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3-04-29黄李晖
黄李晖
【摘要】伴随着教育标准的提高和新课改的推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把目光投向了教学工作的有效性上。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简单地体现在学习成绩的提高上,而是包括授课、学习、互动和成果四个环节的有效与高效。想要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以教学有效性的四个方面为突破口,以学生为核心,以高效教学为目标,逐步改进教学思想、方法和模式。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容
初中语文教育是我国国民基础教育的核心,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都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方向产生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教育标准的提高和新课改的推进,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更多教育工作者把目光投向了教学工作的有效性上。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简单地体现在学习成绩的提高上,而是包括授课、学习、互动和成果四个环节的有效与高效。
(一)教师授课的有效性
韩愈曾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几千年来,从古代的私塾教育到现在的课堂教学,我国教师的主要责任从来没有离开过传道、授业和解惑这三个使命。
初中语文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属于基础性课程,这一阶段的学习涉及的理论并不深,难度也不大,但是这个阶段语文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语文课外实验或者实践活动比较少,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和途径比较单一。因此,教师授课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语文知识的效果。
(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学生的学习是指学生对所需知识的认知、理解和掌握,包括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两个方面。本文提到的学习主要指课内学习。
我国历来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家,教育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几乎在历史的各个阶段,国家都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兴建学校、置办器材、培养教师等工作,不遗余力地发展教育事业。而这些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一例外地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在我国的教育模式下,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的课程比较多,语文的学习时间比较有限,所以语文学习的有效性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
(三)师生交流的有效性
师生交流是指师生之间的互动,既包括师生之间关于学习的交流,也包括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它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方法,也是检验课堂教学成果的一个指标。
师生交流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如果师生之间在课堂中的交流出了问题,这样的教学成果很难说是有效的。所以,师生交流的有效性也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内容。
(四)教学成果的有效性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在此处要求的是成果而不是成绩。教学成果和教学成绩虽然是一字之差,却是万里之隔。我们对教学成绩的追求是应试教育的畸形产物,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片面评估。而教学成果更看重学生在学习以后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结果的全面评价。
语文教学应该更突出成果,因为抛开语文的工具性而言,语文更多的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学习语文不仅要掌握对汉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更要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语文教学成果的有效性是体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内容。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师怠于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具有很大的稳定性,而语文教师从初执教鞭到退居二线有三十多年的时间,在一名教师的职业生涯期间,课堂教学的内容很难发生大的变化。虽然学生一届又一届地轮回,教学对象在改变,但初中语文教师在几十年如一日地教授着类似的内容,或多或少存在倦怠之心,这是不可避免的。
(二)学生疲于学习
学生厌学是每个学校都无法回避和必须解决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又最为常见。其中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教学内容陈旧,不适应社会新形势;二是教学方法落后,不能激发学习兴趣;三是学习效果不明显,看不到像理科学习那样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师生交流不畅
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不论采取什么教学方法,目的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而当学生对此不理解甚至不接受时,师生之间的交流就很容易出问题。我现在是老师,曾经是学生,我深知,由于交流不畅,师生之间相互漠视甚至敌视的现象屡见不鲜。
(四)教学效果较差
语文教学效果差既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欠缺有效性的表现,也是教师怠于教学、学生倦于学习和师生交流不畅的必然结果。
在上述不良教学现状的作用下,中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足,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语文对于全科学习的基础性作用不能有效发挥,会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引发一连串的消极反应。
三、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提高教师授课的效率
1.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坚守职业道德。前面我们提到过,很多语文教师都存在怠于教学的问题,导致教学态度消极,把教学活动当成任务应付了事。要把教学当做自己的事业,即使是同样的知识,也要用饱满的激情和昂扬的斗志在不同的教学对象间播撒。
2.用新奇灵活的教学方式构建探究性的初中语文学习课堂。初中语文授课教师要注意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摆脱陈旧的教学模式,大胆采用全新方式的教学方法和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课本上册的《故宫博物院》一文时,如果能利用多媒体教学,演示故宫博物院的图片或者有关视频资料,通过学生视觉和听觉器官的有效配合,很容易就能理解说明文中的空间顺序。
3.合理规划授课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对于所学知识,尽量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掌握。比如教学古诗时,尽量做到让学生当堂成诵。再如,在讲授文言文前,事先把朗读停顿、字词解释、句子翻译整理在课件上,上课时利用多媒体投影在屏幕上,让学生当堂就把句中停顿、重点文言词语解释和重点句子翻译并背下来,这样就避免了很多学生因为懒惰回家不去识记而影响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还可以在课堂上为布置的作业预留一定的时间,能当堂完成的尽量在课堂完成,这就杜绝了有些学生在家里做作业应付了事的弊端。当堂做当堂讲,学生记得更牢,效率也就更高了。
(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1.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兴趣。在进行课堂授课的过程中,不应束缚学生的思想,要结合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体验和感悟,创设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空间。比如学习“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本下册的《威尼斯商人》时,由于该文本来就是一部戏剧,在学习它时,教师可以考虑由不同的学生扮演安东尼和夏洛克等角色,在课堂上表演,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和对真善美的思考。
2.因材施教,建立有差异的教学模式。虽然初中语文教学有相关教学大纲要求的限制,通常采用标准化的统一管理,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但从知识结构的复杂性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差异方面考虑,在对不同学习对象教授同样的知识时,必然存在着效率的不同。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这种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化教学。教师可以按照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较高、中等和较低三个层次,分别为他们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使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比如,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一首古诗背一个小时都背不下来,这时候对他们的要求可以适当降低一些,长篇的文言文(如《送东阳马生序》)只要他们能记住里面的名句、重点句即可,这样他们也会更有信心去背,否则,他们一看文章这么长,肯定背不下来,就破罐破摔,反而连看都不愿意去看了。等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背书习惯,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篇目后,文言语感有了提高,再慢慢地增加背诵的量,自然会水到渠成。而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则可以提高要求,除了课文要求的篇目外,额外再背一些课本不做背诵要求的篇目,以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为以后学习高中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提高师生交流的效率
1.创造活跃、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气氛。语文的教学内容基础、广泛,教学手段丰富,应成为帮助学生在中学阶段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门课程。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好能够让学生发散思维,创造活跃、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气氛。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上册的《寓言四则》中《智子疑邻》一文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思考,从进言者和听言者两个角度得出启示:从进言者角度看,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己跟听言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从听言者角度看,听意见只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的,对人不能有偏见。同样的例子还有《<论语>十则》中讲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可以问学生:“你们同意孔子的这个观点吗?”不设标准答案,要求学生能言之有理即可。此外,还可以提问学生,在《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这些教学活动都可以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锻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辩证地看待事物的能力。
2.增加课下交流的机会,在师生之间建立感情联系。课上的师生交流是学习的平台和手段,课外的师生交流是建立感情的纽带。比如很多语文教师都喜欢打篮球或者乒乓球,而这些运动在中学生之间也很流行,语文教师可以主动与学生在一块打球。这样不仅能够改善师生关系,还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提高教学成果的效率
要建立综合的语文教学绩效评估体系,综合评价语文课堂教学成果。初中语文属于基础教育,目的是培育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而不是训练“语文考试机”。比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的《公输》《<孟子>两章》两文时,语文教研组可以与历史教研组联合起来,组织关于语文知识与历史知识的组合竞赛,加深学生对先秦散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要建立综合的语文教学绩效评估体系,综合评价语文课堂教学成果,指引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