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审美趣味,提高诗歌教学效果

2013-04-29郑振山

教育界·上旬 2013年6期
关键词:诗歌教学语言

郑振山

【摘 要】由于诗歌缺乏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跌宕起伏的情节,再加上诗歌本身具有的隐喻性、象征性,因而,相对于其他体裁的教学,诗歌教学有较大的难度。本文试图通过语言的韵律、节奏、语言的准确性及其应用的修辞手法和结构形式的分析来探讨如何进行中职语文的诗歌教学。

【关键词】语言 诗歌教学 诗歌审美

诗歌教学历来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也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由于诗歌(尤其是抒情诗)缺乏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再加上诗歌本身具有的隐喻性、象征性,因而在教学过程中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诗歌教学不像记叙文、散文教学一样,条分缕析,层层剥现,而更多的是采用“涵咏体味”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去感悟诗歌的美。而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立场观点、思想感情和文化修养,因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认识一定会有所不同。如关汉卿的《窦娥冤》 “头脑最简单的人可以看到情节,较有思想的人可以看到性格和性格冲突,文化知识较丰富的人可以看到词语的表达方式,对音乐较敏感的人可以看到节奏,那些具有更高理解力和敏感性的听众则可以发现某种逐渐揭示出来的内含的意义。”下面就从语言层面来谈谈诗歌教学。

一、注重探讨诗歌语言的韵律和节奏,导之以读,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语言符号层次中第一层面是语音。读者没有读时,语言符号是静止的,一旦读出声来就变得活跃、丰富了,其节奏、韵律也就显露了出来。由此,读者的感情调动了作品的语言,填补了语言间的空白。诗歌语言在音韵、格律、节奏等方面与普通语言不同,它们有自己的音韵、格律、节奏,这就使诗歌语言天生就具有艺术韵味。一般来说,诗歌的韵律和节奏都很鲜明,最富有音乐性。马雅可夫斯基说:“没有韵,诗就会散架子的。” 而最能鲜明表现诗的语言音乐美的是韵脚。诗歌一般都是押韵的,这是诗歌与生俱来的一种自然现象,押韵使得诗歌读起来悦耳、顺口、易记。汉藏语系与其他语系不同的地方除了有韵,还有声调和四呼。我国古代诗词就是充分发挥语言声韵的作用,再加上四呼摹声状物,更加绘声绘色。如白居易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形成了高高低低、强强弱弱的音响节奏,唤起人们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联想。

诗歌的抑扬起伏,与人心理、生理结构的内在律动相应和,有人把这种律动称为动态节律,这正是诗歌美之所在。在教学中,我们如何才能让学生体会诗歌的美呢?是理性地分析诗歌的旋律和节奏吗?但旋律和节奏是文字之外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而诗歌的韵脚、平仄等虽可分析,但分析出来又如何?它只是以符号的形式冰冷地存在!那么学生又如何来体会诗歌的美呢?我们知道,诗歌是非常适宜于朗读的。有人把诗比作一块炽热的煤炭,通过朗读就能使它散发出光和热!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把书面语言变成口头语言,把抽象的文字变为形象的声音,让学生进入到一个“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境界;通过朗读,我们可以让静止的诗歌动起来,从而准确地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气势、节奏、神韵。苏东坡说得好:“三分诗七分读”。朗读不仅能体会诗中蕴藏的思想感情,而且也会把诗歌中的意象进行组合,通过联想和想象,结合自己的审美体验,感受诗歌的意韵美。

在诗歌朗读教学中,教师也可进行适当的范读,如学习《诗经》中的《采薇》,教师可以通过富有魅力的范读再现诗歌的音乐美!在范读时应注意诗中叠词和句式所体现的感情。“依依”和“霏霏”这两组叠词,不但把柳枝的婀娜姿态、大雪的飞舞飘扬描绘得十分具体,而且非常形象地揭示了这一征夫的内心世界,将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从侧面表现了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诗中以采薇起兴写薇由柔而刚,加上章法、词法上重沓叠奏,使内容和情趣都得以层层铺出,渐渐深化,读起来富有音乐美和节奏感,这些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器官,给学生带来一种愉悦。同时,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会创造一种氛围,让情感发生转移,使学生受到感染,较快地进入到诗歌的意境当中。另外,还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诗歌,让学生在更形象生动的情境中感受体会,然后再自行朗读。

二、抓住诗歌深刻、隽永的字词,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

诗歌语言是文学中最为特殊的一个种类,它把文学语言所具备的超常性和审美性均推向了一个极端。诗歌语言是“戴着锁链的舞蹈”,是有限中的无限。从本质上讲,诗歌主要是用来吟诵的,这就要求诗歌的篇幅不能太长,要在人们所能适应的生理能力之内,这种合规律的要求必然使得真正优秀的诗篇是“语言的精髓”。诗歌教学可以从品味诗歌的语言入手,分析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抒情性,特别是寻找诗中最明亮的“珍珠”,即警句,进而分析语言的音乐美和图画美。“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警策之言俗称诗眼,只要扣住诗眼,就可以带动全篇,完成对诗作的欣赏。

