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探究

2013-04-29程子轩

中州体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后备人才辽宁省

程子轩

【摘要】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临渤海与黄海,是新中国工业崛起的摇篮,也是中国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体育方面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众多体育项目中,篮球项目是辽宁普及最好、最大众化的体育项目之一,篮球项目的发展与培养篮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密不可分。

【关键词】辽宁省;后备人才;现状探究

1引言

2009年10月,随着第十一运圣火渐渐在济南熄灭,辽宁省篮管中心对以往工作进行总结、调查和梳理后,对工作重心进行了决策性的调整,把抓后备力量作为一项长期的核心任务。据统计,目前辽宁省一共有14个市体校设置有篮球后备人才梯队,此外阜新、丹东还各有一所民办的篮球学校,算上新成立的盼盼基地,辽宁省篮球学校已经多达17所。

2现行辽宁省篮球后备人才训练结构体系

当前形势下,辽宁省现行篮球后备人才训练结构体系是一个双轨道结构。教育行政部门对九年义务阶段、高中阶段和体育基点学校进行统一管理。其训练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于篮球运动的兴趣,并从训练中发现具有篮球天赋的学生加以培养输送。体育行政部门对所辖区域内的各级体育运动训练学校、以及篮球专业队进行统一管理。其训练目标是为各职业俱乐部输送的优秀篮球后备运动员。

3辽宁省参与篮球训练的青少年运动员现状探析

3?郾1青少年参加训练内因探析

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都是由其自身兴趣、爱好决定的,篮球项目也不例外。兴趣、爱好等非智力因素对训练也起到重要作用,是调动青少年篮球运动的内在因素之一。因而只有充分了解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训练内因,才能有的放矢地使青少年积极主动地参加篮球训练。有调查显示,动机分为:

1?郾为了荣誉。体校的篮球运动员想成为优秀运动员为国争光和个人爱好参加训练。

2?郾为了升学。借助打篮球找工作和以篮球特长生考入大学从而达到升学的目的。家庭教育对体校与初中、高中的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有直接影响,参与篮球训练的内因是为加试体育加分。

3?郾为了个人兴趣。初中与高中参与篮球运动的大部分人参加训练的动机是个人兴趣、锻炼身体。

3?郾2青少年训练态度探究

为了提高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连贯性和运动员的成才概率,刨去科学运动训练等方面不谈,研究范围还需涉及到青少年后备队员自我意愿,并要把握青少年后备队员的内在动力培养,以提高青少年后备队员的成功成才的概率。态度是内在动力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其对行为具有指导推动的作用,直接影响青少年后备队员选择如何打好篮球,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因此内在动力的研究与年轻后备队员发展的连贯性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辽宁省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对待训练的态度是比较有积极性,而他们正处于塑造正确的内在动力的关键年龄。教学训练上应把握这一特殊时期,利用科学化的训练手段来培养我们手中的优秀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促使其形成能为篮球事业做出终身努力的积极态度。

我国现有的“学训分离”的培养模式人们都不抱有看好的态度,所以出现学训各自为战的情况。要想彻底扭转这种局面需要上级有关部门加大改革的力度,借鉴国外先进的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彻底解决学训矛盾,这样才有利于促进我国竞技运动后备人才的可持续性发展。

3?郾3青少年训练时间情况探究

运动技术的掌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更新与强化。篮球技战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升需要时间作为保障,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训练的最优化,就需要一个完善的训练体系。训练体系必须包括训练的次数、练习的时间、训练的强度,这样的训练体系才是科学合理的,才能保证运动训练的连续,不至于训练过度摧残青少年运动员。对辽宁省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训练课时状况的调查发现,体育运动学校每周平均训练时长为6?郾4天,每周只休息半天时间。普通学校篮球队学生平均每周训练时长为3?郾4天。体育运动学校和普通学校的平均篮球训练时间每天分别为3小时以上和2?郾25小时以下。现行的《篮球大纲》对于这一学龄阶段的篮球运动员训练时长的要求是必须达到每周18至21小时。辽宁省体育运动学校在训练时长上能够达到大纲的基本要求,而普通学校因为需保证正常的教学工作,在训练时长上与大纲的要求相差甚远。可以看出训练时长上的差异就造成辽宁省体育运动学校与普通学校的篮球运动竞赛水平有显著差异。

