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013-04-29魏桃英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校企合作模式

魏桃英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教育创新,努力培养创新人才。本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当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要求以及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 模式 创新人才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社会建设的发展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不仅要在数量上,更要在质量上为社会提供高素质、高技能、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的基本问题,也是高职教改的关键问题[1]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慢慢地被好多高职院校所接受,但每个院校都有自己的不同特点:比如,专业区域经济、专业特点、课程特点不同,所以“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结合各自的情况进行调整、改革、创新,以适应不同的专业,从而使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得以推广和发展。多年来,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自身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就此进行了总结,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探索高校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出更多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集一体的优秀人才提供参考[2]。

1.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分析

教育部在第一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上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质是解决“怎样培养”的问题,并且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遵循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规律[3]。教育“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打破以学校为主体的设置方式,在地方政府宏观协调下,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办学、科研、生产。主要的特点是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及技术研发,企业参与学校教育,学生参与一定的生产实践,同时还需要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与调控,这样既能保证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又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使得学校与企业都能更好的服务于地方经济。

2.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4]

目前来看,高职院校为求生存与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主动向企业寻求合作伙伴的较多,而企业主动来寻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却较少。多数企业给学校的资助,也都停留在实习基地提供上的合作,距离建立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目标甚远。因此,如何根据目前国情和高职院校现有条件,促进校企双方合作办学的积极性,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工作保障体系,实现工学交替的真实职业环境,从而构建校企合作、工学互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现在从高职教育采取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来分,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浅层次合作。学校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同时聘请企业专家给学生进行指导。大多数院校都采用该模式。这都是流于形式的合作。二是中层次合作。学校与企业建立横向联合,形成多元的投资主体,共同投资建设真正的实训中心、教学工厂。学院为企业开发项目、培养专业人才,企业给学校提供先进设备,校企双方利用合建的实训中心、教学工厂进行共同开发,并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达到共赢的目的。此模式正在被一小部分高职院校采用。三是深层次合作。学校与企业相互渗透,学校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设定科研攻关和经济研究方向,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工艺技能、物化产品和经营决策,提高整体效益:企业主动向学校投资,建立利益共享关系,真正实现“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此模式正处于理论探索研究状态。

3.校企合作存在问题

3.1合作企业数量不足,专业发展不平衡

合作企业不多,且多是中小企业,每年接收的实习学生数量不能满足学校实习学生的数量,提供的实习岗位也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合作企业中,工科类专业明显好于文科类专业。

3.2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机制,企业没有积极性

70%的被调查企业认为目前的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机制,没有硬约束力,处于自由化状态。法律法规不完善,是影响校企合作的最大因素。中小企业很需要职业教育为其提供后备人力资源,但是又没有能力参与深度的特别是全面深度的合作,而有能力的大企业往往不愿参与合作。

3.3有些实习生知识、技能水平的职业道德都不满足企业要求

被调查企业的30%认为职业学校学生知识、技能水平达不到企业的要求,“理论不行、技能不会、还不肯学”。甚至一些学生缺乏职业道德,对工作没有正确认识,不肯吃苦。实习生有的不遵守企业制度,不打招呼就离岗,给企业带来的很大的压力。

3.4实习安全缺乏保障措施,实习管理有漏洞

多个企业提出目前对实习生的安全问题没有一定的措施,越是实习生越容易出事故,这是企业非常担心的事,也是影响企业接收顶岗实习生的主要障碍之一。18%的被调查企业反映学校对实习生疏于管理。实习生在企业实习期间没有归属感,如果校企双方不加以引导和管理,学生在生活、工作和心理反面都很容易出问题。

3.5校企合作平台搭建不完备

目前学校和企业合作都是点对点联系,这相对较困难,50%的被调查企业希望能有一个服务平台可以实现点对面的合作。同时院校没有独立的校企合作管理部门,也没有在任何管理部门是明确校企合作的管理职能,校企合作完全依靠二级学院的单打独斗,学院层面的协调则是临时委派,至于决策层面的校企合作更是无从谈起。

4.加强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目前,从社会的反馈来看,我国大学毕业生最大的不足是掌握知识不适应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的需要,自身素质与能力不符合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所以,高校必须适应时代需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强校企合作,在科学定位人才培養目标和专业设置上,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5]。