对一个教师来说,如何引导学生去咀嚼推敲古诗的字词呢?首先,不妨尽量多提供一些评论家对该词句的评论,让学生在感悟中获得启发。还是以《诗经》中的《采薇》为例,首句以采薇起兴,但兴中兼赋。有人认为,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所以这随手拈来的起兴之句,虽是口头语、眼前景,却反映了戍边士卒生活的艰苦。边关士卒的“采薇”,与家乡女子的“采蘩”“采桑”是不可同喻的。也有另一种说法,比将“薇”比作戍边战士,暗喻战士生命的流逝。这虽是古人从不同角度进行的揣摩体察,但我们读了之后再细细体会,也就真正知其味了。其次是要寻找诗中的“诗眼”。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形容词用作动词,不但描摹出江南春景的状貌、色彩,而且充满了视觉的动感,而“到”“来”“过”等字皆不能有此韵味。“绿”字在此,仿佛是自然之神的手,泼墨浓染。江南草长莺飞、绿意盎然的美景就是它的杰作。这样一来,学生也就能感受到“绿”字的妙处和诗的意境美。再次相对于以考试为目的的普通中学教学,中职课堂形式更自由,时间更充裕,中职生接受的知识面更广,思想更活跃。因此,除提供其他名家评论外,我们也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或辩论,以此提高认识,激发学习诗歌的兴趣。

三、分析诗歌应用的修辞手法,理解诗歌语言的意蕴美

诗歌语言较之小说、散文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与凝练性,要求用诗歌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常常需借助各种修辞手法来表现意义,如比兴、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衬托、反复等。分辨并理解这些手法,有助于披文入情,渐入佳境。如舒婷的《致橡树》,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橡树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高枝”和“绿阴”就是一种意指,此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他不愿作整日为绿阴鸣唱的小鸟;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也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诗人通过比喻衬托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爱情具体化,引导读者感受诗人浓烈的感情,让人充分体会到诗人对高尚爱情的追求。

不少诗歌为了使有限的篇幅表达出无限的意韵,改变了通常的语言习惯,这就是变异化了的语言。“变异化的语言,也叫破格语言、变异修辞。”“它传递的不是表层理性信息,而是潜在的表情信息和美学信息。”“变异语言是在现实基础上,依据表情达意和形式美的需要进行想象、提炼、取舍、压缩、夸张,从而创造出一种以生活真实为基础的具有艺术真实的语言。”[3]诗歌的语言尤其具有这样的特点。杜甫有两句诗“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秋兴》之八)。这种句式在日常语言中是没有的。但这种倒置的偏正结构不仅允许(正常句式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而且还成为具有特殊表现效果的佳句。

四、从分析诗歌的结构入手,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整体把握

形式不仅仅是负载内容的物质外壳,其本身也意味着内容。“一切艺术形式的本质,都在于它们能传达某种意义,任何形式都要传达一种远远超出形式自身的意义。”[4]诗歌之所以成为诗歌就是因为它的形式。诗歌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分行,戴望舒的《雨巷》,以一种比较极端的方式说明了分行书写对于诗的重大意义。诗的第一节是这样的:撑着油纸伞,独自 / 彷徨在悠长、悠长 /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 一个丁香一样地 / 结着愁怨的姑娘。倘若将分开的诗行合拢来,那便只是一段普通的话,可一旦分行排列,便能读出此中的几分“诗味”,这是很有趣的。

诗歌无比丰富的内涵是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的,面对于诗歌这种文学样式来说,形式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内容。在诗歌审美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对其结构的分析。诗歌以诗行作为最小的单位,再由诗行组成诗节,诗节与诗节之间,常以空行为标志。长篇抒情诗和叙事诗又以若干诗节组成。诗行、诗节和诗意,总是最直接诉诸学生的感官,给人一种视觉上的愉悦。例如律诗讲究对仗,这便是诗歌的形式美。

总之,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诗歌的材料,诗歌这种文学样式虽然特殊,但在教学中,我们不能空对空,应本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从语言符号入手,引导学生去解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参考文献】

[1]文学理论 [M].三联书店,1984:279.

[2]骆小所. 语言美学论稿 [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46.

[3]艺术与知觉 [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84:74.

[4]张隆溪.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 [M].三联书店,1986:117-118.

猜你喜欢

诗歌教学语言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多向度交往对语言磨蚀的补正之道
浅析诗歌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中学诗歌教学陷入困境的思考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初中英语诗歌教学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