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舞蹈啦啦操与舞蹈基本动作技术的差别研究

2013-04-29李宝琛

中州体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异同舞蹈

李宝琛

【摘要】为正确认识啦啦操这项新兴运动,保障此运动在学校持续、快速发展,对舞蹈啦啦操和舞蹈基本动作技术进行比较研究。舞蹈啦啦操和舞蹈具有相同的体态、姿态形式和身体协调性,但在动作力量、动作重心、动作步伐上有明显区别;在对音乐的理解上舞蹈啦啦操更具指向性;舞蹈啦啦操的表现力和外张力更注重健康快乐、积极向上和协作精神。

【关键词】舞蹈啦啦操;舞蹈;动作技术;异同

1 前言

我国正处于发展啦啦操的初级阶段,在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而在理论研究方面还处于匮乏阶段,人们对其发展状况不甚了解。因此,对啦啦操与其他艺术体育项目的异同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啦啦操,而且还有助于啦啦操在我国科学、持续、快速地发展。

2 舞蹈啦啦操与舞蹈动作的相同点

2.1 相同的体态、姿态形式

舞蹈啦啦操与舞蹈二者,皆是艺术形式的展示过程。他们是有生命、有情感、有内涵的表现形式。立颈、微抬下颌、两眼正视,形成了正直的头部姿势;沉肩、挺胸、立腰、立髋、提臀等,形成了挺拔的基本躯干姿态;绷膝、绷脚面,形成了有力、舒展的腿部形态;手臂线条流畅,形成了优美的手臂姿态。

2.2 相同的身体协调性

在舞蹈啦啦操与舞蹈的整套动作完成过程中,身体各个部位之间都有良好的彼此协调性。好的协调性能力首先可以自如地控制身体,可以正确、规范、高规格要求来完成各种动作,给人舒适的感觉。其次,还可以更优美地展示动作的艺术性,使动作具有生命活力和生命性。再次,灵而不乱的舞美感,让表演者有更充分的自信心。

3 舞蹈啦啦操与舞蹈动作的区别

3.1 力量的区别

舞蹈属于艺术形式,舞蹈啦啦队属于体育项目,两者从动作力量来看区别较大。舞蹈是舞技和舞艺的有机结合,就中国舞蹈而言,比较重视“身韵动律”。舞蹈理论家于平先生总结出身韵的特点是“强调人体运动的划圆轨迹,以腰为轴,在划圆运动中欲左先右,欲进先退等欲动时的反向发力”。舞蹈中的技巧是通过力和呼吸在一定的时间值上的正确应用,强调圆曲、含腆、缓疾、缩展、刚柔、松紧、虚实等运动辩证法,丰富了自身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总的说来,舞蹈的发力方式喜反向发力,主要以腰为轴,同时注重内力和呼吸的有效应用。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动作也要具有一定的技艺性,舞蹈演员要具备跳跃、旋转、翻腾、柔软、控制等高难度的技巧能力,但是,在舞蹈作品中表演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一种手段。

舞蹈啦啦操具有鲜明的技术特征,主要表现为其通过短暂加速、制动定位,实现肢体动作的独特发力方式。啦啦操运动的技术特点不同于健美操和舞蹈,它更加体现所有肢体类动作在过程中通过短暂加速和定位制动来实现其特有的力度感,适当的慢板动作是允许的,但只作为过渡动作出现。中国啦啦队创始人之一徐中秋先生谈到舞蹈啦啦队的发力方式时,说舞蹈啦啦队主要以“核心部位”为轴。即强调腰腹肌的核心力量,动作的发力方向是和地球引力方向一致的,即向下发力,肢体动作运动轨迹以最短路线为最佳,在运动过程中不强调反向发力,但是注重动作的速度感和力度感。两者在发力方式上的应用上不同,舞蹈注重反向用力,同时强调延续;而舞蹈啦啦队的发力方式更加直接、准确。

3.2 身体重心的区别

舞蹈动作是以身体重心主干为轴体,所有的转动都是以此为轴转动。通常,我们在舞蹈教学中所说的身体重心,主要是指身体的总重心。它是头、躯干、上肢、下肢等部位重力的合力作用点。重心与舞蹈动作技术的关系,主要是从稳定性上反映出来的,决定稳度的关键,取决于身体重心是否落在支撑面之内。站位有助于正确重心的建立,是完成各种舞姿和技巧的先决条件。在舞蹈训练中,强调在寻找正确重心的过程中,重视腰部的力量,以腰部为轴,逐步形成一种定型的肌肉用力感觉。站位时和一些躯干直立的动作,腹背肌相应地收紧,并通过一些专门性的素质训练手段,来提高它们的能力。

舞蹈啦啦操的动作以全身发力为主,强调四肢动作的力量,运动中以腿部为轴,重心靠下,在动作节奏上强调动作速度的产生,要求肢体动作尽可能地快速到位,力度上强调定位准确,幅度上要求动作的定位都在身体的前侧,从侧面方向看去,肢体的延长线均不超过身体的垂直面。舞蹈啦啦队和技巧啦啦队中共有32个“基本手位”的特征动作,体现了四肢动作在舞蹈啦啦操中的重要性。

