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质的量》教学案例及评析

2013-04-29黄都李佳

考试周刊 2013年52期
关键词:物质的量类比法化学教学

黄都 李佳

摘 要: 《物质的量》属于“工具性”概念知识,贯穿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但教师反映难教,学生反馈太抽象,不能将宏观和微观相联系,总是孤立地看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运用情景教学法、类比法可以很好地突破这一难点。简约化的课堂教学不仅表现在形式上的简洁明了,更体现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思维训练上的深入浅出。

关键词: 化学教学 《物质的量》 类比法 简约美

1.主题与背景

广西壮族自治区于2012年9月进入高中新课改,面对新课改,教师们面临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温度、深度及广度。笔者以旁听的身份在桂林第四中学高一(A)班进行学习观摩,感悟颇深。下面笔者以梁老师设计的“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为例,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想法。

2.教学过程

2.1引课

以一个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引入:老师有多高?(纷纷猜测,有人说用尺子测量。)

师:工具是尺子,那衡量的物理量呢?

生:高度\长度。

师:长度是一个物理量,它的符号?国际单位呢?

生:L,国际单位是米。

师:单位的符号?(学生边说教师边板演,如右图。)

师:最近学校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怎么知道谁跑得快?

生:秒表,看谁的速度快。

【展示】一杯米,有多少粒?怎么计量?

生:称量。

师:拿出一粒,称量,天平会有反应吗?

生:多拿些。

师:多多少?

生:100粒、200粒。

师:1000粒、2000粒,到底选择多少为合适?

生:天平能显示数字,可称量就好。

生:方便计算。

师:对,选择合适的数目是关键。有100克的一杯水,请问这杯水中有多少个水分子?

【展示】一杯水(100克)

生:思考(稍许),一杯水的质量除以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等于水分子数。

师:100克水与微粒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肉眼可见的水与水分子间有什么关系?(稍顿)这里引入一个新的名词“物质的量”,字再长,也是一个物理量,一个字也不能少。物质的量是什么呢?

2.2物质的量

教学环节1:

它是架起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指导阅读:课本第11页正文第二段文字。

师生通过一问一答的简约形式梳理出了有关“物质的量”的知识主线:物质的量(n)~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0.012kg C所含碳原子数~1mol粒子数~阿伏伽德罗常数(N )~6.02×10 mol 。

教学环节2:

1箱啤酒~24瓶?摇?摇 ?摇2箱啤酒~?瓶?摇?摇 ?摇3箱啤酒~?瓶

【过渡】接着教师写出1molH O,并说明以摩尔为单位时表示微观粒子,而不是宏观物质。1molH O有多少个水分子?(学生根据知识主线得出有N 个)

【板书】

1molH O~水分子~N ?摇?摇 ?摇?摇 2molH O~水分子~??摇?摇 ?摇?摇 1molH O~水分子~?

教师让学生思考,并将思考过程物化成一个公式。

生:粒子数N=N ×n。

师:对,也可以写成n=N/N 。

【过渡】为什么100粒大米和100个苹果的质量一样吗?

生:因为1粒大米与1个苹果的质量不一样。

2.3摩尔质量

教学环节3看图说话:

师:是的,现在大家看课本第12页上面两幅图片,总结异同点?

师:求18gH O的粒子数N,用哪个公式?

生:N=N ×n。

师:求m?

生:m=n×18,m=n×27。

师:这18、27大家是否似曾相识?

生:初中学的相对分子式量。

由此引出摩尔质量,并与学生共同总结摩尔质量与相对式量之间的异同点。

教学环节4:

【展示】一瓶娃哈哈纯净水(596ml)中共有多少个水分子?

生:两名学生上黑板计算。(教师借机叮嘱学生规范书写规范及阿伏伽德罗常数(N )的单位是mol 。)

教学环节5看图说话:

师:观察课本第13页图片,看到了什么信息?

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看到的信息。

师:对,不同物质,摩尔质量不同。

巩固练习:

通过练习课本“学与问”,再次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课堂小结:一条主线、两个公式。

3.评析

本节课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生动,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表现为以下几点。

3.1简约而不简单

高中化学老师教到《物质的量》这一节时,都有一种“如临大敌”的紧张感。然而梁老师只运用课本的素材就将陌生、抽象、难懂的名词简单明了地传授给了学生。首先体现在引课,通过一系列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例子,让“物质的量”不再那么陌生,并且体会引入的意义;接着,从生活中“秤米”的例子出发,激发学生对于“宏观概念和微观概念之间联系”的思考,建立聚少成多的思维;最后,探究100g水中有多少个水分子,引领学生体验任何宏观物质都是由数量巨大的微观粒子组成,帮助学生建立微观意识,产生如何表达巨大数量微粒的疑问。如此开门见山地将宏观和微观概念作为引子,能够让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在结课中也体现了简约美,一条自问自答的知识主线和两个以物质的量为桥梁的公式高度概括了本节内容并成功突破概念混淆的难点。

3.2注重方法与过程

从学生感性的生活经验出发,采用类比、推导的方法,由已知的物理量一步步推导出阿伏伽得罗常数,摩尔质量等概念,增强了这些概念的内部联系,使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3.3巧用课本插图

梁老师利用简单、明了的课本插图,选择了合适的教学策略,抓住关键,充分挖掘教材插图的内涵,使得抽象难懂的概念变得直观,降低了学习难度,并从多角度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与对比分析能力,有效地实现了新课标的三维目标。

3.4控制难度与深度

“随着化学学习的深入,学生理解、应用的能力也逐渐提高。梁老师非常好地领悟了新课改的精神,在这里没有将旧教材中的阿伏伽德罗定律补充进来,因为学习应该在应用中强化,若缺乏应用的任务驱动,则学习效率是低效的。

不足之处:教学中用“打”“箱”这类量词做类比,不知是否会让学生产生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巨大差异感,从而造成强化量词产生负迁移效应,这个问题值得商榷。

4.结语

简约化的课堂教学不仅表现为形式的简洁明了,更体现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思维训练的深入浅出。正如一句广告词:“取舍之间,彰显智慧,简约而不简单。”

猜你喜欢

物质的量类比法化学教学
例谈类比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法在高中物理电磁学复习中的应用浅析
例谈讨论式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新形势下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的教学改革研究
SOLO视角下学生“物质的量”学习的思维发展水平研究
关于“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