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下的作业分层设计分析
2013-04-29陈敏
陈敏
小学毕业直升初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年级的升高,数学学科的难度及知识量的相应增大,原有的差异也进一步扩大了,形成“教无信心,学无兴趣,学无所得”的不良局面。多数数学教师在实施义务教育中,面对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和学习行为习惯差异较大的新情况困惑无策。若按同一标准、同一要求对待所有的学生,必然不能发挥某些学生的才能和特长,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的今天,更应当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这就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要达到这一目的,“分层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当前,初中数学作业普遍存在机械重复性较多,形式单一,缺乏思维含量,作业量分布不均;忽视学生间差距和潜能,形成“一刀切”的局面等问题。学生对这样的数学作业非常反感。那么,在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下,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的操作中讲究作业设计策略,优化作业设计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本文通过案例对数学作业分层设计进行研究与探讨,从分析影响初中生作业低效的原因出发,实现从原先所谓的“任务”转化成学生自身学习的一种需求。我们尝试从改变作业的形式、内容,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方面进行思考,实行分层作业模式,从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合理、有效地完成作业,达到良好的课后巩固的效果。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综合信息,从这些信息中,教师不但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学”的情况,还能及时发现教师“教”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调节教学结构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案例1:
整式加减是在学习了“有理数运算”基础上的提高。在布置做教科书“整式加减”课后的“综合运用”和“拓展探究”题时,我在教室内进行巡视和个别指导,大半节课后,基础好的同学已经做完了所有的题,没事可干了;而基础差的同学一节课就在一个题上磨蹭,丝毫没有进展。我看了很着急,问他们是怎么回事,他们说:“不会做。”
案例2:
今天,我们利用课堂时间来检测“整式的加减”的掌握情况。我把练习试卷分发给学生,学生拿着试卷后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做开了。一节课很快过去了,做得好的同学有得满分或九十多分的,做得差的有近十个人在四十分以下。他们通过一节课的做题完全没有进展,因为这些同学数学基础差,再加上每天都跟着“大部队”走,天天“坐飞机”,作业不是抄就是欠,所以练习更不会有什么好效果了。这些同学在练习时很累,他们心里也很着急,一节课咬着笔杆,心急如焚。
一、案例分析
在数学教学中,后进生的形成,除了很少部分是智力因素外,大都是由于无效学习造成的。的确,我们很多时候在教学中没有承认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教学中总想让学生多学一点东西,怕学生因为少做题而影响成绩,因此喜欢用一个标准或一个尺码去衡量学生。然而,这样做的效果恰好适得其反,他们在学习中不仅没有尝到成功的快乐,反而被一次次失败所打击,在学习上失去了信心,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因此可见,教学中的“吃大锅饭”和“一把尺子量到底”会使学生在学习上形成恶性循环。为了解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问题,首先要解决他们的信心问题。教学中不但要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更要关注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即作业完成的情况。教师应该从作业布置中承认他们的差异,努力减轻他们学习上的压力,让优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给他们尝试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自信心,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分层布置
针对学生的实际,把学生分成三个组。其中成绩好的为A组,成绩中等的为B组,成绩较差的为C组。在分组时便给学生讲清分组的目的和重要性,以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让他们积极配合我的工作。在教学中我根据各组成绩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每天的作业采用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设计,分基本作业、提高性作业、探索性作业。凡完成本课时所必须完成的作业,视为基本作业,允许优生不做,中下等生人人要完成。考虑到学生好、中、差的实际,将题目做些变化,视为提高性作业,供B组和A组完成。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视为探索性作业,便于A组同学完成,让他们在更大的空间展示自己的能力,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分层作业设计实施所取得的成果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更切合自身实际,学习负担也减轻了,学习过程比较轻松、灵活、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同学都能生动、活泼地发展。同时既重视学生的共同要求,又照顾了不同类型的个性差异。
2.学生整体得到提高
教师改变了以往面向少数,忽视多数,忽视全面发展的现象。教师的着眼点是全体学生,能重视各类学生的发展,使各类学生都有所学、有所得、有所提高,有效缩小了学生间的差距,促使学生的整体优化。
3.有助于教师成为研究者
由于学生个体间存在着差异,使课堂教学的不确定因素增加。这需要我们不断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分层作业的研究与实施恰好为教师的研究创新提供了一个平台。
当然,作业的设计是一项充满艺术性、创造性的行为,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功底和深厚的沉淀,并不断进行自我提升,正确树立新型的数学作业观,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作业的改革,在平时设计作业时避免“题海战”,防止“熟而生厌”,提倡探索创新、自主选择,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
参考文献:
[1]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探索教改新路实施“分层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
[2]周俊,肖婵婵.分层导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中学数学研究,2000(6).
[3]关于初中数学作业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北京教育学院学报.