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质疑,自然过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13-04-29贾金叶

考试周刊 2013年57期
关键词:行道树英子友人

贾金叶

摘 要: 课堂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恰当的课堂提问,令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使整个课堂结构紧凑、浑然一体。作者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课堂提问的技巧:一是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巧设疑问;二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换位质疑;三是从课题入手切入质疑;四是紧扣关键词灵活质疑。

关键词: 课堂提问 激发兴趣 联系实际 课题入手 紧扣关键词

课堂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良好的课堂提问,能开拓学生学习的思路,激发思维的火花,开启智慧的大门,令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使整个课堂结构紧凑、浑然一体。教师在备课时,应深挖教材,了解学情,找准切入点,巧妙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巧设疑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应紧抓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巧设疑问,层层剥笋,理解文本的内涵。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时,疏通文义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文中出现了两个主要人物,陈元方和友人,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这时,课堂出现了出人意料的局面:第一个学生回答,他喜欢友人,因为友人知错就改。我就势再问:“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友人知错就改?”有学生反驳:不喜欢友人,因为友人不守信用,不懂礼貌,他喜欢陈元方,元方聪明伶俐,明白事理,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时,老师再次发问:“当友人知错想改时,他已‘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却‘入门不顾不给机会,你认为元方做得对吗?为什么?”学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说,对,因为友人先失信,又失礼,对无信无礼的人应不予理睬;有的说,不对,因为友人是父亲的朋友,是陈元方的长辈,即使他不对,元方也应看在父亲的面子上,谅解他人,不应让他尴尬……这时,我又问:“假如你家来了客人,你的父母不在家,你准备怎样接待客人?”这节课便在这两个巧妙的提问当中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换位质疑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则启发性不强,并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思维发散。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学以致用,体现新课程的人文关怀。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时,针时父亲引“我”一步一步走下悬崖一节,我设问:“假如你是文中的父亲,你的孩子面临摔下悬崖的危险,你会采取什么方法将儿子救下来?”课堂气氛热烈,有的说上去将儿子背下来,有的说搭个梯子让儿子走下来……我继续追问:“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这样深入文章主题,学生很快就会醒悟,当然是文中的办法好,可以让儿子受益终生。再如,教学莫怀戚的《散步》时,在学生了解了文中的四个人——“我”、“母亲”、“妻子”、“儿子”的特点后,我这样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旨:文中的“我”上有慈母,中有贤妻,下有可爱的儿子,多么令人羡慕的家庭,可“我”却感到责任重大。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拥有这样一个温馨的家,你有什么责任可担,并且是重大责任?这样,在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中,顺利地传递了文章主题思想,培养了学生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从课题入手,切入质疑

课题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眼睛。题眼则是课题中的关键词,抓住了题眼也就是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如《荷叶·母亲》,文章借景写人,托物言志,是一首母爱的颂歌。无私的母爱,总是在我们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我们慰藉和力量。教学时,我从课题切入提问:荷叶有何作用?在骄阳下、在风雨中你是否注意过荷叶的样子?它怎么会和母亲联系起来?这样,从课题入手,突出重点,点明文章中心。又如教学《行道树》时,可结合周围环境这样提问:什么是行道树,学校附近是否有行道树,这些行道树有何特点?有何作用?你由它们想到了什么?作者张晓风认为:行道树的事业是神圣的,痛苦的,深沉的,你是怎么理解的?抓住了这些,就能对全文融会贯通,领会文章的精神实质。

四、紧扣关键词,灵活质疑

教师针对教材的关键词句可精心设疑,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重新审视和思考。如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有这样一句话:“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我发问:听了父亲的话,英子遇到哪些事便硬着头皮闯过去了?闯过之后英子有何感受?这句话对英子的成长有何影响?从中可以看出文中的“爸爸”是怎样一个爸爸?在“我”的成长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由此深挖下去,文中爸爸的形象逐渐清晰、高大起来,作者对父亲的那种深深眷恋之情及失去父亲的痛楚和无奈之情溢于言表。再如《孙权劝学》一文,可抓住关键词“劝”进行质疑:孙权是在什么时候劝学的?怎样进行劝学的?劝学的结果如何?学生把这三个问题弄透彻了,便把握了文章主旨,受益匪浅。

五、注意点

在教学中课堂提问还应当注意:一是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应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起到铺设桥梁的作用。二是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把握提问的角度,问题的深浅,避免无意而问,无疑而问,偏难而问。三是教师应灵活机动,善于应变,课堂中一旦预先设计的问题受阻,出现冷场或“卡壳”的情况,就应及时转换提问的方式与提问的角度,注意化难为易,化大为小。这样的课堂教学,无疑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活跃气氛,调剂精神,促进思考,启迪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中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行道树英子友人
行道树是景也是民生
致友人(组诗)
行道树
《戏答友人》
《友人伤足有赠》
《戊戌元日与友人通话》
行道树对人行道的破坏
钻石妙贼
漫说古代行道树
巧计得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