3?郾4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竞赛情况探究

运动训练的水平高低是由比赛体现的,竞技比赛是考量一切以竞技为目的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练员的执教水平。比赛更是调动运动员训练积极性的方略之一,比赛还可提升运动员的好胜心,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员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辽宁省体校和学校的青少年篮球队每年可以打比赛10—20场,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中学生篮球运动员每年可打40场比赛,我国的《篮球大纲》对13岁—18岁的运动员每年参加比赛的场次要求是30—40场。辽宁省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每年参赛场次无论和《篮球大纲》的要求,还是和篮球发达国家的同龄运动员相比都很少。

从比赛内容看,青少年运动员正处于技术动作的定型阶段。在这个阶段是掌握技术动作的最佳阶段,所以,青少年组的篮球比赛应该有它的特点,在比赛方法和具体实施方面要与成人组有所区别。要以让青少年运动员打好技术动作为目的,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原则进行科学化的训练与管理。而承办赛事的有关部门应弃用比赛规则,传统落后的比赛制度,采用科学化的比赛方法制定赛制。可喜的是,由辽宁省体育局球类管理中心主办的2012年辽宁省“青少年篮球锦标赛”比赛规则,是按照全国青少年篮球竞赛的要求制定的,除开展相应的比赛外,依照《篮球大纲》的要求还对运动员进行了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考核,并将测试成绩计入比赛总成绩。辽宁省青少年篮球竞赛内容的变更,会指导所有教练员以最新要求开展相关训练,真正做到以赛促练,使篮球训练更加科学化、全面化和系统化。

4辽宁省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困难

4?郾1观念陈旧,训练方法单一,缺乏创新。对科学化训练理解不透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化的训练方法已经成为培养优秀篮球后备人才的主流课题。当前辽宁省从事培养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教练员观念过于陈旧,缺乏创新精神。对科学化的训练方法没能做到足够的重视。

4?郾2经济效应大于队伍发展,训练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

随着体育产业不断发展,教练员对经济效益看得过重,一些教练员以各种形式增加个人收入却不重视队伍的发展,比如以增加训练人数、把一些好苗子卖到其他省市等方式。如果教练员把经济效应放在第一位,训练的质量该如何保证,把好的苗子都卖掉了,那么一个省的篮球发展又该怎么办。虽然这只是个别现象,但是在这个别现象背后却反映出了教练员经济利益至上倾向。

多数的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自主性过大,过于随意,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这种自主性和随意性会直接影响到训练的质量,从而对青少年的技术定型与对篮球的兴趣都会带来负面影响。部分教练员把成绩的好坏看得特别重,从而在训练手段上过于成人化,却忽略了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特殊阶段。过于强求名次和运动量的加大,会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和心理上造成负面影响,这会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发展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5结论

5?郾1 教育和体育两个部门各自为战,彼此独立,“学训矛盾”较为严重,体育运动学校对在校运动员的学校成绩要求过松,专业理论课的课时安排过少,对运动员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学校方面对运动员的学习成绩要求基本合理,但缺乏系统的培训,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交流学习的机会少,缺乏相得益彰。

5?郾2 对应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仍处在一个过渡阶段。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正由封闭的发展模式向多元化的模式过渡。在不断努力调整和转换的过程中,正逐渐向培养混合型人才发展。

5?郾3 辽宁省的篮球后备人才储备丰富,培养模式正向着科学化管理模式转变。在原有的市体育运动学校、民办篮球学校、省体校、职业俱乐部的框架下,已经逐渐转变观念双管齐下开始在各级学校中挖掘具有良好运动天赋的篮球后备人才。现如今学校输送优秀篮球后备人才的人数正在逐年增长。

5?郾4 受现行的中国体育制度约束,辽宁省篮球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和输送仍继续使用旧的方式,但在辽宁省体育局相关部门的领导下,已经逐渐转变。内部方面,借鉴国外的教育模式,学校和球队的发展要相辅相成,要求学校给球队一个良好的学习和训练条件,让球队有更好的发展。外部管理,给予体育类学校与同等学历学校交流的赛事还是太少,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吴兰芬,姚宏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独生子女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4).

〔2〕郭永东.欧洲篮球的飞跃与中国男篮的发展〔J〕?郾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

〔3〕何斌?郾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郾四川体育科学,2005?郾(3).

(责任编辑:李宏斌)

猜你喜欢

后备人才辽宁省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辽宁省推广“煤改气”供暖执行居民气价
《辽宁省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出台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
中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现状调查与培养对策
中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大学生篮球联赛后备人才培养与参赛队伍建设研究
云南省投掷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