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学稿式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研究
2013-04-29程言彪
程言彪
既要减轻学生负担,又要提高教学效果,还要促进学生发展,这是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为达到这个目标,我们教师应该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以量化每节课的教学“有效度”为切入点,以学生课前有效预习为先导,进行初中数学“讲学稿式自主探究”教学研究与实践,为我们学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课题提供具体支撑。
一、现状分析
在课题研究之初,我们深入课堂进行听课,对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国内已有研究成果的状况进行了相关了解。
问题一:课堂缺乏及时的检测、统计和应对,课堂有效度无从把握。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数学课常用的检查方式是个别检查,如口答和板演,但全班学生到底有多少人掌握,没有掌握的是哪些人,他们分别存在什么问题,教师往往并不清楚。在数学新授课上,讲解新知和例题要占用很多时间,配套练习往往还没有做完就该下课了。对于学习自觉和家庭监管到位的学生来讲,他们会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甚至通过补课掌握上课没有搞懂的内容。但在生源不太理想的普通公办学校,课后作业的质量和效果是无法保证的,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家庭监管也都是较差的。就是说,在一天的整个教学环节结束之后,教学效果是未知的,教学质量是没有保证的,到了单元测验往往就会出现一批不及格的学生,这时只能通过加班加点、加大作业量、考前拼命突击等形式来补救。
之所以许多普通公办学校年级越高落伍生越多,一部分学生不喜欢读书,甚至放弃学习、厌恶学习,和课堂教学效果差、考试分数低有很大关系。
问题二:学生被动学习,学习成绩差。
我们经常对学生们讲,“学习不能靠家长,也不能靠老师,主要靠你们自己”“路要靠自己去走”。领导和专家也常对老师们讲,“教是为了不教”“真正的好学生主要是靠自己学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等等。但非常奇怪的是,虽然我们都相信通过逐步训练学生可以“自己走”,也应该逐步让学生“自己走”,可现实中最常见的现象却是学生在“等”“等”老师来上课,“等”老师提出问题,“等”老师讲解答案,“等”老师评判,“等”老师安排下一个教学环节。小学如此,初中也如此,很多高中还是如此。许多学生没有自己去读数学书的习惯,也不会读书,没有老师的安排,他们就无所适从,“不靠老师”就似乎变成了不会走路的婴儿,促进学生发展成了一句空话。
之所以许多学校年级越高落伍生越多,一部分学生不喜欢读书,甚至放弃学习、厌恶学习,和单纯依靠课堂的统一教学,对学生读书训练不够应该有一定关系。
问题三:教师重视改变自身教学行为,忽视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善。
虽然很多教师也意识到学生不读理科书的坏处,有让学生课前预习的要求,但往往没有清晰的问题呈现和明确的目标要求及检查措施,课堂上也没有相应的后续环节,学生预习的好坏并不会改变教师原定的讲授设计。对学生来讲,由于没有问题要求和检查,上课时反正老师还要讲解,很多学生对预习既不重视也不得法,仅仅是翻一翻书(不自觉的可能连翻也不翻),使预习往往流于形式而缺乏实效。这种可有可无的预习当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一方面是我们很多教师观念陈旧,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让学生去“爬”、去“学步”、去“自己走”的意识;另一方面,许多普通公办学校的教师虽然认识到传统教法的弊病,但由于生源不太理想而心存顾虑,认为如果让学生去“爬”、去“学步”、去“自己走”,教学任务可能很难完成,教学质量也没有把握保证,不如老师“抱着”或“坐在车里”来得便捷和保险,不敢进行革新和尝试。所以,针对这种现状,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教师节之后,专门提出“老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要求。
二、改进思路
面对这些普遍的、存在多年的问题和现象,我们认为:(1)“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与其亡羊补牢,单元测验之后再进行补救,不如尽可能地保证、提高每节课的“有效度”,最好能通过随堂检测将每节课的教学“有效度”进行量化。对于基本要求,全班学生到底有多少人掌握,没有掌握的是哪些人,他们分别存在什么问题,最好能及时、清楚地了解。这样,既能及时补救,也便于改进教学。(2)学生通过自己读书获取知识,本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和课堂教学不仅不矛盾,而且应该有促进作用。在具体操作中,如果既把一部分学习的自主权和主动权还给学习者,同时教师又能负起有效监管和引导的责任,面对学生不同的基础尽可能地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就既能有效解决我们老师所顾虑的问题,也可节省课堂讲授的时间,进行随堂检测。
结合本校(普通公办学校,生源不太理想)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上海现有数学课本中的大部分章节是适合本校学生阅读的,编者在提高课本的可阅读性和阅读过程中的思维训练上下了很多功夫。如果事先将一些既能帮助学生预习,又能激发其思考的具体性的问题作为作业布置下去,并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检查,就既能逐渐使学生养成读理科书的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又能解决预习往往流于形式而缺乏实效的问题。教师在讲授时不必过于细致,重点对预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和学生的疑问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不是讲授)和检查、训练,原来课后作业的基本部分可以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在课堂上以随堂检测的形式完成,教师既可以进行及时的批改和反馈,也可以对个别需要特殊照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课后作业以订正检测和下一节的预习为主。这种方法和原有方法相比,整个教学环节都可以借助讲学稿有所前移,我们称其为“讲学稿式自主探究”教学。
三、实践探究
1.借助讲学稿进行预习指导,规范要求。从等待性的被动学习到主动性的课前预习,不管是观念上还是方法上,和以前相比都存在着很大的转变,如何让学生和家长尽快适应,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任务。从六年级学生进校的第一天开始,数学老师就要逐字逐句地教学生读数学书,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并设置“预习记录本”,以作业的形式将预习的过程体现出来,训练学生按照规定的格式抄写教材要点,回答思考题目,或解答课后练习,或仿照例题进行变式练习,并提出自己的问题,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前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
根据我们的实践,在八年级开始阶段的前两周,教学进度会比较缓慢,但随着学生读书能力的提高、习惯的逐步养成,预习的方式可由单节预习逐步过渡为先章节阅读,再单节精读,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数学教学的进度会逐步加快,到期中考试前就能达到正常进度。
对预习情况的检查,可以采用学生干部检查、小组互查、老师提问抽查、批改等形式,将检查结果计入平时成绩并及时向家长反馈,使学生逐步养成主动预习、学会学习的习惯。根据我们的实践,绝大部分学生会按要求完成预习任务,但部分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应付现象明显,而且这部分学生往往缺少家长的监督,在较长的时间内需要经常检查、督促,所以我们常常提前两天布置预习任务,在检查发现问题后有弥补的时间。
2.利用讲学稿着眼学生,有效突破。在有保障的预习之后,教师就不必进行过细的、按部就班的讲授,而只要把预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和学生的疑问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训练及相关拓展,原来课后作业的基本部分可以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在课堂上以随堂检测的形式完成,教师既可以进行及时的批改和反馈,也可以对个别需要特殊照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课后作业以订正检测和下一节的预习为主。这样,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前移(我们称之为“讲学稿式自主探究”教学),既可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通过将每节课的教学“有效度”进行量化,提高了教学效率。在“讲学稿式自主探究”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调动,鼓励学生“质疑、求变、类比”,鼓励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解决问题、交流学习方法。课堂上,经常会有学生提出较深的问题,甚至能发现教材中的不严密之处,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既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教学相长、师生思维碰撞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