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浅析

2013-04-29李绍阳

考试周刊 2013年50期
关键词:李炜儿童同学

李绍阳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教师,我接触过形形色色的农村留守儿童,其中有两位学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可以说是留守儿童中的典型。

不久前,我接到了李炜同学的一则短信:老师,我现在刚到大学校园,我的成长离不开您的帮助,感谢老师,难忘师恩。欣喜之余,不免想起这个小个子学生刚入学时的情形。初次接触,我就觉得他的个性有些腼腆。他是父母一起陪着到学校报名的,父亲木讷老实,母亲热情健谈(言谈举止与一般农村妇女颇有不同,交谈后才了解平日里就喜欢看书)。报名后他的母亲与我侃侃而谈,向我介绍了他的情况。父母在广东打工,他自小就陪在父母身边读书,六年级才转回到家乡小学就学,这次父母专程回乡送他入学,过一两天又要出门打工,家中只有一个年迈的奶奶,无力照顾他,他只好在校寄宿。他父母再三拜托我要多关心他。

随后的一个学期里,李炜同学凭借不俗的成绩奠定了年级“一哥”的地位,也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他学习刻苦勤奋,放假经常没有回家,就留在教室里独自一人埋头苦读;为人内向,平时不爱与人接触,也很少与同学一起打闹、玩耍、运动,甚至有些孤僻的倾向。我既为他的努力而高兴,又暗自为他的不合群而担忧。我多次就这个问题与他谈心,了解他的心理动态,鼓励他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动员同宿舍的同学多与他交流,有活动要找他参加;让他与同班同学结对子,鼓励同学多向他请教学习的问题,也让他在学习上多帮助同学,以求共同进步;我还多次主动打电话向他父母汇报他这一阶段的学习生活情况,建议他的父母可在固定时间打我的手机与他通话,多关注他的思想变化,让他感受到亲情的温暖。经过一段时间的细心观察,我发现他能融入集体了,虽然依旧沉默寡言,但课间与同学多了几分谈笑,在同学向他请教的时候没有了不屑、不耐的神情,集体活动也能见到他那单薄的身影……一直持续到他考入重点高中,我仍能从各种渠道了解到他的状况。每年春节,他总会约同学到家中给我拜年,汇报他一年来的学习生活。我分享了他的一份份成功的喜悦:每次考试取得好名次,与同学融洽相处,被授予三好学生……直到这次被本一院校录取。

李炜同学是留守儿童中自觉性强、品学兼优的代表。我也接触过这样一位学生,他叫黄超,也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无暇顾及,在初二时把他转回家乡读书,寄住在外婆家。因为乍到一个陌生环境,黄超感到寂寞,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对父母滋生怨恨情绪。又遇到学习的失败挫折,没有人在第一时间给予及时的引导,孩子的自信心逐渐消磨殆尽。父母偶尔回来,也因为心怀愧疚,不忍责骂,总是以钱打发了事。久而久之,黄超就寄情于网络游戏,时常逃课到网吧打游戏。

初三时,我接任他所在班级的班主任。我几次找他谈心,他都闭口不言,令我无从着手。与他的父母联系,他的父母痛心疾首,却又无可奈何。逃课依旧进行中,有一次,我大动肝火,在班会上严厉批评他,他竟然公开出言顶撞,随后一甩头“潇洒”离去,留下瞠目结舌的我。面对这样的“刺头”,我有种无力的感觉,但为人老师的责任感驱使我想方设法解决这个问题。反复耐心地找他谈心;一次次地把他从网吧中揪出来;“威胁”网吧老板不得收纳未成年人,否则就举报;一发现他没有完成作业,就在放学后留下来,陪着他做好;时常在放假时去家访……面对我这种“死缠烂打式”的“无赖”做法,黄超由一开始的无动于衷到后来的一丝感动,他也在变化中。看着他的一点一滴的改变,我累并快乐着。一直到毕业后,他外出深圳打工,开始理解我的做法,经常发短信向我问好,几次组织同学聚餐时,事先都打电话邀请我务必参加。

从李炜与黄超的经历中,可以看出:留守儿童完全自觉地努力学习,并取得中上游成绩,十个中难出一两个;大多数的留守儿童因为年龄问题,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及时沟通,学生放学回家面对的是花甲之年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隔代教育,要么产生极度溺爱现象,要么是深不见底的代沟。由于没有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他们极易在心理、生活、人生观等方面产生偏差性的问题。在这些留守孩子的身上,体现出来的劣迹比较多,如性格孤僻、抑郁、放荡不羁、自傲、吸烟、进网吧、早恋、缺乏自制力、学习成绩差等,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由上述现象不难看出,这些孩子的共性为自制力差,上课精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但又想在某些方面表现自己。其异常表现有两点:一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差者,他们的性格普遍显得孤僻、抑郁,有的还有偷窃行为;二是家庭经济条件好的,这些留守孩子大都显得自傲、放荡不羁,吸烟、进网吧。

透过这些现象分析其根本原因,是由于这些孩子缺乏一种和谐的关爱。如何教育好这些农村留守孩子呢?

首先,我们必须运用科学发展观正视这一社会现象,引起社会、学校的共同重视。

第一,要呼吁社会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增加农村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投入。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多搞“雪中送炭”工程,少搞“锦上添花”工程。尽快将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的基础设施搞好。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要合理配备好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的师资编制。

第二,要呼吁家长多给孩子一份关爱,不只是在生活上的,精神上更重要。多写封书信,多打个电话,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给孩子一份鼓励,一份安慰,一份真爱。多和班主任沟通,配合做好教育工作,不要挣了票子,误了孩子。

第三,要净化学校周边环境,清除黑网吧等诱惑少年儿童的有害场所。

其次,要不断加强学校的内部管理,管理措施要进一步完善,做到科学化、常规化、经常化、规范化。

第一,班主任要掌握好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了解每个留守儿童的性格特征。经常注意其思想动态,对其进行动态化跟踪管理。多与他们接触,培养感情,当好他们的第二监护人。如班主任可利用主题班会等活动,给留守儿童开个生日Party,也许会给他们一点应有的家庭温暖。

第二,充分发挥团组织、少先队组织的作用,经常开展活动,调节紧张的学习气氛。让留守儿童在各项活动中展现自己的个性特长,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自我克制能力。

第三,经常开展文体活动,活跃学校生活氛围,如唱歌、弹琴、球类、田径等。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学习生活的乐趣,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让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从而使他们的个性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四,有计划地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如读书、书画、作文、学科竞赛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逐渐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第五,对那些家长都不在家,双休日回家无人照顾的留守儿童,学校要想办法提供生活上的方便和学习上的安排,并轮流安排教师假日值班关照。

总之,要给这些留守儿童多一份关爱,少一份冷淡,多一份鼓励,少一份埋怨,多一份期望,少一份放弃。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学校既是校园,又是家园和乐园,老师既是自己知识的传授者,又是自己的第二父母和靠山,才能让那些留守儿童排除杂念,纠正劣习,朝着健康的个性化方向发展,才能让学校成为和谐校园、幸福家园。

猜你喜欢

李炜儿童同学
帮助同学
奇怪的新同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竹篮能打水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竹篮能打水
好花共赏
好花共赏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