要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走特色发展之路、强化学校服务社会功能,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教学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学校实训其地建设单靠学校的封闭式办学显然是行不通的。这不仅是因为学生扩招原因,因为校内实训基地实训教育缺少一定的针对性也会导致学生学不到真本领,长期以往,会严重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要想让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教学满足企业的需求,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校企合作对于学校有二方面的含义:一是学校可以与更多的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给学生的实习与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可以让企业提供资源,学校提供师资,让学生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完成技能训练。为了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方面着手来推进校企合作。[6,7]

第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目前,企业需要的是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近年来,企业已成为学生就业的主力军,要想使培养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顺利就业,高校必须与企业合作,适应市场的需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第二,加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老师是实施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主力军,应用型、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高职教师队伍必须是“双师”[8]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还要求教师必须成为“双师”。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能在讲台上讲授理论知识,更能在生产岗位中解决技术难题。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要理论与实践都懂的教师,才更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教师应深入生产一线,掌握实践经验与提高技能,同时也能了解到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的现状,掌握岗位技能要求,工艺流程,并将自己从实践中掌握的新技术、方法及时补充到教学中去,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满足了企业的需求;教师深入生产一线,从生产中发现研究价值高、易应用于实践的课题,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与科技水平,增强校企合作办学的活力。

第三,加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设置。“校企合作”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应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设置的,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所拥有的资源,优化配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高技能的专业人才。所以要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调研职业岗位的需求,建立相应的课程标准与内容。按企业实际的工作过程,设置工作项目。使教、学、做一体化,提高教学效果。如果在整个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企业全程参与,那么设置的课程体系中的教学内容符合了企业的要求。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就能马上适应企业的要求。所以应该科学构建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的课程结构,建立优化的课程体系是至关重要的,但就如何评估这一课程结构和体系在学生素质及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中的作用,仍是一项亟待深入探讨的重大问题。

第四,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设置、调整专业。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也日益提高,企业就需要生产过更高质量的产品。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他们能否在激烈的競争岗位中脱颖而出。这与高校的专业设置是否合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求高校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设置专业,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师资情况,优化专业结构,创办特色专业,增加企业急需的新专业,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创业、就业的综合能力,以增强学生在就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促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校企合作涉及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管理全过程。学校与企业有着不同的追求目标:学校以育人为目标,企业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一个追求社会效益,一个追求经济效益。两者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让师生参与企业生产和科研创造价值外,还需要制定具体的政策、法规、制度,以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办学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职业院校必须充分认识校企合作是在院校发展是的战略地位,从院校制度的高度对校企合作组织设计做出制度安排,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制定校企合作的院校章程、发展规划、组织建设,通过制度设计使校企合作成为院校发展战略,保障企业的合理价值诉求与有效资源顺畅进入院校,并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和利用,形成校企合作的关键动力。要求学校要加强学生实习管理,建立和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相关的一些制度。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也需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所以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身份、学校和企业的职责、学生的劳动保护和报酬都应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明确。开展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应在政府主导下,建立由教育部门、劳动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家代表、学校组成的校企合作办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工作,并通过法律加以保障,在全社会形成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的职业教育新体系。

第六,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加强职业生涯教育。职业学校应当加强教学质量,改变学生理论不足、技能欠佳的形象,让实习生实现由“跟岗”到“顶岗”,给企业帮忙,而不是“添乱”。应加强对学生责任心、职业道德、价值观的教育。学校在送学生实习前,应当开设指导课,介绍企业文化、规章,如何在企业做人、做事等,家长应当知情并同意实习方案。学生尽快实现角色转变。学校应当教育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实习生的实习成绩和鉴定应当纳入学生学籍管理。

5.结束语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实施是一项系统又复杂的过程,需要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调整和完善,并注重实际应用操作,提高其实效性,这样才能给企业、行业、社会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雪峰,宁红梅,任秀娟.加强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教学天地,2011(6):178-179.

[2]王平祥.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J].辽宁教育研究,2005(1):66-68.

[3]杨建中,江云,黄劲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34—41.

[4]潘丽,张义平.高职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4):4-5.

[5]姜登岭,倪国藏,王兴国,等.以市场为导向,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5):80-82.

[6]徐建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讨[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7,2:112-114.

[7]姚会平,唐小涛.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障碍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7,7:16-17.

[8]姚奇富.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难题及其破解[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49—53.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校企合作模式
永续债券探析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