养其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学会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党员。二是提高党建队伍的工作能力。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培养与考察,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使他们尽快熟悉党建工作内容,提升业务能力与理论研究水平。三是高校党委负责人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要带头讲党课,以增强党校的影响力和教育效果。
(四)健全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监督和考核机制
要确立考核标准与细则,各基层党组织要根据实际情况及学生党员特点,将党员标准具体化,从思想作风、组织生活、纪律观念、学习表现、职责履行、活动参与、群众基础以及服务意识等方面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详细考核指标,形成《学生党员考评明细表》,对党员的实际表现和作用发挥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学生党员的奖惩挂钩,从而有助于学生党员作用的更好发挥。
参考文献:
[1]向先孟,戴毓军.高校建立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长效机制研究.教育论坛[J].2011.06.
[2]蔡静,钟敏,鲍丽娟.浅议辅导员在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中的引导作用.学理论[J].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