3.3 步伐的区别

舞蹈啦啦操的核心是基本步伐和跳步,动作的组合内容是基本步伐的变形、操化了的体操动作以及舞蹈动作;啦啦操的美表达在动作整齐划一,从“形一致”到“神一致”。因此,步伐是舞蹈啦啦操在动作组成里面的核心,它像一条水带贯穿于整套中。例如,>带来前进感,V带来胜利感,∞带来流动感,T带来挺拔感,△带来稳定感。队形变化新颖独特、优美流畅、分布合理,能更好地体现出动作美,烘托情感和气氛,使现场产生良好的效果,并能激发运动员的丰富情感,使啦啦操充满激情,真正做到寓情于形,以形传情,情形交融。啦啦操成套动作中队形变化的次数越多,流动性就越大,构成的动态立体画面就越多,给人的美感就越丰富。而这些所依据的基础又是步伐的设计与编排,因此步伐对其赋予了生命,步伐对其赋予了力量,步伐又使其成为最完的美动作。

3.4 对音乐理解的差异

舞蹈理论家约翰·马丁先生在其著作《舞蹈概论》(《IntroductionToTheDance》)中这样评价音乐与舞蹈的密切关联:“有机的音乐形式的基本原则无疑会立即与有机的舞蹈形式的基本原则吻合起来,并生长在同一条根上。”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舞蹈的节奏就是在与音乐节奏结合的基础上体现出的动作的速度、力度和幅度的对比和变化,也就是动作的强弱、快慢、高低和大小等。舞蹈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尽力帮助舞蹈形象的塑造与建立,丰富舞蹈形象,加强舞蹈形象。正所谓“歌以叙志,舞以宣情”。舞蹈与音乐的结合形成完整的舞蹈艺术。

国际全明星啦啦队竞赛评分规则中对舞蹈啦啦队成套编排要求:“动作必须根据音乐来设计,具有舞蹈啦啦队的项目特点。”音乐成了舞蹈啦啦队在动作设计上的根底。因此对音乐的要求更为具体,更具有指向性——节奏鲜明、富于动感。啦啦操是一项多元素组成的运动项目,在音乐的配置上一般由多首不同风格的乐曲混合组成,这使整套动作出现跌宕起伏、高低错落、动静结合,更好地体现了啦啦操的动作特点。

3.5 表现力与外张力的区别

舞蹈和舞蹈啦啦队在艺术鉴别的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用美的肢体语言诠释生活的本质,构建社会的精神文明,舞蹈善于用肢体表达人的喜、怒、哀、乐,而舞蹈啦啦队在精神层面上更加具有积极性。啦啦操运动从最初体育赛事的附属品逐渐发展为一项竞技赛事。作为一个独立的运动项目,健康快乐是啦啦操运动带给人们的整体印象。在啦啦操队员身上蕴含着无限的热情和魅力。无论啦啦操队员的外部形象,还是他们的表演,都会折射出一种青春美丽、蓬勃向上的气息。这种健康和快乐是由内而外,发自内心的。啦啦操运动代表着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精神,向社会昭示着青春一代的风采。

舞蹈中强调舞者的个人表现力,通过物质载体——人的身体为主要的艺术表现工具,以人体的动作、姿态造型和构图变化为主要表现手段。观众通过舞蹈作品中所塑造出的舞蹈形象,具体地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舞蹈作者对这种生活现象的审美评价。观众在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往往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起记忆中有关的印象、经验。

啦啦操更加强调协作精神、服务精神和大局意识,三者集中体现着“团队精神”。在啦啦操运动中,完成抛接等一系列动作时需要队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啦啦操运动是团队合作的最佳表现,同时,啦啦操运动凸显奋斗进取、顽强拼搏的竞争精神。在啦啦操运动中,很多不同的手势分别代表着团结、力量、胜利、自信张扬、勇往直前等含义。啦啦操运动能够培养啦啦操队员自身奋斗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

4 结语

啦啦操运动在中国的迅速传播,正是由于体现动感、青春、激情和时尚的啦啦操运动,不仅能塑造运动员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也能培养其团结协作、健康向上的精神。啦啦操运动极大地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校园啦啦操运动得到了社会、家长的充分认可,啦啦操队员也成了学校、赛场上的明星,成为青春的象征。啦啦操运动文化建构领域是一个综合的、多元的、相互影响与交叉的问题共同体,需要理论探索与实践进展相结合,其中理论扮演的角色是举足轻重的。它需要我们在时代赋予的要求与责任中精心培育对生活实践的敏锐嗅觉,积极培养理论前景的问题意识,并于现实生活中做出实实在在的行动,以促进啦啦操运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冬梅、刘敏?郾浅谈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的培养[J].山西体育科技,2002.3?郾

〔2〕赵秋爽、周卫.啦啦队的音乐和动作的选编初探[J].体育科学研究,2004.3?郾

〔3〕李许生.啦啦操与体育舞蹈的比较研究[J].内江科技2007.8?郾

〔4〕2010—2013全国啦啦操规定套路竞赛规则?郾

〔5〕邹英梅.论健美操运动员动作表现力的培养[J].2009.1?郾

猜你喜欢

异同舞蹈
你可曾见过父亲的舞蹈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浅论唐墓室壁画与唐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异同
社会新闻报道与民生新闻报道的异同
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业文化建设的校企文化融合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大陆和港澳台初中历史课标在中国文化史方面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