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内篇目的讲练向写作方向的延伸
2013-04-29邢会娟
邢会娟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一直困惑着广大的师生。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教师最熟悉的、离学生最切近的课内篇目的讲练做起,由课内讲析引伸到写作技法的练习,这往往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技法;课内延伸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278-0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中高年级而言,写作教学可谓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写作是许多语文老师提起来就感到头痛的事,因为总感觉头绪不少但无从做起,想法不错但实施不易。其实,写作教学中,我们不能急于求成,不可好高骛远,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一步步练起,循序渐进,久而久之一定会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
要让学生写出好作文,阅读与积累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对于写作技巧的提升许多老师觉得不知如何去指导学生。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我们可以从教师最熟悉的、离学生最切近的课内篇目的讲练做起,反倒有事半功倍之效。本文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组的学习为例,浅谈几种写作技法如下。
一、学习环境描写
在学习《少年闰土》一课时,课后习题要求学生背诵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这一段中,作者刻画了一个小英雄式的人物——闰土在月夜下的瓜地里刺猹的画面。小英雄的出现因为有了环境的烘托,使人物的形象鲜明而生动。鲁迅先生仅用了简短的两行字就把一个典型的月夜瓜地的情景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文中三个描写色彩的词语“深蓝”、“金黄”、“碧绿”分别写出了天空、圆月和西瓜的颜色,色彩明艳的环境为闰土的出现做好了最浓重的渲染。正是在典型的环境中,人物的形象才显得更加丰满与高大。人物的活动都是发生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学会环境描写,这对刻画人物非常重要。
精讲课内篇目后是精练。我着重让学生练习了一下典型环境的描写,许多学生理解后,写出了颇有新意的语句,如:暑假里七八月间正是骄阳似火的日子。中午时分,毒辣的阳光把树叶都晒得无精打采了,知了在树间依然扯着长声唱个不停,给闷热的天气平添上一丝烦躁。又如:在一个宁静的晚上,月亮打着瞌睡,星星也睡眼惺松,许多人早已进入了梦乡,而我只是看着透过窗子洒下的一片月色出神。这样,就为叙事的展开和人物的出场做好了铺垫。
二、学习人物描写
这一组课文中有的是对人物的描写。在这几篇中,对人物的外貌的描写很生动。如写少年闰土的外貌的语句: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句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闰土是个健壮的少年,他深得父母宠爱。这就是从外貌中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与相关信息。又如《一面》中描写鲁迅先生: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样子……这就写出了鲁迅先生忙于革命工作,甚而连自己的身体健康也无暇顾及。总之,人物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能揭示人物的内心。
学习了这样的外貌描写后,我让学生在班上做了一个游戏性的口头作文训练:让学生口头描述班内任意一个同学的外貌。为了练习描写得生动与惟妙惟肖,我不让同学提及所写同学的名字,大家如猜谜一样去根据描写来判定写的是哪位同学。学生们兴致勃勃,训练是卓有成效的。
三、学习观察角度
在《一面》一课中,作者为了更好地刻画鲁迅先生的形象,采用了由远及近的观察角度,先写远看鲁迅先生时模糊所见的先生的瘦瘦的身材和大致年龄;再说进一步看到的先生的清晰的面容;最后写到买书时与先生面对面,看到先生那枯瘦的手等,这是由远及近的一种观察角度。而在写先生的面容时,则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的。这样,写来有序,条理清楚。在训练中,我们可以结合课上的口头作文,让学生将之调理一下写作的顺序,形成一篇写人的小练笔。正是这学与练的结合中,学生有借鉴且有针对性地去模仿,并结合生活中的认真观察,才能写出有生活气息又有写作技法的好文章。
例如,有的同学就模仿课文中《一面》的写法,写了自己对新来的班主任的印象,文中既有手法的巧妙运用,又有观察角度的由远而近:如上课前远看大踏步走来的老师;坐定后看讲台上的老师;最后是老师在下边巡视时所见的老师更近的观察后的描写。正是在这样的练习中,由模仿到独创,学以致用,边学边练,学生才能渐渐唤醒自己的写作意识,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
四、学习结构布局
布局谋篇是写作一难。这一组课文中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按照倒叙的方式来行文的。这种开头方法有时也会形成一种悬念带给读者阅读的兴趣,这种叙事方法值得学生学习。而《一面》一课则是采用了顺叙的方法,将整个与鲁迅先生见这一面的经过按照时间顺序一一记录下来,它的优点是条理清晰,叙事清楚。不同的结构布局各有其优势,我们要教给学生不同的叙事内容要有不同的布局选择。如,有的学生在练习中采用了倒叙方法来记叙自己与朋友交往的一段经历,为了吸引读者,文章这样开头:我是“哈迷”,所以在我的书架上有七八本崭新的哈利·波特藏书。但是其中有一本被拦腰撕断后又被一页页用透明胶带粘好的书。每当看到一排整齐书本中那形象破败的它,我的内心就涌起了无限的感激之情,我深深地感谢我的恩师——张老师。这样的开头显然起到了吸引读者的作用:为什么书被撕得这么厉害?为什么又被这么用心地粘在一起?怎么这事又和感恩老师连在了一起……一连串的问题而引发的好奇心吸引着读者的目光。这样的开篇方式多么巧妙。
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从此单元中教会学生《有的人》中的对比的手法;《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侧面描写的手法等。但教学中不宜贪多,试想,在一组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就可以学到至少四个写作的技巧,那么一学期下来,积少成多,学生将会有多少收获就不言而喻了。所以,在选取写作延伸的内容时,要选取最有代表性的文章去练,哪怕是一课一得,久而久之也会大有收获,所以,循序渐进,抓典型例文去练也是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文双.浅析小学语文写作技巧[J].德州学院学报,2011,(S1).
[2]周海燕.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