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2013-04-29李静李新房
李静 李新房
摘 要: 课堂教学设计是解决“如何教好”这个问题的,课堂教学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基于“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以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为例,就教学设计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应用作探讨。
关键词: 教学设计 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孔乙己》
教学是通过信息传播来促进学生达到预期的特定学习目标的活动。在中小学,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可以说,没有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就没有好的课堂教学实践。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设计是一种理论和方法,是解决“如何教好”这个问题的,课堂教学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学习者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中小学教师对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还不甚熟悉,因此,掌握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意义重大。本文以初三语文《孔乙己》一课进行教学设计为例展开论述。
一、教学设计的内涵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I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1]它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根据教学中问题范围、大小的不同,教学设计在发展中相应地形成了以下三个不同的层次:①以“产品”为中心的教学设计;②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③以“系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2]。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在一定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的条件下进行教学设计,其设计重点是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设施和现有的教学材料,选择或开发合适的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目标。
二、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分析——以《孔乙己》一课为例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基于我国学者何克抗先生提出的“主导—主体”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互动、合作为向导,以方法、能力为主线,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1.教学目标阐述。
(1)知识目标
①领会、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置辩”等词语,了解本文精炼且深刻的语言;②能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③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能力目标
①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②从理解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初步学会赏析小说的基本方法;③学会分析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能说出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3)情感目标
①了解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分析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②理解封建科举制度给读书人带来的毒害;③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学习者特征分析。
(1)一般特征——学习者起点能力分析
学习者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平均年龄16岁,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学习者能进行假设演绎推理,能归纳出规律和一般原则,并能在可能的各种情境中应用它们;开始发展抽象思维能力,能思考像公正、内部空间这类没有任何具体物质的东西相对应的概念。学习者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语文学科认知结构和知识能力基础,在学习新的内容时,可以与已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联系。
(2)个性特征——学习者学习动机与学习风格分析
初三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以外部动机为主,属于附属内驱力。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因学习者个体不同而不同。
3.教学资源和工具的设计。
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者特征等因素,本课选择和设计多媒体CAI课件、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投影仪、教材、学习指南、孔乙己画像和“咸亨酒店”的图片资料等媒体,作为本节课所用的教学资源。
4.教学模式和策略的选择。
为实现符合学习者需要和特征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中的核心环节,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而要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本设计选择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和抛锚式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策略。
5.教学过程设计。
6.方案的评价。
(1)完整性和规范性
本设计方案包括教学目标阐述、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媒体和工具的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评价和反馈等内容,比较完整,且按照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设计,科学性较强。
(2)可实施性
经在某初三年级语文课中试用后得出,该方案教学所用时间合适、对教学环境和技术的要求不高、教师可以胜任、学生的起点能力和学习方法等要求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3)创新性
该方案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法上有创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使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在课堂中得到有效应用。
三、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优质高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前就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在中小学,要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用教学设计理论更好地指导教学设计实践,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以现代教学和学习理念为依托,注重发挥师生双方的作用。
对于教育来讲,教学涉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体,传统的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而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和实践,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理论主要以奥苏伯尔的“学与教理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和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为指导。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尽量为学生创设与现实社会相似的学习情境,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对既有的知识进行再创造、再加工,获得新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习得知识、方法与技能。
2.以系统方法为指导。
系统方法以对系统的基本认识为依据,从整体出发,辩证地处理整体与部分、结构和功能、系统与环境、功能与目标的关系,找到既能使整体最优,又不使部分损失过大的方案,作为决策的依据,实现整体最优化的方法。[3]
教學是由各要素组成的一个系统,课堂教学受到教师、学生、目标、课程、内容、设备条件、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教学设计是把教学本身作为整体系统来考察,并运用系统方法来进行设计、实施与评价,达到优化学习的目的;其次,教学设计要统筹安排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并将系统方法作为指导,将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化,为我们提供一种进行教学设计可操作的程序与技术。
3.注重多元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目标是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受美国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影响,我国基础教育的教育目标取向发生了改变,现代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目标不再是追求单一的认知目标,而是由各分目标组成的一个多元目标结合体,即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等,这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在明确一两个目标的前提下,力求实现多个分目标。
4.注重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评价。
对课堂教学设计结果的评价即根据课堂教学效果评估教学设计这一事件的价值。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使教学过程维持在最佳状态,追求教学的高效益,而评价的使用是必需的,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形成性评价及时调控,始终使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活动,学生通过元认知和自我监控调节自身的课堂参与。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本课整体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及时收集教学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性评价,如有在教学设计时未考虑的问题,要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反思和修正,直到满意为止,避免类似的错误出现,久而久之,即可保证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2][3]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庞静,张晓研.基于4C/ID模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2):29-30.
[5]李军霞.现代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6):93-94.
[6]曹晓明.可视化教学过程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3):16-19.
项目来源:“2012年西藏自治区高校教师专业实践实战能力提高计划项目——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