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与感觉在声乐训练中的重要性
2013-04-29黄姗姗
黄姗姗
【摘要】歌唱的目的是要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知识,训练学生的歌唱技巧,培养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能力。要想达到这些目的,其标准就是正确的声音概念和良好的音乐感觉能力。就是要用音乐的耳朵把握自己歌唱的音准,以理解声乐作品作为感性认识的基础,来塑造生动的音乐形象,这是作品具有逻辑性的重要条件,是获得声情并茂艺术效果的必要前提。歌唱教学中的“意识”靠听觉与感觉体现其效果,是解决声乐的抽象性、不可视性和感觉的不统一性的主攻手,是解决教者与学者听觉与感觉上的不统一的主要课题。声音的好坏在对比中鉴别,只有反复训练,歌唱水平才会提高,也就说明了听觉与感觉在声乐训练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声音概念 意识 内外听觉 内外感觉
一、听觉在声乐训练中的重要性
沈湘教授曾说声乐训练的标准是正确的声音概念,是我们的耳朵。如果没有好的听觉就不可能对嗓音问题有正确的判断,没有正确的判断,也不会有好的,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歌唱中,听觉主要涉及听的知觉能力。如:音高概念、音程感、音乐的记忆力、音色的分辨力、调性感、旋律感、和声感等。其中关于音色的分辨力,涉及听觉的转换作用,并通过联想,音乐家将声音和色彩联系在一起,形成“音色”的概念。这些都充分反映了歌唱要求音乐听觉的复杂性、敏锐性和精确性。
歌唱既然是听觉艺术,演唱者首先要用音乐的耳朵把握自己歌唱的音准。这个“音乐的耳朵”,所具有的敏锐听觉,是学唱的另一个重要条件,它可以通过不断欣赏音乐和乐理、视唱、练耳的学习来培养和提高的。所以,对耳朵的训练十分重要,一定要在这方面真正地下功夫。
二、感觉在声乐训练中的重要性
人们常说:“学习艺术,关键在感觉”。的确,在声乐训练中感觉也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在声乐训练中,“感觉”往往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实在的肌体运动的感觉,指我们通常在歌唱中体验到的身体各部位的运动感受,是一种相对明确的感觉。虽然存在歌唱肌肉运动不可视的特殊性,但这些运动的肌体感觉应该是具体的。
第二类的感觉比较抽象,表现为对作品作者和艺术性的表达深度,这取决于歌唱者所具备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歌唱技术运动的认识程度和歌唱心态,属于“思维的感觉”,这种感觉是相对广义的,包括风格的准确程度,时代性、民族性、音乐家个性等等的准确把握,是一种“深层审美表现”的构成。
三、声乐训练中听感觉的不统一及一些误区
1.声乐训练中听觉感觉的不统一。以美声唱法为例。它是产生于17世纪意大利的一种演唱方法,意大利称为“Belcanto”,它真正的含义是“完美的歌唱”。除了声音以外,美声唱法是从西欧专业古典声乐的传统唱法发展起来的,从文艺复兴以后逐步形成的唱法。它包括很多的要素,从“纯粹性技术”上说,有“打开”与“关闭”“开放”与“掩盖”“气息”与“共鸣”“竖唱法”与“横唱法”等等问题要处理,而这种“纯粹性技术”一旦与具体的歌曲演唱结合起来,又必将增生出许多“艺术性技术”。“纯粹性技术”是歌唱学习的第一阶段,是扎实的基石;艺术性技术是第二阶段,是“华彩的修饰”。“艺术性技术”具有更多的“感觉”的成分,是美声唱法中层次较高的技术,感觉因其来的更敏感,更细腻因而更接近歌唱艺术的需要。
2.听觉与感觉造成的声乐训练的误区。许多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不耐烦,更不用谈“问”学生了,殊不知教师经常使用的方法是感觉和听觉,而意识又是靠这二者来体现起效果的。只有感学生之感,才能做到控制学生声音的动向。要想让学生找到正确的感觉就必须先让学生学会如何分辨错误的感觉。正是忽视了听觉与感觉,声乐训练中便常常出现一些误区。特别是唱高音时,教师要求学生想象喉咙向胸腔沉下去,本意是希望学生的高音找到高位置,产生泛音的感觉,可是实际上这一提法得到的效应是学生不断地压喉,压低下巴,造成了声音靠后的反效果,这就是将内感觉绝对化了的结果。
四、声乐训练中听感觉效果结合的调整
练习时一定要开动脑筋,把调整声乐感觉同审听声音效果相结合。如果歌唱发声的感觉不同,声音的效果也不相同,是好是坏,要在对比中鉴别。只有对比才有鉴别,自我分辨声乐感觉的能力,就是通过这种耐心细致的分析、鉴别,才能逐步形成。在鉴别的过程中,一定要抛弃错误的感觉,加深记忆正确的感觉与美妙的声音效果。
一个清晰的“内心感受”,实则就是“内听觉”的一个真实的声音。把握“内心感受”和把握“内听觉”的原理是一致的,只是角度不同而己。
总之,在声乐训练中,注重听觉与感觉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它是提高歌唱技能、技巧的主要途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反复训练,歌唱水平才会有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